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系2024年立項課題“山西當代中年書法家書法創作研究”(24BF003)研究成果。
書法藝術,一種通過毛筆書寫漢字并蘊含深厚審美意蘊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五千多年發展歷程中的標志性民族符號,有著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和較高的群眾參與度。在悠久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山西這片土地上孕育了諸如衛鑠、米芾、傅山等眾多卓越的書法家,他們的名聲遠揚四海,影響深遠。本文旨在從山西書法的歷史淵源出發,細致剖析其形成與逐步壯大的歷程,并進一步探討這一歷程對當代書法創作的深刻啟示與積極影響。
一、山西書法創作的歷史溯源
(一)山西書法的起源
山西書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字起源時期,而漢字的起源與倉頡造字的傳說密切相關。倉頜是黃帝時代的史官,相傳他受到鳥獸足跡的啟發,創造了漢字,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新篇章。在山西地區,關于倉頡造字的傳說也有諸多記載。據傳,倉頡可能與山西臨汾的洞兒村(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堯廟鎮西趙村)有關。此外,臨汾曾建有“倉頡圣祠”,并有“倉頡造字處”的石碑,這些遺跡表明山西在漢字起源的傳說中占有一席之地。雖然倉頡造字的傳說帶有神話色彩,但不可否認的是,漢字的出現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山西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書法藝術的發展歷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從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后來的隸書、楷書等,山西書法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展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價值。
(二)山西書法的早期發展
山西書法的萌芽,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代的晉國時期。普國的遺跡里保存了書法藝術的寶貴實物資料。1965年,考古學者在山西省侯馬市發掘出了大批記有盟誓辭文的玉石片,它們被世人譽為“侯馬盟書”,亦稱“載書”。這些盟書是中國現今考古發現最早的毛筆字,其書寫點畫提按鮮明有力,結構布局自由不羈,色彩上大多呈現為鮮艷的朱紅色,少數則為沉穩的黑墨色。這種風格既顯得渾厚莊重,又不失飄逸靈動,為山西書法的發展構筑了雄渾磅礴的基石。侯馬盟書的發現有力地證實了山西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然孕育出了成熟的毛筆書法藝術。這一實物證據無疑是中國毛筆書法歷史上最為古老的瑰寶之一,彰顯著山西書法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山西書法的鼎盛時期
山西書法的輝煌時期主要集中于魏晉南北朝與明清兩個時期。在魏晉南北朝這一書法藝術大放異彩的階段,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諸多書體均已臻成熟,并各自形成了完備的系統。山西地區在這一歷史洪流中,同樣涌現出了諸多意義非凡的書法作品與別具一格的書體風格,北魏時期的碑刻書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多樣化的風格為后世唐楷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普時期,杰出書法家衛恒以其精湛的草隸技藝脫穎而出,其深暗張芝書法的精髓,書法風格剛勁有力,氣勢恢宏,贏得了“得張芝之骨”的極高贊譽。步入東晉,女書法家衛鑠以其非凡的書法成就與卓越的教育貢獻而聞名。衛鑠不僅在書法藝術領域有著舉世矚目的造詣,還以其對書法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無私奉獻而備受尊崇。她傳授書法精髓于王羲之等書法大家,所著《筆陣圖》更是成為書法界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對后世書法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與此同時,東晉時期的名將溫嶠,亦是一位博學多才、文采飛揚的文人墨客,其文化修養與書法造詣在當時廣受贊譽,成為書法史上的一段佳話。
