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9902(2025)13-0121-05
Abstract:Asanimportantpractical modelandpowerfulleverintheimplementationprocessof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 characteristictownshavesignificantvalueinpromotingthecordinateddevelopmentofruraleconomyandcultureinChinaand solvingmajorsocialcontradictions.ThestudyselectedfourcharacteristictowsinMileCity,YunnanProvinceasresearchojects, anddeplyanalyzedthecouplingandconstructionefectivenessofruralrevitalizationandcharacteristictowns.Researchhasshown thatcharacteristctownshaveefectivelytransfoedruralculturalandecoogicalapitalintoconomicvaluethroughmutiplepaths suchasintegrateddevelopmentofcultureandourism,dpexplorationoflocalresources,andstrengtheningculturalidentityhey haveproducedsignficantefectsinpromotingruralindustrialupgrading,improvingpeopleslivelioods,andinheringregional culture.Theresearchresultsprovidecetainteoreticalreferencesandpracticalexamplesforsimilaretnicregions,furthrssisting the Partyand the countryi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and new journey.
Keywords:ural revitalization;featured towns;integrationofcultureand tourism;agricultureandruralareas;Milecity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將特色小鎮建設作為重要的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項目部署規劃。實踐證明,特色小鎮在國家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全面完成“十三五”“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帶動了文化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更是起到了保護、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紐帶作用。2024年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中指出要“提升鄉村建設水平”,這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了有效的方位圖。2025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落實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心改革任務的關鍵年。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推進鄉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提升鄉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規范化水平。由此可見,國家必將繼續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特色小鎮建設將在這一偉大戰略背景之下持續發光發熱。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系統考察特色小鎮的發展機制與實踐成效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本研究對云南省彌勒市4個成功實踐的典型文旅特色小鎮開展專題調研,實證分析特色小鎮在助力鄉村產業融合、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和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戰略功能,進而嘗試總結提煉出其在新起點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1鄉村振興和特色小鎮的關系
1.1 鄉村振興的內涵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并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定義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范建華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是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為解決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而提出的重大戰略,其本質是回歸并超越“鄉土中國”,核心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關鍵是實現“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目標。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均指出鄉村振興包括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的振興3-4。基于上述,鄉村振興戰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歷史背景下提出的偉大戰略,旨在解決新時代面臨的社會主要矛盾和“三農\"問題,核心是建立農業農村在產業、生態、鄉風、治理及生活等方面發展新模式,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建設新時代美麗中國和美麗鄉村,是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而提出的具有時代意義的偉大戰略。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是一個全面而系統的工程,是對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的有效銜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的鄉村振興是以組織振興為引領、以生態振興為條件、以人才振興為關鍵、以文化振興為動力、以產業振興為基礎的鄉村全面振興。
1.2特色小鎮的定義
中國特色小鎮作為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重要實踐載體,發源于浙江。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通知指出目標是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特色小鎮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主要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要素的新型產業布局形態,是特色產業鮮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的建制鎮,并指出產業是小城鎮發展的生命力,特色是產業發展的競爭力。由此可見,中國特色小鎮不同于普通的城鎮,實質上是文化產業的一種衍生物,是“文化 + 特色產業\"模式下打造的建制鎮,是以傳統文化為內生動力,以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為經濟發展支柱,兼具民族文化、生態宜居、旅游消費、經濟科技等特征的特色小鎮。自2016年以后,特色小鎮如雨后春筍般全面開花,全國各地紛紛因地制宜,建設各具特色的美麗小鎮,給地方經濟發展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一種新模式和新形態,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要求繼續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特色小鎮,重視打造特色文化產業鄉鎮,強調推動文化、旅游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此外,特色小鎮將作為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鄉村全面振興規劃中全力培育和重點發展的鄉村文化產業的關鍵載體,可以為鄉村文化產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平臺,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的集聚、創新和繁榮發展。由此可見,特色小鎮仍將作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平臺與有力支撐,持續發揮重要作用,其發展前景廣闊。
