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監督作為黨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關鍵構成,肩負著守護經濟安全、捍衛人民利益的重任。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與社會環境下,審計工作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研究型審計也就應運而生,成為新時代審計事業發展的風向標。開展研究型審計,不僅是審計人員找準審計項目切入點、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推動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是實現審計價值增值、賦能組織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小切口方法宛如一把精準的手術刀,切入審計業務的關鍵環節,為研究型審計的落地生根開辟蹊徑,助力審計工作精準發力,深度挖掘問題根源,切實發揮審計監督與服務的雙重效能。
小切口方法在研究型審計中的作用
“小切口”一詞源于醫學領域中的微創手術理念,指通過微小創口解決重疾難題,這一智慧已被廣泛借鑒至各行業領域。于審計實踐而言,小切口方法遵循宏觀著眼、微觀入手的原則,錨定具體事項或工作流程,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它以問題為導向深入挖掘細節,通過調查研究探尋問題產生的背景、成因及真相,從而成功解決改革進程中的卡點堵點及體制機制障礙和風險漏洞。
小切口方法能顯著提升審計的精準性和針對性。聚焦細微之處可精準直擊問題靶心,避免審計資源的無端分散,極大地提高審計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時,審計人員通過深度剖析問題,能夠更清晰地洞察潛在風險,為審計質量提供有力保障。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社會環境中,小切口方法有助于研究型審計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緊密貼合經濟改革脈絡,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服務發展大局。以改革的視角發現問題,以創新思路化解難題,既能更加精準地歸納問題、分析問題,又能提出務實可行的建議,幫助被審計單位加強內控管理,優化制度流程,推動審計工作創新發展。
小切口方法在研究型審計中的應用
開展研究型審計工作時,小切口的選擇多元且精妙。為更好地開展研究型審計工作,審計人員可以從這些方向選取小切口:鎖定某個關鍵領域,深入分析其中的風險和潛在問題;針對某個具體的內部控制環節或流程進行詳細審查,評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選取一個具體的績效指標或項目,分析其達成情況、影響因素及潛在風險;以某項具體法規或政策要求為切入點,檢查組織的合規性。通過小切口,審計人員找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中提煉出具有普遍性、苗頭性的問題,充分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以某集團為例,聚焦電視型號績效,“境外公司銷售返利專項審計”圍繞銷售返利展開,“國有私募基金運營情況專項審計”針對基金運營,“醫院通用設備設施運營維護和能源管理項目整體外包專項審計”則以項目外包為切入點。上述四個審計項目均為小切口模式,審計內容高度集中,真正做到了切口小、精度高,便于統籌各單位審計資源,深入挖掘項目細節,直擊問題核心并提出精準建議,為審計實踐提供了范例。
以小切口推動研究型審計實施的路徑
聚焦研究立項意圖,強化審計針對性。研究立項意圖需秉持研究型審計理念,站在全局高度規劃審計項目。以財政財務審計為基礎,以經濟責任審計為龍頭,以審計調查為支撐,協同開展多元審計工作。在立項時,審計人員需參考中央、省、市經濟政策和重大決策相關文件和資料,深挖行業數據,探尋審計切入契機。圍繞審計工作方案,將立項背景、審計目標和審計重點內容作為研究課題,系統分析審計項目立項的合法性、可行性和科學性,確保審計立項合法、可行、科學并且契合組織的戰略藍圖。同時,結合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特質,甄選具有代表性、普遍性、關鍵性的項目,通過小切口數據、內控審查和關聯分析,捕捉異常動態,為審計工作確定精準方向。
著力審前調查與政策研讀,提升審計效率。項目啟動前,審計人員需深耕國家宏觀政策、法律法規以及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全方位厘清相關政策脈絡、內容和要求,精準把握政策精神要義,錨定審計發力點。面對被審計單位,要扎實開展審前調查,從行業產業的宏觀和企業經營的微觀兩個角度研究審計任務,分析主營業務所處的行業發展軌跡、歷史沿革及市場行情,洞悉行業特性、運營模式及市場運作規律,研讀企事業單位內部機構改革方案、戰略藍圖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重大投融資布局、資金投向、薪酬政策和考核制度等,重點關注制約發展的難點、領導關注的重點、群眾熱議的焦點、審計監督的盲點,鎖定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高風險領域。同時,研究歷年政府審計、內部審計、巡視巡查發現的問題以及整改情況,關注法律糾紛等涉訴事件,提前研判、捕捉審計風險點。針對經濟責任審計,詳細研究被審計單位領導任期內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聚焦“三重一大”決策、經費審批、招投標等重大經濟決策領域,增強審計的前瞻性和實效性。審計人員應及時列出審計資料需求清單,全面了解被審計單位及部門的業務流程和資金流向,梳理微觀層面的相關基礎經濟指標,并與宏觀整體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在這期間,相關工作人員要有步驟地摸排其內控情況,對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進行關聯分析,從多維度把握審計對象的特點和業務特質,進而研判審計需關注的重點事項及實施路徑。通過細致的審前調查,明確審計重點、定位審計疑點,細化審計目標、各階段任務、審計程序及內容等,確保審計方向清晰、重點突出,提升審計效率。
注重審中過程探究,夯實審計質量根基。審計人員應立足經濟監督定位,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深入一線開展調研。從單項目縱向剖析與多項目橫向比對雙維度發力,深挖審計領域的演進歷程、發展現狀和改革要點,以及被審計單位的主業特點、運營架構和治理模式。借助數據手段,關聯核查資金流、資產流、業務流、信息流和文件流中的潛在問題,層層梳理盈利模式、決策過程、財務處理等各個關鍵環節,直擊問題本質,科學精準地揭示重大問題和風險隱患。在問題取證環節,要逐個厘清問題深層次癥結,確保把政策法規研究透徹,將審計問題查深查透,做到定性準確、取證來源可靠、證據鏈完整,經得起反復推敲。以工匠精神做好審計報告的“深加工”,揭示被審計對象及相關行業領域在深化改革中的深層次矛盾,提出有針對性、可執行的高質量審計建議,切實提升審計監督效能,為組織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某審計項目為例,審計人員從被審計單位提供的銀行對賬單入手,追蹤資金流向并分析來源及去向,同時結合銀行日記賬和往來結算賬目,對往來賬余額及賬齡進行細致分析。他們拿到從銀行重新獲取的銀行對賬單并進行逐筆核對,發現會計人員提供的銀行對賬單系偽造,進而揭露出財務內控嚴重缺失的問題——出納人員利用內控缺陷、不相容職務未分離、授權審批環節缺失等漏洞,實施了挪用公款的違法犯罪行為。最終,審計工作幫助被審計單位挽回損失,相關責任人受到嚴肅處理,充分體現了審中研究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