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實施求學圓夢行動,推進產業工人學歷與能力提升,充分體現了繼續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和戰略屬性。站在教育強國、制造強國建設的高度,將求學圓夢行動這一好事繼續辦好,須著力抓好人才培養、成果認證、經費保障等關鍵問題。
今年4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廣泛實施求學圓夢行動推進產業工人學歷與能力提升的意見》。這是繼2016年《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求學圓夢行動”實施方案》之后,進一步深入推進實施求學圓夢行動,擴大行動受益面,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推動教育強國和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站在新的歷史高度,深入推進實施求學圓夢行動,需要發揚歷史經驗,也要冷靜審視存在的問題,以確保將這一好事進一步辦好辦實。概括而言,至少要重點抓好如下三個問題。
一是人才培養問題。扎實做好人才培養工作是深入實施求學圓夢行動的關鍵。高校須滿足的已不是產業工人“有學上”“拿文憑”的需求,而是如何讓產業工人“上好學”“增才干”。專業建設上,要從過去的大眾化專業(甚至熱門專業)供給,轉為面向特定產業、特定崗位的對口專業供給轉換,這就要求高校在特色專業建設上發力,而不是追逐熱門大眾專業。課程建設上,高校要加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迭代,更新課程體系和具體課程的內容體系,確保繼續教育與產業實踐、人才需求緊密對接,提升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教學模式上,要真正從產業工人的實際出發,因地因企而異,通過靈活多樣的線上線下支持服務體系建設和數智賦能,切實緩解產業工人的工學矛盾。
二是成果認證問題。前期開展的求學圓夢行動以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為主,更多是幫產業工人圓“大學夢”。而《意見》將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一并部署,并強調要“推動學習成果認定和轉換”。建設以資歷框架為基礎、學分銀行為平臺、學習成果認證為重點的終身學習制度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包括產業工人在內的全民終身學習的迫切需要。率先打通產業工人的學習場景、工作場景,通過科學、高效的評價認證服務,暢通產業工人成長成才通道,為其提供終身學習的多樣化供給和多元化路徑,是進一步深入實施求學圓夢行動的又一重要內容。
三是經費保障問題。經費保障直接關系產業工人的切身利益,影響求學圓夢行動的高質量實施。加強經費保障有三個要點:一是要在時間上提前部署,明確資助的經費和來源,確保經費按時到位,保障人才培養落地落實;二是要在渠道上積極拓寬,除了各級工會加大專項補助資金外,要加強對企業投入的積極引導,用足用好職工教育經費及職業技能補貼,并通過多種方式積極爭取社會資源支持;三是要在辦學上加大投入,夯實人才培養各環節,針對產業工人提供高質量、精細化服務。
面向產業工人這一重點人群實施求學圓夢行動是加強社會各方聯動,實現“政校行企”共建終身學習服務體系,豐富終身教育資源供給,創新繼續教育人才培養的“實驗區”,是全面構建泛在可及終身教育體系,加快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建設的“先手棋”,具有極強的實踐意義和創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