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傳統文化承載著一地的歷史記憶、價值觀念與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多元化與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地方傳統文化與課程思政的融合已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趨勢。本文聚焦于地方傳統文化在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中的融入與實踐,旨在探討這一融合模式對于傳承文化基因、增強文化自信及培養德才兼備設計人才的重要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在文化多元化與教育改革背景下,地方傳統文化與課程思政融合的趨勢與必要性,強調其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深遠影響,闡述了地方傳統文化與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的理論基礎,強調挖掘地方傳統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如工匠精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等,以豐富課程內容。通過深入的理論探討與實踐分析,揭示了地方傳統文化在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中的獨特價值與重要作用,為地方傳統文化在高校課程中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有益參考,也為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地方傳統文化與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的理論基礎
1.1地方傳統文化概述
1.1.1內涵與特點
地方傳統文化是特定地域內長期歷史發展形成的獨特文化形態,涵蓋歷史、地理、民俗、藝術、語言等多方面,是當地人民智慧與創造力的體現。它因地域自然環境、歷史發展和民族構成等因素而各具特色,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地方傳統文化通過口傳心授、風俗習慣等方式代代相傳,保持相對穩定的核心價值與文化基因,展現出傳承性。同時,它與特定地域環境緊密相連,具有鮮明的地域性。
1.1.2價值與意義
從文化傳承角度看,地方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見證了歷史并蘊含豐富文化內涵。通過研究傳承,可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發展歷程與多元文化。地方文化增強地域認同,塑造共同價值觀、信仰和生活方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同時,地方文化也是推動地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結合現代經濟開發文化旅游、創意產品等,可創造巨大經濟效益。
1.2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的內涵與目標
1.2.1內涵解析
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專業教學,不僅傳授專業知識,還著重培養思想道德、文化素養和社會責任意識。課程內容深挖地方傳統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如工匠精神、和諧共生理念,以樹立正確價值觀、職業道德觀,并激發創新精神與文化自信。教學方法多樣,如案例分析、項目實踐等,旨在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思政教育。
1.2.2教育目標
課程思政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設計人才。在專業能力培養方面,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產品創意設計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創新思維,能夠獨立完成產品從創意構思到設計實現的全過程[2]。通過對地方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研究,讓學生深入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和認同,激發學生傳承和弘揚地方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地方傳統文化融入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2.1豐富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2.1.1提供文化素材
地方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多樣的元素,為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寶庫。傳統手工藝如剪紙、刺繡、木雕等,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不僅展示了地方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還體現了對傳統技藝的堅守和傳承精神[3]。在課程中引入這些元素,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傳統手工藝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感受先輩們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2.1.2拓展思政教育維度
地方傳統文化融入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能夠從多個維度拓展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地方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大量關于家鄉歷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學習和了解,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認識自己的家鄉,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進而升華為對祖國的熱愛4。
2.2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2.2.1增強文化自信
地方傳統文化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與民族精神,是學生了解本土文化根源、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媒介。在產品創意設計課程中融入地方傳統文化,能使學生深入了解家鄉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價值,從而激發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與認同。通過對地方傳統手工藝的學習,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先輩們的智慧與創造力。這種深入的學習體驗能夠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本王文化的深厚底蘊,從而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2.2培養創新思維
地方傳統文化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創新靈感源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設計能力。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融合,能夠激發學生靈感,使之突破常規思維,創造出具有獨特文化內涵與時代感的設計作品。傳統圖案、色彩、材質等元素為學生的設計提供了廣闊的創意空間。這種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傳統元素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設計能力,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設計問題。
2.3促進地方文化傳承與發展
2.3.1傳承文化基因