明清時期,山西書法再次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傅山等書法大家的涌現便是明證。傅山精通草、楷、篆、隸等多種書體,其書法風格獨樹一幟,作品藝術價值極高,深受世人推崇。他提出的“四寧四毋”書學主張,即“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對中國書法美學理論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這一時期,山西地區的書法家們積極倡導回歸古代書法的本源,追求古樸自然、質樸無華的書法風格。他們不僅在書法實踐上勇于創新,而且在書法理論上進行了深人的探索與研究,從而有力地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理論發展,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二、山西書法創作的獨特風格與流派
(一)山西書法創作的風格特點
第一,山西書法的整體風貌彰顯出一種雄渾而豪放的氣質,這一特色深深植根于山西的地域文化土壤之中。山西這片廣袤無垠的黃土高原之地,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積淀,其獨特的地理與人文環境孕育了山西人民豪爽大度的性格特質。這種性格,在書法藝術的創作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使山西書法作品流露出一種磅礴恢宏、充滿力量的美學韻味。
第二,山西書法洋溢著一種自如灑脫的氣息。書法家們在揮毫潑墨之際,尤為注重情感的自然抒發,不受形式束縛,筆墨運用得心應手,線條既流暢又富有靈動之變,營造出一種自由不羈、無拘無束的藝術氛圍,令人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灑脫之美。
第三,在創作實踐中,山西書法尤為講求碑帖的結合。它既秉承了傳統碑學的古樸雄渾之韻,又汲取了帖學的靈動細膩之長,從而鑄就了別具一格的藝術風貌。在山西某些書法大家的作品中,不難窺見這種碑帖相融、相得益彰的藝術魅力,書法家們以碑為骨,以帖為氣,將碑的雄渾與帖的靈動融為一體,展現出一種既雄壯又秀麗的藝術境界。
(二)山西書法創作的主要流派
一是傅山書法藝術流派。傅山為明末清初的書法巨匠,以其獨樹一幟的書法風格屹立于歷史長河之中。他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筆下草書靈動非凡,猶如驚蛇入草、飛鳥離林,展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魅力。傅山的書法理念與風格猶如一股清流,對后世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領了一股以他為核心的書法潮流。
二是晉商書法藝術流派。在明清時期,山西晉商不僅有著雄厚的經濟實力,還對書法藝術展現出了極高的熱情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普商子弟中,不乏書法名家,諸如趙鐵山等人,他們的作品多以楷書、行書見長,筆力雄健,結構嚴謹,既透露出文人的書卷氣息,又蘊含著商人的實用性與審美追求,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晉商書法流派。
三是當代山西書法創作流派。步入當代,山西書法創作領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在繼承傳統精髓的基礎上,書法家們勇于探索,不斷創新。一部分書法家致力于對傳統經典的深入挖掘與研究,力求在傳統框架內實現新的突破;另一部分書法家則更加注重個性化的藝術表達,追求獨樹一幟的風格,為當代山西書法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與色彩。
三、山西書法創作的現代啟示
(一)深耕傳統,注重創新
深耕傳統精髓,為創新筑基。書法藝術之基深植于傳統之中。山西的書法家們需潛心鉆研古代碑帖經典,勤勉學習古人的筆法、結構布局及篇章構思等技藝,持續體悟其內在神韻,從而在創作中彰顯堅實的基本功底與對傳統的深切把握。例如,明末清初的山西洪洞籍書法大家王鐸,一生勤勉于對古代書法的學習與研究,特別是對王羲之、王獻之“二王”書法的研習,不僅臨摹入微,而且見解獨到。其《擬山園帖》《瑯華館帖》等佳作,既承襲了傳統書法的精髓,又獨樹一幟,展現了個人風格。
吸納現代元素,彰顯個性風采。在秉承傳統的同時,山西書法家們應吸納現代審美理念與時代精神,勇于創新,融入現代元素,賦予作品更強的時代氣息與個性特征。在傳統書體的根基上,書法家可以通過形態的創新與筆法的靈活運用,實現古典與現代的和諧交融。
并重臨摹與創作,尋求傳統與創新之平衡。臨摹是書法學習的重要途徑,但單純的臨摹遠非足夠,還需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山西書法家們應在臨摹中不斷求索,將所學轉化為己有,融入個人情感與理解,達成傳統與創新的和諧統一。在臨摹創作的過程中,書法家不僅要學習古人作品的技法,還要深刻領悟其內涵,并在此基礎上融入個人情感與理解,使作品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彰顯個人獨特風格。
