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藏茶主要功能成分及其健康功效研究進展

2025-08-03 00:00:00鄧雅劉芷昕張秀麗汪子恒徐長浩李朝貴趙光李姍姍陳洪
中國茶葉 2025年7期
關鍵詞:茶多酚抗氧化小鼠

中圖分類號:S571.1;TS272文獻標識碼:A

摘要:藏茶屬于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的黑茶,是經微生物發酵和濕熱作用,通過殺青、揉捻、干燥、渥堆、精制、拼配、蒸壓等一系列工序制成的一種后發酵茶,富含茶多酚、茶褐素、茶多糖等功能成分。在渥堆和陳化過程中,藏茶的功能成分發生動態轉化,這一變化賦予了藏茶降脂減肥、降血糖、調節腸道菌群、抗氧化及抗炎等健康功效。文章綜述了藏茶主要功能成分及影響因素,總結了其健康功效的研究情況,旨在為藏茶深入研究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文章編號:1000-3150(2025)07-29-11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ain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Tibetan Tea and Their Health Effects

DENG Yawen’,LIU Zhixin', ZHANG Xiuli', WANG Ziheng',XU Changhao', LI Chaogui2, ZHAO Guang2,LI Shanshanl*, CHEN Hongl* 1. College of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 625ol4,China; 2. Chengdu Tea and Health Research Center, Chengdu , China

Abstract:Tibetan tea,apost-fermenteddark teabelongingtoChina'ssixmajor teacategories,isakindofpost-fermented tea made by microbial fermentationand moist heat through aseries of processes such as greening,kneading,drying, stackingfermentation,refining,blending,steaming and soon,which is rich in tea polyphenols,theabrownin,tea polysaccharides andother functional components.Functional components undergo dynam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fermentationand aging,and give Tibetan tea significant health effects such as lipid-lowering and weight-loss,hypoglycemia,regulationofintestinalflora,andantioxidantandanti-inflammatoryefects.This paperreviewedthe main functionalcomponentsand influencing factorsofTibetan tea,summarizedtheresearchon its health efects,and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depth researc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tea.

Keywords:Tibetantea,functionalcomponents,influencing factor,health effects

藏茶屬于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的黑茶,主產于四川,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藏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人們對自身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的關注度日益提升,食品的健康效應逐漸成為新的消費時尚。藏茶,因其獨特風味和生物活性,愈發受到人們關注。藏茶的制作工藝復雜,需經過殺青、揉捻、干燥、渥堆、精制、拼配、蒸壓等多道工序。研究表明,藏茶富含茶多酚、茶色素(以茶褐素為主)、茶多糖、生物堿、微量元素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2-5]。這些活性成分賦予了藏茶多種生理功能,包括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輻射等。本文對藏茶的功能成分、影響功能成分的因素,以及藏茶的健康效應進行綜述,旨在為藏茶功能產品的研發提供思路,并為藏茶產業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主要功能成分

茶葉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生物堿、氨基酸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藏茶的特點在于其茶褐素和茶多糖含量相對豐富。

1.1茶多酚

茶多酚是一類具有酚羥基結構的多元酚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作為茶葉的主要功能成分,已被證實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其含量可達茶葉干物質總量的 18%~36%[2] 。但藏茶作為后發酵茶,發酵過程中茶多酚發生轉化,含量降低,因此藏茶中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不同藏茶的茶多酚含量受原料、工藝、測定方法等因素影響差異顯著。Liu等[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測定藏茶茶多酚含量發現,以成熟度較高的原料制成的藏茶茶多酚含量較高,不同原料制成的藏茶之間茶多酚含量差異顯著,該研究中,梅占品種加工的藏茶茶多酚含量達 101.66mg/g ,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夏陳等4測定了藏茶水提物的多酚總量,結果顯示水提物中多酚總量為 171.47mg/g ,而王凝等采用植物總酚檢測試劑盒測定的藏茶樣品,其多酚總量僅為 16.36mg/g ,推測測定方法的選擇可能導致結果偏差。

1.2茶褐素

水溶性茶色素是構成茶湯顏色的主要成分,包括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藏茶作為一種黑茶,其茶湯呈紅褐色,這是因為發酵過程主要由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主導進行,酚類物質首先被氧化成為茶黃素和茶紅素,隨后進一步被氧化聚合成為茶褐素,因此藏茶的茶褐素含量顯著高于茶黃素和茶紅素。受原料茶多酚含量、兒茶素比例及發酵中氧化酶活性等因素影響,不同藏茶茶褐素含量差異較大。Liu等的研究顯示,梅占品種加工的藏茶中茶褐素含量最高,達 81.70mg/g ;名山131制之,含量為 62.93mg/g ;而福鼎大白茶加工的藏茶含量最低,僅為 53.73mg/g 。

茶褐素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等生物活性功能,發酵所生成的高含量的茶褐素成為藏茶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對藏茶的保健功效及品質、風味和顏色均具有很大貢獻[8]。

1.3茶多糖

茶多糖是茶葉中的一種復合多糖,占干茶質量 0.5%~3.0% ,屬于酸性糖蛋白,由糖類、果膠、蛋白質等組成,并結合有大量的礦質元素,其中多糖部分主要包括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葡聚糖等水溶性成分[9-1o]。李濤等比較了7種不同嫩度鮮葉所制藏茶的化學成分,結果顯示隨著鮮葉嫩度的降低,藏茶的茶多糖含量逐漸升高。藏茶原料一般選用成熟度較高的新梢加工而成[12],與嫩葉相比,成熟度較高的葉片所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含量較高,有研究表明這些物質在茶葉渥堆發酵、陳化過程中可作為合成多糖類化合物的前體物質[13]。鞏發永[14的研究表明,康磚茶經渥堆發酵后茶多糖含量增加。