1.3新時代鄉村振興和特色小鎮的關系
1.3.1 鄉村振興驅動特色小鎮內生發展
從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可以看出,在鄉村戰略規劃中繼續建設特色小鎮,并強調要合理利用鄉村特色資源,發展壯大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重視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的有效融合,促進鄉村文化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和高度發展。基于上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強調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為特色小鎮的產業布局和升級提供了重要機遇,鄉村振興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為特色小鎮的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完善為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還有助于拓展特色小鎮的市場空間和品牌影響力。因此,鄉村振興為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了戰略支持,將特色小鎮的發展目標細化到戰略規劃的各個方面,有效助推特色小鎮的茁壯健康發展。
1.3.2 特色小鎮引領鄉村振興協同機制
特色小鎮建設是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具有示范意義的創新實踐模式,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已成為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典型路徑。許利峰指出作為載體的特色小鎮是鄉村振興戰略中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能夠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總體而言,特色小鎮能吸引相關企業和產業要素集聚,有益于優化產業布局、發展特色產業和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特色小鎮提供了相對較好的就業機會、創業環境和生活條件,能夠吸引各類人才,包括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大學生、專業技術人才等返鄉就業和創業,可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特色小鎮注重挖掘和保護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使鄉村的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延續,提升鄉村文化軟實力;特色小鎮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強調綠色發展,注重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特色小鎮的發展還可以有助于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及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綜上所述,特色小鎮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載體和重要途徑,以特色小鎮為依托,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高質量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建立“文化 + 旅游”“文化 + 產業”“文化 +; 科技\"等發展模式的特色小鎮必然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進程中持續發光發熱,也可成為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陣地。
2云南省彌勒市特色小鎮發展概況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彌勒市隸屬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省東南部、紅河州北部,轄3個街道、9個鎮、2個鄉和1個社區管理委員會,境內有漢族、彝族、傣族、苗族、回族、壯族等民族居住,常住人口53.39萬人,少數民族占 39.95% 。彌勒市素有高原葡萄之鄉的美譽,有著名的葡萄酒品牌“云南紅”。彌勒市按照特色小鎮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求,力求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以特色小鎮建設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榮獲云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彌勒市目前已開發建成的紅河東風韻小鎮、彌勒可邑小鎮、紅河水鄉小鎮和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4個文旅特色小鎮,是云南省特色小鎮中的典型代表。2019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將其命名為云南省特色小鎮。特色小鎮建立至今,為彌勒市經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19年至今,彌勒市GDP總量常年居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名,位居云南省縣市區前列,這與特色小鎮文旅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密不可分,有力助推了彌勒市第三產業的提速增量發展。
根據彌勒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彌勒市2025年要持續擦亮旅游旅居產業品牌,聚焦“文旅 ?+ 消費\"\"文旅 + 體育\"\"文旅 + 康養”,積極培育旅游旅居、體育賽事等新消費增長點,打造一批品質旅游“新亮點”,建設多元特色集鎮等,推動產、城、人融合發展,釋放鎮域經濟發展潛能,要實施錦屏山風景區、彌勒可邑小鎮非遺傳承保護等提升工程。彌勒市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創一流\"工作思路,抓緊工作目標、計劃、措施精準落實,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2.1 紅河東風韻小鎮
紅河東風韻小鎮是一個特色鮮明的文化藝術創意小鎮。規劃面積 3.69km2 ,核心區占地面積 1.6km2 以\"立足云南、面向世界、中國唯一、世界一流\"為目標,充分融入文化強國、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綠色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打造集“度假、康養、文旅、農業”四位一體融合發展模式,現已成為云南地區度假、康養、文旅、農業的融合發展示范標桿。進一步深化與藍城集團、中央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云南藝術學院等企業和院校的合作交流,廣泛吸引更多知名企業、高等學府參與文化創意產業,積極推動更多藝術家入駐,致力于打造一個頂級的文化藝術交流平臺。此外,還充分挖掘彌勒市10萬畝(1畝約等于 667m2. 優質葡萄資源優勢,依托當地獨特的釀酒工藝,積極引入法國專業紅酒團隊,全面提升紅酒釀造工藝和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實現產業、文旅、生態的完美融合。
2.2 彌勒可邑小鎮
彌勒可邑小鎮聚焦阿細民族文化核心,集阿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阿細民族文化深度體驗、阿細民俗精彩展演以及生態宜居度假等多元功能于一體,是極具代表性的以彝族文化為核心的民族風情小鎮。規劃面積 4.19km2 ,核心區占地面積 0.8km2 ,森林覆蓋率達 80% 以上,空氣質量優,負氧離子含量豐富,有“森林氧吧\"之稱。小鎮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為引領,以可邑古村落保護為核心,植入場景體驗、娛樂、購物、酒店管理等新業態,輻射帶動區域內多個村寨共同發展,加強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保留傳承獨特的節慶與習俗,將祭祀、民族歌舞、樂器表演融人旅游,實現民族文化傳承發展。
2.3 紅河水鄉小鎮
紅河水鄉小鎮是一個集山水游憩、非遺體驗、度假酒店、文化展示、濱水休閑等業態為一體的城市旅游小鎮。規劃面積 3.54km2 ,核心區占地面積 1.6km2 ,作為云南省第一個PPP模式特色小鎮建設項目,按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建設,力爭創5A級景區,曾入選全國優秀旅游項目名錄,力爭打造成國家級特色小鎮及世界級旅游度假目的地。小鎮延續著中國傳統的建筑文脈,植入了現代的文化創意和商業業態,以現代體育旅游產業為主線,著力發展“全域旅游 + 運動休閑”計劃,兼具運動、度假、建筑特色,將文化旅游業與運動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一站式旅游綜合體。