跨界融合,拓寬書法創作視野。書法與其他藝術形式或現代科技的跨界融合為書法創作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在山西的部分書法創作中,書法與繪畫、篆刻等藝術形式的結合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同時,現代科技也為書法創作帶來了新穎的思路與手段,如AI技術在書法創作中的應用,為書法藝術增添了新的生命力。此外,書法教育是促進書法藝術傳承與創新的關鍵途徑,因此,山西書法家們應積極參與書法教育活動,激發年輕一代對書法的興趣與熱愛,為書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注入新鮮血液。
(二)融入生活感悟,塑造個性風格
在書法創作中,生活感悟的融入以及多樣化情感的展現至關重要。書法絕非僅僅是文字的簡單書寫,其更是書法家內心情感與鮮明個性的藝術化宣泄。借助筆法、墨色濃淡以及章法運用,書法家們得以將自己的情緒起伏、性格特點、審美取向以及對生活的深刻感悟悉數傾注于作品之中,從而使每一幅作品都煥發出別具一格的藝術光彩。書法中的情感表達具有極強的豐富性,無論是激昂熱烈,還是寧靜淡泊,無論是悲憤哀傷,還是歡快愜意,這些紛繁復雜的情感,都能通過書法家手中那變幻莫測的筆法、墨色以及章法進行生動呈現。
在塑造個性風格方面,書法家們需要不斷融合書法與人生哲學,以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貌。山西書法家們在創作中應尤為注重個性風格的塑造,可通過別具一格的筆法運用、結構安排以及章法布局,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這種個性風格的塑造,不僅體現在技法層面的精湛與獨到,還體現在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現代審美的敏銳捕捉上。書法作品既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又是人生哲學的深刻體現。書法家們可以通過手中的筆墨,表達對人生、自然以及社會的獨特見解和感悟。這種情感與哲學的完美交融,使書法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精神。
(三)關注社會現實與人文關懷
1.探討書法與社會現實的交織
書法藝術不局限于美學創作領域,其還是映射社會真實面貌的一扇窗。書法家們可借助筆墨細膩勾勒對社會動態的關切、對人民福祉的沉思以及對時代風貌的獨特解讀。
2.書法與人文精神的交融共生
在書法藝術的殿堂里,融入人文關懷顯得尤為關鍵。這意味著山西書法家要將目光投向社會的邊緣群體、基層勞動者等,通過筆端的流轉,傳遞出對他們的深切尊重與崇高敬意。這種人文精神的滲透,不僅滲透在作品的主題構思中,還體現在書法家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的實際行動中。
3.用書法教育連接傳統與社會
書法教育作為傳統書法文化薪火相傳的重要方式,承載著服務社群、提升全民文化素質的使命。它如同一座橋梁,引領更多人步入傳統文化的殿堂,激發大眾對書法藝術的熱愛與探索,進一步推動書法藝術的廣泛傳播。
4.時代精神在書法創作中的體現
書法創作應當與時俱進,緊扣時代的脈搏,成為反映時代風貌的一面鏡子。山西書法家們可通過選取與當下社會緊密相關的主題進行創作,從而表達對社會現狀的深刻洞察,并寄托對未來愿景的美好憧憬。
綜上所述,山西書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蘊藏著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彰顯著獨樹一幟的藝術風貌。其發展歷程、風格流派乃至對現代書法創作的啟示,都是值得深入探索與分析的寶貴財富。這些探討不僅加深了人們對山西書法內在價值的認知,還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和經驗借鑒。在當下及未來的書法藝術道路上,應當致力于山西書法的進一步研究與推廣,以助力其傳承不息,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蓬勃發展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葛復昌,冉令江.近十年來山西書法發展考察[J].書法賞評,2016(1):20-22.
[2]葡翔翔.山西唐代碑刻書法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22.
[3]李亞杰.山西書法院·廣東書法院書法作品聯展[J].書法,2018(12):158.
[4]楊二斌.民國時期山西書法文獻整理綜述[J].書法,2017(2).62-65.
[5]吳榮春,王亞晶.山西書法的起承轉合[J].記者觀察, 2024(13):12-17.
[6]姬瑋.延續歷史文脈山西書法煥發新氣象[J].記者觀察,2024(13):18-21.
作者單位:
臨汾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