近年來,茶多糖作為高分子量的生物活性物質,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調節、輻射保護等功能,已成為繼茶多酚后極具開發利用價值的一類生物活性物質[15-18]。相關研究指出,藏茶中不僅茶多糖含量較高,且其組分活性更強,原因是在發酵過程中,藏茶中糖類和蛋白質被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如糖苷酶、蛋白酶、水解酶等酶水解,生成的糖鏈和肽鏈的長度相對較短[19]

1.4 其他

生物堿是茶葉中一類含氮雜環分子結構的有機化合物,主要由咖啡堿、可可堿和茶堿組成,其中咖啡堿是生物堿的主要成分,具有提高人體運動機能、增加心排血量、利尿等功能。藏茶中咖啡堿含量較低且其在人體中代謝分解較快,幾乎無副作用[20]。胡燕[21的研究顯示,成品藏茶的咖啡堿含量在 1.99%~3.64% 之間,普遍低于除青茶外的其他茶類。

蛋白質是藏茶營養成分的一部分,茶葉中的蛋白質含量占干物質的 20% 以上,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可溶性蛋白,占 3%~4% 。在藏茶的發酵過程中,微生物作用可能會導致蛋白質的分解和轉化,產生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類物質及游離氨基酸,如茶氨酸、谷氨酸等,這些物質可能具有抗氧化、降血壓、降血脂等生理功能。徐甜22的研究表明,四川邊茶中氨基酸含量為 1.85% ,萃取茶褐素中氨基酸含量為 5.16% ,推測是茶湯中蛋白質水解成氨基酸導致的。

2主要加工工序對藏茶功能成分的影響

藏茶是生產工藝最復雜的茶之一,在經過系統性的原料篩選后進行復雜的工藝制作而成,制作周期長達6個月。據《市志》中的相關記載,藏茶的加工工藝有傳統工藝與新工藝之分,在工序上有所區別,但二者均指初制過程。初制茶未成型也未裝篾打包,被稱為黑毛茶,不利于運輸,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加工,這一過程稱為精作或精制。經過精制的藏茶便會進入陳化階段,進一步提升藏茶品質與風味。在生產過程中,藏茶的功能成分發生動態轉換,目前對于藏茶生產過程的研究多集中在原料選擇、渥堆發酵和陳化過程對功能成分的影響上。

2.1原料對藏茶功能成分的影響

藏茶原料一般選用適度成熟的一芽五葉以內的新梢。李濤[23]分別對不同原料嫩度、不同茶樹品種、不同茶類毛茶進行了試驗,結果表明一芽三葉所制得的藏茶茶多糖、茶褐素、可溶性糖含量相對較高,咖啡堿含量較低;在茶區主栽的4個茶樹品種鮮葉所制得的藏茶功能成分含量差異顯著;同種鮮葉制成的5種毛茶中,綠毛茶、黃毛茶、青毛茶符合藏茶品質要求,且在經過工藝優化后,毛茶和傳統藏茶的功能成分含量差異顯著。李濤等研究了不同嫩度鮮葉制成的藏茶,發現隨著鮮葉成熟度的提升,藏茶中的茶多糖和茶褐素含量增加,而咖啡堿含量則呈下降趨勢。其中,一芽三葉原料藏茶茶褐素含量最高,一芽二葉的藏茶茶色素總量最高。Liu等3則利用非靶向和靶向代謝組學技術探究了4個茶樹品種所制藏茶的化學成分的差異,其中83種代謝物被鑒定為差異表達特異性標記物,其功能物質具有較顯著的差異。因此,原料作為成品藏茶品質的物質基礎,其產地、品種、成熟度均會影響最終產品功能成分的含量。

2.2堆發酵對藏茶功能成分的影響

藏茶生產工藝傳承至今已有了較大改變,但其加工仍需經初制(殺青、揉捻、干燥、渥堆等)和精制(整理、拼配、蒸壓、干燥等)工藝(圖1)。其中渥堆發酵是藏茶生產加工的關鍵環節,對藏茶品質形成起主導作用,其實質為茶葉在濕熱作用下,經熱化學反應及微生物胞外酶的酶促作用等多重因素協同作用后,使茶葉中茶多酚等內含成分經歷一系列復雜的化學變化,如氧化、水解、縮合等,生成初級和次級產物。同時,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經分解、降解后氧化縮合生成茶色素等復雜化合物,最終形成了黑茶色澤深暗、滋味醇和的獨特品質(圖1)。

在發酵過程中藏茶功能成分含量呈現不同的變化趨勢。鐘曉雪[24的研究發現,四川黑磚茶在揉捻和干坯渥堆過程中,茶多酚含量逐漸減少,而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的總量則逐漸增加,其中茶褐素的增幅最為顯著。此外,游離氨基酸總量和咖啡堿含量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可溶性糖總量則波動上升,葉綠素總量、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含量均逐漸降低。鄧俊琳等的研究則顯示,在藏茶渥堆發酵過程中,可溶性糖、總多酚和總黃酮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茶堿、咖啡堿和兒茶素類單體等活性成分的含量變化趨勢各異,茶褐素含量則逐漸上升。以上研究結果顯示,藏茶的功能成分在渥堆發酵過程中發生轉化,隨發酵時間的增加,茶色素含量上升,茶褐素增幅較大,茶多酚、總黃酮、游離氨基酸含量逐漸下降,生物堿、兒茶素單體含量變化趨勢不一。原因是藏茶后發酵工藝渥堆時間長、溫度高、濕度大,非酶促作用和酶促作用使茶多酚首先被氧化為不穩定的初級產物鄰醌,后被繼續氧化為次級產物茶黃素、黃烷醇類等,隨發酵時間的延長,次級產物被氧化縮合為茶紅素,最終氧化形成茶褐素。

