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說起家鄉,我的腦海中便回響起這首歌,海浪拍打著這片土地,它孕育了我的家鄉——龍港。漁業,是龍港最常見的產業,我的爺爺便是以海為生的漁民
凌晨三四點,漁民們便坐上了漁船墨黑的天空,墨黑的大海,幾盞燈泡,幾顆明星便足以照亮前方的路。爺爺跟我提起他以前的事,我好奇地問道:“爺爺,這么黑的天,您不怕嗎?”爺爺笑了:“第一次跟著家里長輩出海捕魚是很怕的,那么黑的天,耳邊只聽見海浪的拍打聲和漁船馬達的轟鳴聲。寒風像刀子一樣割在臉上,下雨時海浪洶涌,說不怕,那是假的。但后來,漸漸想明白了,這兒是我的家鄉,是家鄉的海,我們的祖祖輩輩都靠它哺育,它好比我們慈祥的母親,供我們吃,供我們喝。想著想著,我就不怕了,只剩感激了。”
爺爺有一張很大的白色漁網,細細密密的白線纏繞起來,纏成一股細繩,幾十股繩又纏在一起,結成一張大網,那是爺爺最為珍貴的寶物,爺爺站在船上,健壯有力的雙手抓住漁網,隨后用力一甩,將漁網撒入大海之中。然后,爺爺靜靜等待著,過了一會兒,他與其他幾個漁民合力將漁網拉上來。網中活蹦亂跳的魚兒將水花濺到爺爺臉上,爺爺發出了爽朗的笑聲。這聲音在海面上擊起浪花,傳得很遠。
每天凌晨三四點,爺爺總是準時出發,那張白色的大漁網,是爺爺無聲的伙伴。也有收成差的時候。爺爺將漁網撒入大海,滿心期待地等待銀亮的魚兒,可拉上來卻發現只有寥寥幾條。爺爺卻笑著再次撒下漁網,這一次,魚兒像是不忍心讓這位樸實的漁民失望似的,紛紛游進了網中。爺爺拉起漁網,將那些小魚小蝦放回大海中,身邊人都十分不解:“這小魚小蝦也能賣錢啊!”“它們還小呢,再長長。”爺爺笑著,隨手又將一只籽蟹扔回大海。小魚小蝦環繞在爺爺的漁船旁,久久不肯離開,似乎是在感謝爺爺的善舉。“真是有靈性啊!”爺爺望著大海感嘆道
爺爺的生活貧苦,卻不貪小利。他在菜市場賣魚獲時,會看到有人的魚蟹等東西掉了,他總是撿起并大喊:“前面的兄弟,東西掉了!”爺爺只賣剛捕撈的新鮮海鮮,幾乎不賣隔夜的,更別提那些發臭不新鮮的魚蟹了。爺爺賣的價錢不高,所以生意還不錯。每天攤位前,總有老主顧在等候,雖然利潤不高,可爺爺總會細心地給顧客們套上兩個袋子,因為他自己常被這些蝦蟹刺傷,因而也十分擔心別人會受傷。爺爺性格隨和,無論和誰都能聊得來,無論是誰有困難他都會出手相助。所以他現在走在菜場里,大家都會熱情地和他打招呼。
在海邊生長,以大海為生,我的爺爺是千千萬萬平凡人中的一個,是老一輩龍港人的寫照,樸實無華,吃苦耐勞,他的精神是龍港這座小城的寫照
(指導教師:卓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