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轉企”變更登記、新開辦企業、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發放…一邊是政務服務部門的持續忙碌,一邊是線上數據的高速運轉。如今,高效的工作效率讓咸陽市秦都區新開辦企業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 98% 的政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
秦都區是咸陽市主城區,也是西安都市圈核心區域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的關鍵區域。近兩年來,秦都區紀委監委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突破口,用監督治理新模式推動形成親清政商關系,持續為地區發展增添新動能
隨著監督推動,優質的營商環境贏得了更多經營主體的青睞。2024年,秦都區新增經營主體9000余戶,共辦理行政審批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37896件。經營主體活躍背后的營商環境是如何優化的?從監督權力運行風險點到推動作風之變又有怎樣的啟示?近日,本刊記者進行了實地采訪。
“大圈”“小圈”協作互補
當場遞交了印章刻制申請,市民楊美靜的心也定下了。
5月9日中午,本以為領取營業執照后還得過幾天才能拿到企業印章,但令楊美靜沒想到的是,辦事大廳的工作人員當場為她開具了免費刻章介紹書,并直接轉至3號窗口辦理,最快兩個小時就能拿到企業印章。
行政審批的申請、受理、審核、審批、辦結等環節,與經營主體關系最密切,與營商環境提升也最為直接。
“之所以稱為行政審批服務局,是因為其理應是兼具審批職能與服務性質的。”秦都區紀委常委金星說,辦事效率低只是表面現象,其背后存在的作風問題、廉政風險點以及制度流程都應該深究。“優化營商環境既是系統工程也是長期工程,需從政務服務、制度建設、干部作風等方面入手。”
既然是多方面的問題,就應當一攬子統籌起來解決。秦都區紀委監委通過調動監督力量,緊盯政策落實的堵點、行政審批的卡點、企業發展的痛點、權力運行的風險點,構建起監督的“大小協作圈”。
“大協作圈”由區紀委監委、區營商服務中心、企業組成,從專項整治、日常監督、專題調研方面出發,著力解決服務“梗阻”、形式主義等問題。“小協作圈”由黨風政風監督室、紀檢監察室、信訪室組成,深挖涉企服務作風和腐敗問題線索,“零延遲”查辦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其實這就是職能部門聯動、業務科室配合的‘雙圈’協作。‘大協作圈’主要是整合力量,‘小協作圈’負責配合,通過協作互補來強化監督。”秦都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劉引進一步解釋。
在“大協作圈”的助推下,全區推行“首問負責制”優化行政許可各項環節,并擴大重點項目“稅務管家”服務范圍,將其延伸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創企業、擬上市企業等多類型企業,通過“一企一策”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在“小協作圈”的配合下,秦都區紀委監委先后對窗口單位、執法部門紀律開展明察暗訪20余次,全區通報3次,發送紀檢監察建議書2份,共處置營商環境方面問題線索3件,黨紀政務處分3人。
以前到被監督單位調查走訪,往往都是秦都區紀委監委駐區人社局紀檢監察組“單打獨斗”,現在聯合各方力量后,監督檢查不僅效率更高,問題也抓得更準。
“我們聚焦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落實情況,嚴格監督執紀問責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工作服務態度差、刁難辦事群眾等行為,督促責任部門轉變作風,不斷提高綜合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秦都區紀委監委駐區人社局紀檢監察組組長張蓉說。
在“雙圈”協作的同時,秦都區紀委監委先后出臺《咸陽市秦都區紀委監委關于強化監督問責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十條措施》《深入開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為整治制約營商環境發展的吃拿卡要行為、損害政商關系的不良行為提供制度支撐。
經過一段時間的監督實踐,秦都區紀委監委找準了職能部門癥結,也開出了“藥方”。“圍繞服務的精準性、審查程序的規范性、審批時限的有效性等方面,局黨組每月開展排查,累計梳理出各類風險點18個,制定防控措施27項。秦都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鄭允說
精準監督逐年深入
“醫保局電話打不通、相關醫保政策解釋也不清楚,群眾對此類問題的投訴數量較多。”秦都區紀委監委在梳理12345市民熱線時,發現了這一情況。
隨后,秦都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到區醫保局開展監督檢查,向其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書并要求限期整改。同時,就監督檢查的情況向分管區醫保局的副區長制發提醒函。
很快,秦都區醫保局的問題得以整改。但由此暴露出的問題,引發了秦都區紀委監委更深入的思考:監督能否再精準、再聚焦?對職能部門的政務服務作風問題能否給予更多關注?2024年,秦都區紀委監委由點及面部署了政務服務作風問題專項監督。
針對相關職能部門在服務企業、監管執法中存在的敷衍塞責、推諉扯皮、吃拿卡要等作風問題,秦都區紀委監委梳理形成問題清單,完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落實“雙閉環”,健全從問題交辦到約談提醒,再到落實整改的工作流程,在監督中不斷發現問題,進而督促職能部門知責擔責、全面履責,及時回應訴求、解決難題。