圖1藏茶加工工藝和堆發酵主要影響因素

目前還有少部分研究以感官品質為標準對藏茶渥堆發酵工藝進行了優化。賈洋洋等2將土豆外源酶添加至生產中輔助發酵藏茶,發現優化加工條件可以提升藏茶的感官品質,同時使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的含量有所增加,游離氨基酸的總量達到最高。劉慶玲2則創新性地提出了“酶促發酵 + 后發酵”的藏茶加工新技術路線,即“二次發酵”,新工藝制備的藏茶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2.49% 。祝輝等以抗氧化性為評價指標,優化了地衣芽孢桿菌強化發酵藏茶的工藝參數,結果顯示,在 37°C 下發酵3d,接種量為 1.0% 時,藏茶多酚含量提升,黃酮含量下降,總抗氧化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別提高了8.09倍和2.48倍。當前針對藏茶渥堆發酵工藝的研究在濕熱條件、酶、微生物三方面均有所涉及,但相關酶和

代謝反應有待深人研究。

2.3陳化對藏茶功能成分的影響

藏茶的陳化既是渥堆發酵的延續,也是品質二次提升的關鍵[28]。在陳化過程中,茶葉受到溫度、氧氣、濕度、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內含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從而影響茶葉的功能特性和感官品質[29]。適宜的倉儲條件和陳化年限賦予了藏茶收藏價值和更高的健康價值。目前,陳化工藝對藏茶生物活性功能及品質的影響已成為研究熱點。

關于不同陳化時間藏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變化,喬小燕等[3的研究顯示,康磚茶在陳化1\~22年期間,總黃酮、茶褐素和沒食子酸含量隨時間的延長而顯著增加;向卓亞等的研究則表明,陳化4\~10年的藏茶中,茶褐素含量隨陳化時間遞增而顯著增加,而茶黃素、茶紅素、茶多酚、總黃酮、咖啡堿、兒茶素總量及單體含量均顯著降低;甘甜等[32的研究針對陳化0.5、6.0、11.0年的藏茶康磚茶進行分析,發現儲藏年限越長,茶褐素含量越高,茶紅素、游離氨基酸、兒茶素含量越低。此外,Zhu等[33]利用非靶向代謝組學技術,系統表征了陳化1、5、10年藏茶的代謝圖譜,結果顯示隨著陳化時間的延長,代謝物豐度增加,試驗共鑒定并相對定量了45個分子,其中兒茶素含量在前5年增加,后5年顯著下降。Zheng等34研究了陳化3~13年的藏茶,結果顯示在陳化期間藏茶多酚含量下降,黃酮類化合物含量顯著增加,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四極桿質譜(UPLC-QqQ-MS/MS)技術從藏茶中鑒定出了5種兒茶素,兒茶素總量隨著陳化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單體兒茶素含量則呈現不同的變化趨勢,不同年限的藏茶生物活性呈現出差異性。

總體來說,隨著陳化時間的增加,藏茶的茶褐素含量呈上升趨勢,這可能是因為茶多酚、茶紅素、茶黃素、兒茶素等物質在環境作用下發生轉化致其含量上升,而黃酮類物質針對不同品種藏茶有不同的變化趨勢。目前藏茶陳化工藝的研究僅停留在陳化時間的變化上,但已有研究表明黑茶的陳化不是一個無條件存放的過程,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陳化最優條件和時間。

3藏茶的健康功效

藏茶中的功能成分,如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生物堿、維生素賦予了藏茶較強的健康功效,藏茶已被證實對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具有潛在的防治功效[35]。目前對藏茶健康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其降脂減肥功能上,此外藏茶還被證實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輻射等多種功能(圖2)。

3.1減肥降脂

肥胖是由長期能量失衡、脂質代謝異常引發的復雜疾病,目前肥胖已成為影響所有年齡和性別群體的全球健康問題,長期處于肥胖狀態會導致多種代謝性疾病。為了控制肥胖,生活方式干預是首要的控制手段,在效果不佳時則會在遵醫囑的條件下使用藥物治療,但長期藥物依賴治療通常會伴隨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如腹瀉、腎毒性等。研究表明,優化日常飲食結構和攝入富含生物活性物質的特殊食物是預防肥胖發生和控制肥胖發展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方式[37]。現有研究發現,藏茶具有體外降脂效果,并經動物及人體試驗驗證,其在高血脂、高血糖及肥胖相關的腸道菌群等方面均表現出良好的減肥降脂功能。

3.1.1降血脂

肥胖與高血脂密切相關并相互影響,常用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來評估脂質水平。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肥胖相關的TG、TC和LDL-C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和糖原貯積病的危險因素。

代錦等[38探究了藏茶水提取物對高糖脂飲食小鼠血脂的調節作用。結果顯示,模型組小鼠血清TC、LDL-C含量顯著增高,而干預組小鼠血清TC、TG含量明顯降低,LDL-C含量也呈下降趨勢,表明藏茶水提物可改善高脂飲食導致的小鼠腸道紊亂和血脂水平。Li等的研究顯示,口服大劑量以藏茶為主要原料的益年康保茶能降低高脂飲食小鼠的體質量增加,顯著降低其動脈粥樣硬化指數,并改善載脂蛋白e缺陷小鼠的高脂血癥。唐皓迪等[4構建了高脂小鼠模型,探究藏茶水提物的降脂活性。結果顯示,治療組小鼠血清中的TC、LDL-C、Glu含量顯著降低,說明藏茶水提物可降低高脂血癥小鼠的血脂、血糖水平,并對高脂飲食具有調節作用。徐甜22的研究證明,藏茶茶褐素能明顯降低高脂血癥小鼠的血脂,但對正常小鼠血脂無顯著影響。綜上所述,動物試驗結果顯示藏茶具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且對正常組無顯著影響。