產品創意設計課程在地方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課程教學,學生深入了解地方傳統文化的內涵、技藝與精神,成為文化傳承的新生力量。在課程中引入地方傳統手工藝的教學內容,如剪紙、刺繡、木雕等,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這些傳統技藝的制作過程,牢牢掌握其核心技法。在課程中融入地方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內容,也有助于學生傳承地方文化的基因。通過這些學習,學生能夠將地方文化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記憶和價值觀中,成為地方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傳播者。
2.3.2推動文化創新發展
將地方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是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產品創意設計課程中,鼓勵學生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和方法,對地方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新轉化,能使傳統文化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展現出新的魅力。同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也是推動地方文化創新發展的有效方式。利用三維立體(3D)打印技術、虛擬現實(VR)技術、數字媒體技術等,可對地方傳統文化進行數字化呈現和創新應用[5]。
3地方傳統文化融入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的方法與策略
3.1教學內容設計
3.1.1挖掘地方傳統文化元素
以川渝地區為例,該地區蘊含著深厚且多彩的地方傳統文化,為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源泉。川渝地區的民間故事、歷史傳說、民俗風情以及傳統藝術形式,如川劇變臉、蜀繡、竹編等,都是獨具特色的文化瑰寶。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深入挖掘這些傳統文化元素,將其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例如,通過講述川渝地區的民間故事和歷史傳說,如《白蛇傳》《三國演義》中與川渝相關的故事等,引導學生提取其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主題和象征意義,作為產品設計的靈感來源。
3.1.2融入課程教學環節
在課程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巧妙運用川渝地區的傳統文化元素,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與川渝文化相關的產品設計課程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川渝地區傳統節日慶典或民俗活動的視頻,讓學生感受濃郁的地方文化氛圍。隨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這些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產品設計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意靈感。在設計實踐環節,教師應將川渝地區的傳統文化元素深度融入項目任務中,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元素。例如,布置以川渝文化為主題的產品設計項目,要求學生深入研究川渝地區的傳統文化以及現代消費者的需求等,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設計元素,并將其融入現代產品設計中。通過這樣的設計實踐,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川渝文化,增強了文化自信,同時提升了產品設計的創意水平和實踐能力。
3.2教學方法創新
3.2.1項目式教學
在產品創意設計課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項目式教學法,以川渝文化為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產品設計實踐。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具體的川渝文化主題項目,如川劇文化產品設計等。學生需要深入調研川渝地區的傳統文化、歷史背景以及市場需求等內容,收集相關資料和信息。在設計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產品設計方案。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給予必要的指導和支持,引導學生關注文化傳承和承擔社會責任,培養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和創新能力。項目結束后,通過舉辦成果展示活動,邀請專業人士和企業代表進行評價和反饋,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業趨勢,進一步提升設計能力和創新思維。
3.2.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入成功的川渝文化融入產品設計的案例,引導學生學習和借鑒。教師可以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川渝文化產品設計案例,如以川劇變臉為靈感的文創產品等,在課堂上進行詳細剖析和講解。通過分析這些案例的設計思路、市場定位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融合方式和技巧。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文化內涵、設計創新、市場需求等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到的經驗和技巧應用到自己的設計實踐中,創造出具有獨特風格和地域特色的產品設計作品。通過這樣的案例教學法,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價值,增強文化自信和創新意識。
4結語
本文的研究深入探討了地方傳統文化融入產品創意設計課程思政的重要性、方法策略及教學實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過挖掘地方傳統文化元素,如川渝地區的民間故事、傳統技藝等,并將其巧妙融入課程教學內容與環節,能豐富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獨特的創意靈感源泉。在教學方法上,創新采用項目式教學和案例教學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項目式教學以地方文化為主題,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了解地方傳統文化,能增強文化自信和團隊協作能力;案例教學法通過引入成功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和實踐,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文化擔當意識。■
引用
[1]姜夏旺.紅色文化資源驅動下產品設計專業課程思政育人教學模式研究[].中國包裝,2024(7):123-128.
[2]岳陽.基于潮汕文化的文創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育研究[]產業與科技論壇,2024(13):181-183.
[3]杜鶴民.中國傳統造物思想融入設計類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高教學刊,2024(16):177-184.
[4]柴晶.課程思政視域下楚式漆藝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4(17):109-113.
[5]朱開佩.寧波地域文化融入產品設計課程思政建設及路徑研究[I].陶瓷科學與藝術,2014(4):52-54.本文系綿陽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校級課程思政行動計劃項目“《產品創意設計》示范課程建設”(MZYSZKE-2023-39)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羅京(1980一),男,四川江油人,碩士,就職于綿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