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通過“探究·實踐·融合——輔仁科學素養提升行動”,引導教學從“知識灌輸”向“素養培育”轉變,并以工程教育實踐為抓手,建設高品質工程教育學習空間,形成科教協同推進創新人才培養的新生態。
優化頂層設計,構建高質量工程教育課程體系
學校致力于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自2005年起,學校開設了校本課程,并陸續編寫了《科學實驗探幽》《太湖水治理》等早期實踐類校本讀本。近年來,學校完成了《生物醫藥工程》《智能手機創意編程》《自動駕駛課程》《VEX機器人課程》等11本工程教育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進一步豐富了課程體系。
在教學方法上,學校積極探索項目式、跨學科學習模式,實施啟發式、探究式教學,重視學生項目實踐。針對學科教學缺乏實踐和真實情境方面的問題,學校提出了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具身創造式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創”。例如,學校開展“珍愛太湖水”項目化實踐活動,通過太湖水污染、防治、監測、治理等一系列實踐,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突出協同育人,打造全方位工程教育育人格局
學校強化工程教育,打造全要素、全鏈條、全過程育人格局。學校成立了輔仁志強工程院、科學教育中心,調動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力量,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西北工業大學、東南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進行深度交流與實踐合作,實現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共享。
學校通過開展科普講座、科學實驗、創客活動、科技節及科學研訓營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同時,定期邀請院士校友為學生開展講座,滿足學生科學創新實踐的需求。此外,學校以課題項目為抓手,建立保障機制,打造多導師團隊,帶動教師投身科學教育研究,助力學生科學素養提升。
整合多方資源,創設浸潤式工程教育學習空間
2024年,學校啟動建設志強工程院項目規劃,與東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工業雷達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設計高規格的工程教育學習空間。該空間以無人機教室、自動駕駛實踐場地、雷達技術實驗室、芯片科普館和機器人創新工坊為核心,通過整合實體設備、虛擬仿真平臺與跨學科課程資源,構建“感知—實踐—創造”一體化的科學教育空間體系。其中,無人機教室聚焦飛行原理與編程操控,融合空氣動力學與人工智能技術;自動駕駛實踐場地通過真實路測場景模擬,貫通機械工程、傳感器技術與倫理教育;雷達教室以電磁波探測實驗為切入點,聯動模擬仿真駕駛技術與國防科技應用……各空間通過虛實聯動的項目化學習路徑,打造“技術可觸、場景可感、思維可拓”的浸潤式學習生態,培育學生的科學思維、工程素養與創新精神。
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以工程教育為抓手,認真落實“雙減”政策的同時,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通過構建“課程實施—實踐探究—成果孵化”一體化育人路徑,彰顯學校工程教育育人成效,深化科學教育改革的創新實踐。
(作者單位: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