圖2藏茶的健康功效

當前高脂血癥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他汀類、貝特類、依折麥布和PCSK9抑制劑等。盡管這些藥物療效確切,但部分患者對常規治療劑量療效欠佳,而增加劑量則可能加重肝腎負擔,增加肌肉疼痛和橫紋肌溶解的風險[35]。鑒于中國“藥食同源”的傳統,采用天然植物治療高脂血癥這類慢性全身性疾病具有獨特優勢。為探究藏茶是否能減輕高脂血癥藥物的副作用,劉兆明等[4選取了75例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均接受辛伐他汀治療,其中一組配合藏茶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藏茶聯合辛伐他汀能積極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頸動脈硬化斑塊及依從性,有效減輕癥狀,減少不良反應,具有臨床應用價值。張露等[42的研究則探討了藏茶聯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高脂血癥的效果,治療12周后,試驗組體脂百分比顯著降低,體質量、腰圍、內臟脂肪面積、血清游離脂肪酸、丙二醛(MDA)等指標也均有下降,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顯著上升。這表明藏茶聯合阿托伐他汀鈣能更有效地降血脂,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胰島素抵抗及氧化應激水平。呂曉華等[4在人體試飲研究中發現,志愿者在試飲藏茶后體質量、TC、LDL-C、血糖、尿酸等指標顯著下降。以上表明藏茶不僅本身具有較強的降血脂功能,還能減輕高脂血癥患者服藥的毒副作用。

3.1.2調節脂質代謝

肥胖的發生與脂質代謝密切相關。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PARα)作為配體激活的核受體和轉錄因子,在誘導肝細胞表達載脂蛋白、脂肪酸氧化酶系及脂蛋白脂肪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它能促進脂質氧化代謝,降低血脂濃度[44]。褚劍軻等4的研究表明,藏茶水提物能有效減少細胞內的脂質沉積,并顯著提升核受體PPARα的蛋白水平。因此推測,藏茶水提物可能通過提高PPARα蛋白水平來抑制脂質在細胞中的沉積,從而實現對脂質代謝的調控。Duan等4利用細胞、分子和生物信息學方法組合方式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藏茶能顯著降低高脂小鼠的體質量增加,阻止脂肪組織積累,原因是在分子水平上,藏茶逆轉了許多與肥胖相關的基因表達變化;同時藏茶可誘導細胞代謝重編程,激活脂肪酸氧化,增強谷氨酰胺合成,最終導致抑制促炎趨化因子Ccl2的產生,以調節脂質代謝。

3.1.3抑制相關酶活性

研究表明脂肪酶與肥胖的發生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可通過抑制腸道脂肪酶活性,減少脂肪的吸收,影響脂肪在體內的積累和合成,進而達到減肥效果[47-48]。李祥龍等[49]的研究表明藏茶具有抑制脂肪酶活性的功效。He等5研究發現,藏茶能夠調控脂肪生成相關基因的表達,包括乙酰輔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和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

此外,藏茶中的茶褐素能顯著抑制脂肪酸合酶的活性,藏茶萃取物對脂肪酸合酶具有可逆和不可逆的雙重抑制作用,且存放數年的藏茶抑制能力更佳,其大部分活性可保持20年以上,但30年后效果會明顯下降[5。邊金霖等[2]對藏茶進行浸提并分為7個級分,以探究其對脂質代謝紊亂大鼠的減肥降脂作用。結果顯示,各級分對脂肪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兒茶素級分、茶黃素級分、茶褐素級分和茶紅素ⅡI級分的抑制活性較強,其最大抑制率分別為 44.67% 、 39.46% 、30.31% 和 29.53% 。

3.2調節腸道菌群

腸道菌群是腸道微生態系統中所有微生物的總稱,種類豐富且數量龐大。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具有參與消化難以降解的營養素、調節宿主能量代謝、促進各系統生長發育,以及構成和維持免疫能力等功能[53]。此外,腸道菌群還能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能量代謝、葡萄糖代謝、膽固醇代謝,并發揮對慢性炎癥的調節作用。因此,腸道菌群在飲食與肥胖及其相關疾病的發展之間起到了重要的調節作用。

Yuan等[54發現藏茶可以通過顯著逆轉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比率的升高以及與高脂飲食相關菌群的相對豐度,改善由高脂飲食引起的小鼠腸道微生物紊亂情況。He等[5發現藏茶除了能減輕高脂飲食引起的腸道微生物群異常,還通過Spearman相關分析,確定Muribaculaceae、Lachnospira-ceaeNK4A136_group、Alistipes和Odoribacter菌群是主要的有益腸道微生物。代錦等3的研究顯示高脂飲食會引起小鼠腸道菌群結構紊亂,而食用含藏茶水提物的高脂飼料的小鼠,其腸道中有益菌屬如norank-f-erysipelotricaceae、Lactobacillus等的豐度有所增加,表明藏茶水提物可有效改善因高脂飲食對小鼠腸道菌群造成的紊亂,維持腸道健康。Wang等[55的研究表明,小鼠在食用發酵藏茶后,腸道中的乳桿菌相對豐度增加,通過PCR定量分析后,發現藏茶改善了小鼠的腸道發育和腸道屏障功能。