2.4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整合生態休閑旅游、森林木屋體驗、木結構建筑研發以及康體養生等多項功能,是一座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的生態健康度假小鎮。規劃面積 3km2 ,核心區面積 1km2 ,秉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科學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在產業植入、綠色農業、休閑運動產業等領域持續發力,小鎮內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以生態化、產業化、智能化、國際化四大核心為理念,重點開發木屋產業、苗木產業、花卉產業和體育產業,形成高新產業優勢聚集,構建成為產、居、文、體、旅相融合的新型特色旅游勝地
3鄉村振興戰略下發展特色小鎮的多維價值研究
3.1文旅融合驅動產業升級,助力鄉村經濟振興
特色小鎮擔當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職責,是推動這一戰略落地的關鍵平臺與有力支撐。通過文化旅游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有效推動鄉村經濟振興。如紅河東風韻小鎮將紅酒的文化元素融入小鎮的特色建筑中,建造葡萄酒莊園,在通往特色小鎮的路上建設葡萄觀光大道,將鄉村文化旅游業與傳統的葡萄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云南紅\"紅酒品牌,大力發展鄉村經濟。彌勒可邑小鎮項目已經成為彌勒市鄉村文化旅游助力鄉村產業和經濟振興的典范,村民搖身一變成了“上班族”,當起了“小老板”,還帶動農民發展特色餐飲、民宿、民族手工藝制作等旅游延伸產業的發展。紅河水鄉小鎮則是著力于“文化旅游 + 運動產業”,通過文產融合,互動發展,從而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經濟振興。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以生態資本化推動旅游全域化發展,以產業綠色化促進產城深度融合,最終通過4A景區創建助推區域經濟實現良性循環發展,還以三產融合為抓手,構建綠色低碳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生態增值、土地增效、產業鏈增值的協同發展。
3.2生態保護傳承文化根脈,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特色小鎮通過對地方特色民族文化資源和自然生態資源進行深度挖掘、推動產業間的交織融合、吸引社會資本和人才支持等方面,打造文化旅游項目,不僅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還可以起到對民族文化與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作用。同時,通過特色小鎮項目的實施,提高鄉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豐富了鄉村文化的內涵和形式,有助于鄉村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如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則是對特有的高原森林湖泊風貌生態環境的一種開發與保護,先后榮獲“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云南省生態教育基地”“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全國生態教育典型”“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等榮譽。彌勒可邑小鎮是對“阿細跳月\"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森林旅游示范村”“民族團結示范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等稱號。
3.3治理創新搭建紓解平臺,著力解決主要矛盾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我們持續提升發展的質量,特色小鎮建設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高度契合,鄉村振興這一偉大戰略正是為了解決新時代這一社會主要矛盾而制定的。由此可見,特色小鎮是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之一,是以市場為導向而建設的項目,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它的興起與人民物質水平大幅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的強烈需要密不可分。如彌勒市的4個特色小鎮早已成為人民休閑娛樂和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場所,紅河水鄉小鎮成為人民晚餐后散步休閑的主要場所,紅河東風韻小鎮吸引著全國各地旅人的眼球,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滿山的郁金香花海和森林小木屋讓人念念不忘,彌勒可邑小鎮的民族風情和恬靜安逸可以讓游客不禁想留宿山間帳蓬特色酒店感受此間的美好。
4結束語
縱觀世界諸多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經濟的高速發展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城鄉發展差距,發達國家在其發展過程中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來助推農村發展,比如鄰國日本先后通過頒布實施《農業基本法》《山村振興法》等法律的立法層面、“一村一品\"運動的產業發展層面、政府財政支持的政策層面等多維度措施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了不凡的成績。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多方面統籌推進,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村全面發展。
特色小鎮是在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過程中,為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應運而生的一種文化創意產業,創新了“文化 + 特色產業\"發展新模式。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對地方經濟、文化旅游及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起點上,為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與組織的全面振興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施載體,為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提供了有效平臺。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EB/OL].(2018-02-04).htps://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2]范建華.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與實踐[J].思想戰線,2018,44(3):149-163.
[3]中共中央 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18-09-26].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3/con-tent_3635338.htm.
[4]中共中央國務院.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EB/OL].(2025-01-22).https://www.gov.cn/gongbao/2025/issue_11846/202502/content_7002798.html.
[5]邱玥.我國將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EB/OL].(2016-07-19).https://www.gov.cn/xinwen/2016-07/19/content_5092569.htm.
[6]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2016-10-31).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1610/t20161031_963257.html.
[7]許利峰.我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特色小鎮發展趨勢 [J]建設科技,2018(2):16-17.
[8]潘金軍.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彌勒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EB/OL].(2025-02-12).https://www.hhml.gov.cn/info/2601/763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