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還有這樣一筆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如果不是你們,我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領到這筆錢!”近日,面對回訪的縣紀委監委干部,村民王賢財感慨萬分。
提起黃河村的這筆退耕還林補助資金,還要從鎮巴縣委巡察移交的一件問題線索說起。
2024年5月,鎮巴縣紀委監委收到縣委巡察移交的問題線索,反映時任興隆鎮黃河村黨支部書記胡永平在村集體資金使用中未履行民主決策程序。經研判,該線索立即被列為重點案件并開展核查。
7月,胡永平被立案審查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經查,胡永平于2016年成立了自己的專業合作社,并以發展茶產業的名義流轉了群眾土地,在沒有告知群眾退耕還林政策的情況下,利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職務便利,偽造退耕還林合同等相關材料,通過了縣林業局驗收。
2019年2月、7月,縣財政局陸續撥付了兩輪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共計49.51萬元,其中10.54萬元應該兌付給群眾,卻被胡永平擅自用于個人支出。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期間,他還利用職務便利挪用村集體資金80萬元歸個人使用,騙取產業獎補資金33萬元。
2024年9月23日,胡永平受到開除黨籍處分,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在嚴肅查處此案的基礎上,鎮巴縣紀委監委將挽損退款作為案件查辦的“后半篇文章”,督促興隆鎮黨委成立核查組,通過實地丈量、數據比對、入戶走訪等方式,對縣林業局反饋的胡永平2017年實施退耕還林圖斑涉及的116戶群眾、共計617畝土地面積和資金兌付情況進行全面核查。經核查發現,102戶村民的退耕還林補助資金沒有兌付到位。
2024年12月10日,鎮巴縣紀委監委在興隆鎮黃河村召開涉案資金集中返還大會,102戶村民終于拿到了退耕還林補助資金。
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開展以來,鎮巴縣紀委監委以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范行動專項監督為切入點,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持續精準發力,狠抓案件查辦,推動以案促治,切實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為找準問題根源,鎮巴縣紀委監委聯合縣財政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局等10個單位50余人組成2個工作組,選取信訪多發頻發的2個鄉鎮,以點帶面,對土地流轉、集體經濟、財務監管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進行全覆蓋調研,共發現鎮村兩級“三資”領域問題13類95個。
針對發現的問題,鎮巴縣紀委監委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召開問題交辦會,向相關鎮黨委和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局等部門單位及分管縣級領導反饋問題,并運用“室組地”聯動監督方式,跟進監督反饋問題整改情況,倒逼責任壓實、工作落實。
在鎮巴縣紀委監委的監督推動下,縣農業農村局制定《鎮巴縣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辦法(試行)》,提升農村集體經濟合同制度化、規范化水平。縣林業局建立《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兌現監管長效機制》,確保資金足額兌付。
辦案是最有力的監督。2024年以來,鎮巴縣紀委監委采取領導包案、提級辦理、聯合辦案等方式,共立案查處農村集體“三資”領域案件13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5人,留置2人。
此外,鎮巴縣紀委監委印發《關于加強“紀審財農”聯動進一步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辦法》,壓緊壓實鎮級層面監管責任,統籌紀檢監察、審計、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力量,織密織牢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