呂曉華等[43通過31名志愿者的藏茶試飲調研發現,在膳食纖維食物攝入比例未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受試者的排便次數有所增加。這可能是因為藏茶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并為腸道益生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另外,Li等3的研究表明,以藏茶為主要原料的頤年康寶茶對載脂蛋白e缺陷小鼠和高脂小鼠具有顯著療效。其機制可能是頤年康寶茶能夠改變小鼠腸道菌群的組成,并增加血清代謝物的豐度。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飲試驗均顯示,藏茶具有調節腸道菌群紊亂并提高菌群豐度的功效。

3.3降血糖

糖尿病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患病率高達 10.9% ,其特征是血糖升高,患者往往還會患有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并發癥。目前糖尿病的相關治療手段尚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最新的研究發現,從植物中提取的多酚、多糖等活性物質,對高血糖動物有顯著的降血糖效果,如代錦等[38]發現藏茶能夠有效降低高糖脂飲食小鼠的血糖。譚耀文[的研究結果顯示4種藏茶多糖均具有降血糖活性,但經過大腸發酵后其降血糖能力均顯著下降,說明藏茶多糖能夠很好地被人體消化吸收,促進人體健康。

淀粉酶是一類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其中 a 淀粉酶可特異性水解α-1,4糖苷鍵。通過抑制 a 淀粉酶,可以減少淀粉物質在體內的消化與吸收,從而降低血糖,并間接減少體內脂肪的合成。聶坤倫等[5]采用 70% 體積分數的乙醇溶液提取藏茶原料,并通過系統萃取分離得到7種藏茶級分。利用高通量篩選技術,分析了這些級分對 a -淀粉酶活性的影響,結果顯示抑制能力依次為兒茶素 gt; 茶褐素 gt; 咖啡堿。這可能是因為兒茶素中的羥基能與 a -淀粉酶形成穩定的復合物,咖啡堿的炭基和苯胺片段則能與 a -淀粉酶緊密結合,同時與兒茶素結合產生沉淀,共同抑制酶的作用。另一方面,α-葡萄糖苷酶是小腸內蔗糖和麥芽糖的水解酶,通過抑制其活性,可以減少葡萄糖的生成和吸收,從而降低血糖水平[59]。夏陳等[4研究表明,藏茶水提物經醇沉后對 a -葡萄糖昔酶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這可能是因為醇沉物中的多糖和茶褐素含量遠高于上清液和水提物。Wang等的研究顯示,藏茶中的EGCG、ECG和CG能顯著抑制 a. 淀粉酶、 a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EGCG對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強于ECG。總的來說,藏茶具有較強的降血糖活性,一些功能成分如茶多酚、茶多糖、茶褐素及部分兒茶素單體(EGCG、ECG、CG)抑制 a -淀粉酶、 a -葡萄糖苷酶能力較強。

3.4抗氧化

人體健康與抗氧化密切相關,當人體抗氧化機制異常時,正常細胞被自由基損傷后,易導致人體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炎癥、神經性疾病和某些類型癌癥等代謝疾病發生。目前,植物性食品的抗氧化功能已被視為與人體健康效應相關的指標。

體內和體外試驗均證明成品藏茶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活性。艾小鈺等對比了10種不同茶飲產品的抗氧化能力,結果顯示,在鐵離子還原試驗中,沱茶和康磚茶的總還原能力分別位居第2和第

5。其中,沱茶對超氧陰離子的清除能力最強,達到了 85.86% 。袁野等[則通過藏茶濃縮液對脂質代謝紊亂小鼠進行干預試驗,發現藏茶能夠顯著提高小鼠血清中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降低MDA水平。因此,推測藏茶能夠增強脂質代謝紊亂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茶葉中的活性成分,如多酚和多糖類化合物,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多酚類物質因含有多個羥基而展現出強大的抗氧化活性,它們主要通過調節SOD、GSH-Px、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等,以及相關信號通路靶蛋白的表達,來提升細胞的抗氧化能力。Xie等對比了沒食子酸、5種兒茶素和藏茶凍干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發現這些酚類物質與其抗氧化能力存在劑量-效應關系。其中, (+) -兒茶素和藏茶凍干水提物對氧化應激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保護作用。這可能是因為酚類成分通過電子轉移、 H+. 轉移和 Fe2+. 螯合途徑發揮了抗氧化或細胞保護作用。郭金龍等[64-65]指出,藏茶在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和羥自由基方面,效果優于維生素C、維生素E、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丁基羥基甲苯(BHT)等常用抗氧化劑。其中,兒茶素級分和茶黃素級分的抗氧化效果尤為顯著。羅棵瀕等的研究顯示,不同極性部位的金花藏茶醇提物在清除DPPH、ABTS+自由基以及螯合鐵離子方面均表現出顯著差異。其中,乙酸乙酯層的抗氧化活性最強,這可能與該層含有最多的多酚成分有關。王凝等的研究則探討了藏茶在渥堆發酵前、中、后期的抗氧化能力和腸道免疫功能變化。結果顯示,不同時期藏茶的抗氧化能力均有所提升,但發酵后期的總抗氧化能力增強最為明顯。同時,SOD酶活性在發酵中期和后期均顯著提高,而MDA含量在發酵后期呈現顯著下降趨勢。這表明發酵后期的藏茶中含有最多的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功能物質。