作風問題與行政審批堵點密切相關。在監督中,秦都區紀委監委不僅緊盯作風問題,還對行政審批過程中的“中梗阻”開展深入細致的排查,通過建立聯組監督機制,將常態化監督檢查和專項監督檢查相結合,在現場檢查、明察暗訪中發現問題、找準堵點,推動研究制定親清政商關系秦都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群眾辦理業務。杜瑤攝“負面清單”,進一步規范政商交往。

“隨意檢查、多頭檢查、重復檢查,難免會讓人應接不暇。”在走訪中,一些經營主體有著這樣的顧慮,尤其對新進入市場的經營主體而言,很難集中精力投入生產經營。
現實中,一些涉企行政檢查變了味、背離了初衷,甚至還存在一些不規范檢查異化為逐利執法、吃拿卡要等亂象。今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開會議時強調,扎實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
針對這一情況,秦都區紀委監委找準營商環境中涉企執法監督“小切□”,在今年集中開展整治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以及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問題。
“規范涉企執法行為,是減輕企業負擔的關鍵舉措,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秦都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丁鋒說。從去年部署政務服務作風問題專項監督,到今年聚焦涉企執法開展專項監督,秦都區紀委監委對營商環境領域的監督愈發細分、愈發聚焦,堅決向群眾反映最強烈、經營主體最困擾、制約發展最突出的問題發力。
為進一步糾治涉企執法領域突出問題,秦都區紀委監委開展紀檢監察干部全員下訪專項行動,由信訪室牽頭,以“室組地”為單元,組織干部去工地、進門店、入園區,重點排查執法人員是否存在吃拿卡要、違規執法、趨利性執法,以及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問題。開展監督檢查后,每月匯總問題線索并統一上報,再對相關問題逐一督促整改。
今年2月,秦都區紀委監委收到一件關于秦都區稅務局2名工作人員在為群眾和企業辦理繳稅業務中違規收取好處費的問題線索。目前,已對2名工作人員立案調查,該案正在辦理中。
此前,秦都區紀委監委還查辦了另外一起吃拿卡要破壞營商環境的案例。“咸陽市經開區為其招商企業開展電力線路遷改工程施工時,秦都區馬莊街道直堡村黨支部書記蘇某和黨支部委員鄭某某以施工地點越過耕地紅線等理由阻撓施工。兩人在收受該項目負責人張某現金3.5萬元后,該工程恢復施工。最終,蘇某受到留黨察看一年和政務記大過處分,鄭某某受到黨內嚴重警告和政務記過處分。”該案的辦案人員說,損害營商環境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利用職權違規干預和插手市場活動、非法征收各類費用等,通過嚴查快辦此類案件,為營商環境清障護航。
制度先行推進作風建設
秦都區的監督實踐帶來了一個啟示:優化營商環境既要聚焦改革,疏通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和卡點,也要強化干部教育管理,引導其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誠信意識、廉潔意識。
在紀檢監察機關的推動下,秦都區營商服務中心出臺11項規范涉企執法措施,并配套實施“入企掃碼”報備和“綜合查一次”改革。秦都區營商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偉介紹:“秦都區下轄的21家執法單位均配有一張二維碼,入企檢查前需掃碼填報檢查事項、時間等信息。在后臺,我們會統計當月各單位的執法頻次,并予以通報。今年3月,我們將執法情況抄送給分管副區長。”得益于這些措施,秦都區涉企執法檢查頻次同比下降了 35%
企業和群眾判斷一個地區營商環境好壞,最直接的標準就是看這個地區干部是否真正為企業和群眾排憂解難。在秦都區紀委監委的監督推動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圍繞“黨建+驛站”服務重點,打造“秦懇辦”政務服務品牌,多點建設政務服務驛站,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落實到項目審批、企業開辦以及服務群眾各環節中,延伸審批服務鏈條。
這些變化,親歷其中的秦都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項目審批科科長郝亮感受最深,他這兩年和同事們進園區服務企業的次數更多了。在咸陽裝備制造產業園的政務服務驛站,通過集中辦公、駐點指導、幫辦代辦、遠程共享等方式將政務服務窗口前移。“企業開辦、變更、納稅、注銷,以及項目開工、竣工驗收等事項,均可實現‘不出園,一件事,一站辦,一次辦'。”郝亮說。
“秦懇辦”也成為秦都區干部作風的標簽——勤勤懇懇辦事、踏踏實實辦事。這種務實作風不斷轉化為惠民利企的實際成效。例如,某醫藥物流有限公司在為企業辦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時,秦都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為其開通“綠色通道”,為企業發展贏得先機。
不僅如此,秦都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還聘請了15名營商環境監督員,通過延伸監督“觸角”,全面了解反饋企業和群眾關于營商環境的問題和需求,并對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與辦事效率進行常態化監督和評價。
通過監督推動,干部作風切實改進、能力全面提升,制度進一步優化,助力秦都區迎來了更多經營主體、贏得了更好的干事創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