3.5其他

除以上所述的生物活性外,藏茶在抗輻射、抗腫瘤、助消化、潤腸通便、耐缺氧作用等

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功效。

He等[的研究表明藏茶提取物能夠誘導細胞凋亡從而抑制人肝癌細胞(HepG2)的增殖,并增強紫杉醇對HepG2細胞的抑制作用。李解等通過建立 60COγ 射線輻射損傷小鼠模型,發現藏茶中劑量組能顯著提高輻射損傷小鼠的外周血細胞含量,對臟器免疫器官的損傷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羅棵瀕等研究發現,金花藏茶不同極性醇提物中的多酚成分對人宮頸癌HeLa細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存在劑量-效應關系,乙酸乙酯層的抑制效果最佳,推測與該層含有較多的多酚和黃酮類物質有關。

邊金霖等研究發現,藏茶對胃蛋白酶活性有促進作用,且存在顯著的量效關系。茶黃素、兒茶素和茶紅素是起主要作用的活性成分,推測藏茶可通過增加胃蛋白酶對蛋白質的分解吸收來助消化。李解等的另一項研究發現,連續灌胃藏茶7d的便秘大鼠,其排便次數和質量均有所增加,且糞便軟硬度得到改善。

胡燕[2在藏茶與睡眠質量的相關研究中,通過對20個藏茶樣品的咖啡堿含量測定發現,藏茶咖啡堿平均含量為 2.88% ,較其他茶類低,這與藏茶興奮性低、不影響睡眠的特點相符。

袁野等2將惡劣的生存環境與藏茶的飲用相聯系,發現藏茶醇沉物可以明顯延長小鼠在常壓缺氧和急性腦缺血缺氧條件下的存活時間,增強小鼠血清和肝臟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并延長小鼠負重游泳時間,推測藏茶具有耐缺氧和抗疲勞作用。

4結論與展望

藏茶因其多樣的健康效應受到廣泛關注,本文系統綜述了藏茶的主要功能成分、主要加工工序對其含量的影響,以及健康功效的研究進展。藏茶是加工工藝最復雜的茶之一,研究結果顯示選擇成熟度適宜的鮮葉原料,如一芽三葉制得的藏茶品質較好,其茶多糖和茶褐素含量較高;隨著發酵時間和陳化時間增加,茶多酚轉化為茶褐素使其含量提升。藏茶富含茶褐素、茶多糖、生物堿等多種功能成分,具有降脂減肥、降血糖、抗氧化等健康功效。

此外,藏茶的研究尚存諸多不足,曾經的研究多集中于成品藏茶,生產藏茶的優勢茶樹品種以及原料嫩度的選用依據尚未明確。同時,對于藏茶功能成分的分離純化及單體功能特性的深入研究較少。未來可建立相關健康功效的功能性分子數據庫,構建最優預測模型,以便深入探討單體活性成分的健康功效及其分子調控機制。另外,目前對于藏茶的健康功效研究多局限于其降脂減肥活性,未來應加強對其降血糖、抗癌、調節腸道菌群等功效的研究,并明確調控機制。當前藏茶創新性食品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口味和功能的飲品上,而藥食同源復配產品及功能性食品的研發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可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以豐富藏茶產品結構和延長藏茶產業鏈,為藏茶的產業振興及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1]徐錦添,張晨曦,張宇.茶多酚的提取分離技術與其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農產品加工,2024(6):78-85.

[2]陳志云,李杰,馮雨,等.茶多酚生物活性及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24,45(13):333-341.

[3]LIUYT,HUANGWM,ZHANGCY,etal.Targetedanduntarget-edmetabolomicanalysesandbiologicalactivityofTibetantea[J/OL].Food Chemistry,2022,384:132517.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2.132517.

[4]夏陳,羅棵瀕,向卓亞,等.藏茶水提醇沉后各組分的物質含量、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對比分析[J].食品工業科技,2022,43(21):69-74.

[5]王凝,張宇佳,蘭朝華,等.不同等級藏茶抗氧化活性及抑菌能力對比研究[J].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4(6):40-46.

[6]HUANGFJ,ZHENGXJ,MAXH,etal.TheabrowninfromPu-erhteaattenuateshypercholesterolemiaviamodulationofgutmi-crobiotaand bile acid metabolism[J/OL].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10(1):4971.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2896-x.

[7]代麗鳳,蔣潔琳,官興麗,等.茶褐素理化性質及生物學活性研究進展[J].食品與機械,2023,39(6):227-233,240.

[8]鄧俊琳,何揚航,陳建,等.渥堆發酵過程中藏茶化學成分的變化[J].食品與機械,2023,39(9):26-31.

[9]張佳欣,余有本.不同貯存年限茯磚茶多糖的抗氧化及免疫特性的比較研究[J].中國食品添加劑,2023,34(6):146-151

[10]孟祥坤,吳曉蓉,劉展良,等.茶葉主要功能分子運動生理功效研究進展[J].農產品加工,2024(7):98-101,104.

[11]李濤,何春雷,蔡亞麗,等.不同嫩度原料對藏茶主要品質及香氣的影響[J].食品工業科技,2019,40(7):76-81,321.

[12]胡燕.茶葉中有機酸、茶多糖的功效及其在藏茶中的研究進展[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22(4):23-27

[13]余芳.茶葉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與提取制備[J].江蘇調味副食品,2010,27(2): 42-45.

[14]鞏發永.四川邊茶多糖的提取純化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05.

[15]WANGYF,MAOFF,WEI XL.Characterizationand antioxi-dant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leaves,flowersand seedsof green tea[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2,88(1):146-153.

[16]CHENGJ,WANGMJ,XIEMH,etal.Evaluationof chemicalproperty,cytotoxicit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and in vivoof polysaccharides from Fuzhuan brick tea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8,116:120-127.

[17] WANG Y F, XIANJH, XI X G, et al. Multi-fingerprint and quali-tycontrol analysis of teapolysaccharides[J].CarbohydratePoly-mers,2013,92(1): 583-590.

[18] GUO H,FU MX,WUDT,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12 selected Chinese teas,and their an-tioxidant and anti-diabetic activities[J/OL].Antioxidants,2021,10(10):1562.https://doi.org/10.3390/antiox10101562.

[19]劉賽文,羅斌,陳佳煜.黑茶抗癌作用的研究進展[J].廣東化工,2019, 46(13): 81-82.

[20]俞瀅,梁子鈞,張磊,等.福建特異茶樹種質資源研究進展[J].茶葉學報,2023,64(6): 1-12.

[21]胡燕.藏茶不影響睡眠與咖啡堿含量的關系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6,37(22):131-136.

[22]徐甜.四川邊茶茶褐素優化提取及降血脂活性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0.

[23]李濤.藏茶原料篩選與后發酵工藝研究及品質評價[D].:四川農業大學,2018.

[24] 鐘曉雪.四川黑磚茶和茯磚茶的加工技術及品質評價[D].:四川農業大學,2017.

[25]賈洋洋,聶樅寧,羅興禹,等.外源酶輔助發酵加工藏茶的工藝研究[J].浙江農業學報,2021,33(9):1720-1729.

[26]劉慶玲.藏茶加工新工藝及品質分析[D].:四川農業大學,2014.

[27]祝輝,李林娟,甘甜,等.強化發酵藏茶的工藝優化及品質評價[J].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37(3):17-26.

[28]呂雅婷.不同相對濕度貯藏條件下黑毛茶代謝化合物與微生物群落的研究[Dl.:四川農業大學.2023.

[29]趙文凈,張倩靈,陳慧,等.貯藏時間對黑茶品質和功能特性的影響研究進展[J].茶葉通訊,2022,49(3):298-303.

[30]喬小燕,操君喜,車勁,等.不同貯藏年份康磚茶主要成分差異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較[J].現代食品科技,2020,36(8):48-55,264.

[31]向卓亞,夏陳,朱永清,等.貯藏時間對藏茶中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響[J].食品工業科技,2021,42(11):67-72.

[32]甘甜,鄧岳,聶遠洋,等.藏茶貯藏過程中滋味和風味成分的變化[J].中國測試,2017,43(1):50-54.

[33] ZHU C L,YANG Z B,HE L,et al. The longer the storage time, thehigher the price,the better the quality?A'H-NMR based metabolomicinvestigationof aged Ya'an Tibetan tea (Camellia sinensis)[J/OL].Foods,2022,11(19): 2986. htps://doi.org/10.3390/foods11192986.

[34] ZHENG QR,LI W F, GAO XX. The effect of storage time on teapolyphenols,catechin compounds,total flavones and the biologicalactivity of Ya'an Tibetan tea (Camellia sinensis)[J/OL]. Journal of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2021,45(12): el6004. https://doi.org/10.1111/jfpp.16004.

[35]陸小琴,楊闖,康雪.藏茶貯藏過程中主要微生物種類鑒定及其對人體降脂保健作用研究[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21): 13-14.

[36] SAVINI I,CATANI M V,EVANGELISTAD, et al. Obesity-asso-ciated oxidative stress: strategies finalized to improve redox sta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l3,14(5):10497-10538.

[37] ZHANG ZY,LIUCW,FANGWW,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the lipid-lowering and weight loss effects of tea and the mecha-nism of its functional components[J/OL].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2023,112:109210.https://doi.org/10.1016/j.jnut-bio.2022.109210.

[38]代錦,楊天兵,陳良委,等.藏茶水提物對高糖脂飲食小鼠血脂及其腸道菌群的影響分析[J].中國測試,2023,49(1):63-70.

[39]LIL Z,SHI M,SALERNO S,etal.Microbial and metabolomic re-modeling bya formula of Sichuan dark tea improves hyperlipid-emia in apoE- deficient mice[J/OL]. PLoS One,2019,14(7):e0219010.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19010.

[40]唐皓迪,顏同文,羅曉琳,等.藏茶水提物的降脂活性研究[J].中國測試,2018,44(2):62-66.

[41]劉兆明,盧勇.藏茶聯合辛伐他汀對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頸動脈、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8,39(4):470-472.

[42]張露,薛痕,鄭光毅,等.藏茶對高脂血癥患者降脂減肥療效的臨床研究[J].中國茶葉,2024,46(1): 41-47.

[43]呂曉華,徐家玉,孫冉,等.藏茶保健作用的人體試飲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7,38(4):168-171.

[44]李勒能立瑰.晏玲玲.等.安化黑茶的降脂減肥功效及作用機理[J].中國茶葉,2023,45(1):6-11,17.

[45]褚劍軻,曾茂,陳曉芳,等.PPARα在藏茶水提物降脂活性中的功能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56(6):1177-1181.

[46] DUAN S Q, LI H Y,WANG Z Q, et al. Tibetan tea consumptionprevents obesity by modulating the cellular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of white adipose tissue[J]. Food amp; Function,2024,15(1):208-222.

[47]SANCHEZ J,PRIEGO T,PALOU M, et al. Oral supplementationwithphysiological doses of leptin during lactation inrats improves insulinsensitivityand affcts food preferenceslater in life[J].Endocrinology,2008,149(2): 733-740.

[48]DELA GARZAAL,MILAGROFI,BOQUEN, etal.Natural in-hibitors of pancreatic lipaseasnew players inobesity treatment[J].PlantaMedica,2011,77(8): 773-785.

[49]李祥龍,李曉梅,楊煦,等.黑茶茶褐素與茶多糖對脂肪酶的抑制作用[J].食品與機械,2018,34(3):27-31,58.

[50] HE G, CHEN T C,HUANG L F, et al. Tibetan tea reduces obesitybrought on by a high-fat diet and modulates gut flora in mice[J].Food Science amp; Nutrition,2023,11(10): 6582-6595.

[51]姜波,田維熙,齊桂年.四川邊茶提取物對脂肪酸合酶的抑制作用[J].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3):291-299.

[52]邊金霖,郭金龍,李品武,等.藏茶對脂肪酶的抑制作用[J].食品科學,2015,36(3):23-28.

[53]LI L Y, HAN J,WUL, et al. Alterations of gut microbiota diversity,composition and metabonomics in testosterone- induced benignprostatic hyperplasia rats[J/OL].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2022,9(1):12.https://doi.org/10.1186/s40779-022-00373-4.

[54] YUANY,HEJL,TANG M, et al.Preventive effectof Ya'an Tibetanteaonobesityinrats fedwithahypercaloric high-fat dietrevealed bygut microbi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udies[J/OL].Food ResearchInternational,2023,165:112520.https://doi.org/10.1016/j.foodres.2023.112520.

[55]WANGN,MOS,WUT,etal.MetabolomicanalysisoffermentedTibetan Teausing bacillus circulans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 onmicevia the intestine-hepatic axis[J].Probiotics Antimicrob Proteins,2023,15(6): 1653-1664.

[56] TAMAROFF J, KILBERG M, PINNEY S E, et al. Overview ofatypical diabetes[J].Endocrinologyand Metabolism Clinics,2020,49(4): 695-723.

[57]譚耀文.四種藏茶多糖的體外模擬消化及其體外大腸發酵產物的結構、活性以及微生物特性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23.

[58]聶坤倫,何利,速曉娟,等.藏茶抑制 a -淀粉酶的活性級分篩選與評價[J].食品科學,2013,34(9):74-79.

[59]奚佳玉,劉文靜,邵士俊,等.玫瑰花的研究進展及其質量標志物預測分析[J].現代食品科技,2024,40(12):435-442.

[60] WANG Z,CHENB,ZHAOXY, etal.Probing thebinding mecha-nism of tea polyphenols from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to anti-obesityand TMAO production-related enzymes through in silicomolecular docking[J/OL].Food Chemistry: X,2024,21:101053.https://doi.org/10.1016/j.fochx.2023.101053.

[61]艾小鈺,高瑋,黃霞,等.不同茶飲產品的抗氧化能力分析及感官評價[J].食品工業科技,2015,36(20):164-167,179.

[62]袁野,章斌,姚永秀,等.藏茶調脂保肝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17,38(1):40-44.

[63]XIE H,LIXC,RENZX, etal. Antioxidantandcytoprotective effectsof Tibetan tea and its phenolic components[J/OL]. Molecules,2018,23(2):179.https://doi.org/10.3390/molecules23020179.

[64]郭金龍.藏茶活性級分篩選和評價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0.

[65]郭金龍,王春梅,杜曉.藏茶對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評價[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9,27(2):189-192.

[66]羅棵瀕,鄧俊琳,向卓亞,等.金花藏茶醇提物不同極性部位的多酚成分及體外抗氧化和抗腫瘤活性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23,44(13):383-389.

[67]王凝,蘭朝華,廖大龍,等.不同發酵時期藏茶對體內抗氧化能力和腸道免疫功能的影響[J].農產品加工,2023(7):8-13.

[68]HEL,WANGG,DENGS,etal.Tibetantea extract exertsanti-tumoreffects and potentiate paclitaxel-induced cytotoxicityand apoptosis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HepG2[J].South AfricanJournal of Botany,2024,173: 380-387.

[69]李解,林莉嵐,譚曉琴,等.藏茶對Coy輻射損傷小鼠的防護作用[J].營養學報,2017,39(4):395-399.

[70]邊金霖,郭金龍,李品武,等.藏茶對胃蛋白酶的促進作用[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5,33(3):279-284.

[71]李解,陳雪皎,郭承義,等.藏茶和低聚木糖復配物潤腸通便作用[J].食品科學,2015,36(1):220-224.

[72]袁野,章斌,梁大偉,等.藏茶醇沉物對小鼠耐缺氧作用實驗研究[J].亞太傳統醫院,2018,14(10):15-17.

猜你喜歡
茶多酚抗氧化小鼠
低溫貯藏后貨架期菠蘿抗氧化活性和品質分析
愛搗蛋的風
肌肽在皮膚抗衰老中的作用及其研究進展
膳食多酚對美拉德反應產物化學及生物活性的影響
不同工藝提取肉從蓉多糖物質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國調味品(2025年7期)2025-08-07 00:00:00
茶多酚對反復凍融魚糜品質的影響
中國調味品(2025年7期)2025-08-07 00:00:00
沖泡用水對不同茶類茶湯品質的影響
中國茶葉(2025年7期)2025-08-03 00:00:00
小鼠大腦中的“冬眠開關”
加味四逆湯對Con A肝損傷小鼠細胞凋亡的保護作用
營救小鼠(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污视频| 久久综合色视频|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欧美亚洲香蕉|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免费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网|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2020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综合专区|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久久美女精品|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女主播|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精品91在线|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亚洲综合九九| 激情视频综合网|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毛片基地视频|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性爱网站| www.亚洲天堂|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国产91视频观看|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微拍一区|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亚洲欧美极品|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a级毛片在线免费| 亚洲69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玖玖精品在线|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国产视频入口|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99re|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第一页亚洲|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