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形成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基礎和路徑,也是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可見,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新生產關系的核心要素。國際學界對營商環境的研究碩果豐富,可為我國營商環境研究與實踐提供參考。但目前,國內缺乏對國外營商環境研究的系統梳理,故本文擬用文獻計量的方法考察近20年WOS核心合集數據庫中的相關文獻,勾勒出國外營商環境研究的主題、趨勢、演進等宏觀脈絡,為我國進一步深化營商環境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文以檢索式“doingbusiness”OR“businessenvironment”OR“businessclimate”進行檢索,從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中檢索2004年1月到2024年10月間發表的營商環境相關英語文獻,共得到Article和Review類型文獻847篇,作為本文可視化分析的數據源,檢索日期為2024年10月19日。本文采用CiteSpace6.4.R1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梳理國外營商環境相關研究的總體趨勢、學科特點、知識演進、研究熱點和前沿領域等,勾畫出國外該領域研究的宏觀脈絡,得出對我國相關研究內容和路徑的經驗啟示,為深化我國營商環境建設提供理論參考。
三、國外營商環境研究總體趨勢分析
國外學界對營商環境的研究起步較早,研究碩果豐富,如圖1所示,2004~2024年,與營商環境相關的英文論文發文量在總體呈上升趨勢的基礎上,呈現出階段性特征,這和全球化進程緊密相關。根據瑞士經濟學會發布的KOF全球化指數,2001~2011年全球化指數的年平均增長率為 1.17% ,全球化進程顯著加快,國與國之間生產關聯不斷加強、生產協作持續加深[],營商環境成為各國招商引資和企業跨區域運營的重要影響要素,2004~2012年,學界對營商環境的關注持續趨熱。但從2013年以來,“逆全球化”潮流和貿易保護主義趨勢日益明顯,全球化指數回落較快,全球化進程放緩,在此背景下,2013年相關研究熱度降低。隨著2016年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并提出反自由貿易主張,以及2017年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和2018年開啟的中美貿易戰,世界局勢的不確定因素快速發酵,經濟一體化的世界格局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使得國際學界對營商環境的關注從2016年開始快速升溫,學界開始探討各國政府和企業面臨的新的外部環境以及挑戰。另外,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新經濟模式的成熟,進一步拓展了營商環境的概念維度和層次,形成新的研究熱潮。
圖12004-2024年WOS核心期刊相關論文年度發文量和被引頻次

四、研究的跨學科性分析
起初,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報告》將營商環境定義為“企業在申請開設、生產經營、貿易活動、納稅、退出及執行合約等方面遵循政策法規所需要的實踐和成本等條件的綜合”[2]。據此定義,原則上營商環境研究屬于經濟學和管理學范疇。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營商環境的內涵不斷拓寬,成為涵蓋宏觀經濟環境、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生態環境、外貿環境、創新環境、人力資源、要素市場、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環境綜合體。故營商環境跨學科研究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來自經管學科自身的發展趨勢,還順應了來自國家高質量發展及營商現實問題待以解決的復雜需要。
國外營商環境研究的跨學科性,可以從相關研究的學科分類特點來加以分析。利用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自帶的計量分析功能,將2004~2024年發表在國際權威核心期刊的相關英文文獻的研究方向占比排名前20的列于表1,可以考察國際營商環境研究的跨學科特征。
如表1所示,占比較大的學科類別依然是經貿和管理類學科,共占 72.374% 。其次,環境科學(ES)綠色可持續科學技術(GSST)、運籌管理科學(ORMS)、工業工程(EI、信息科學(IS)、企業財務(BF)、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系統(CSIS)等領域中也有一定量的涉及營商環境方面的學科交叉研究。另外,發展研究、倫理學、區域城市規劃、法律、社會科學、政治學、國際關系學等學科也對營商環境領域有所關注。這種跨學科特征,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國外相關研究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范式,以解決政府治理、企業運營的實際問題為根本任務,以需求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注重學科交叉融合,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方案和對策。
表12004-2024年WOS核心期刊相關論文研究方向學科分類列表

雖然國外研究具有一定的跨學科性,但學科分布并不均勻。各學科領域的相關研究數量和質量參差不齊,研究缺乏一定的系統性。
五、研究主題與熱點分析
詞頻和共詞分析是研究某一學術領域發展動向和研究熱點的有效方法。用CiteSpace軟件對數據進行共詞分析,可以得到國外營商環境研究的關鍵詞共現網絡的可視化知識圖譜(見圖2),以及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見圖3)。
圖2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圖譜

圖3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

通過觀察共現頻次和中心中介值較高的熱點關鍵詞,本文發現國外營商環境研究更多聚焦企業內部的運營與管理,從微觀視角探討企業在生命周期與外部營商環境的結構互動,這一點與我國營商環境研究的政府治理宏觀視角略有不同。依據圖3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中的聚類標簽,本文將國外營商環境研究分為三大主題。
(一)營商環境質量研究
國外很多機構和學者對本國或本地區的營商環境質量展開研究,其研究內容可大致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營商環境現狀概覽。有些研究對本國或本地區多樣化經濟、政府政策、行業結構與動態等進行考察和描述,為跨國企業全面了解本地區營商環境提供路徑。例如,Terrence[3]在《歐洲營商環境》一書中詳細全面地介紹了歐洲宏觀和微觀營商環境。第二,營商環境質量評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質疑當前國際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通用性,并試圖構建本土化的營商環境評價模型。例如,Holden4指出了世界銀行評價指標體系的弱點與不準確性,對以提升營商環境國際排名為政策目標的做法提出質疑。第三,營商環境質量影響因素。國外學者利用各種量化方法和數理模型發現影響某一具體地區營商環境質量的決定因素。例如,Cepel等人通過對斯洛伐克329家企業的實證調查,利用因子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來量化營商環境質量和選定因子之間的回歸和因果關系,發現營商環境質量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依次為宏觀經濟環境、貨幣政策和利率以及國家監管和對企業的支持。第四,營商環境質量與地區經濟活力和政府行為關系。國外學者通過實證研究證實良好的營商環境與當地經濟活力綜合指標以及招商引資、對外貿易等單一指標呈較強的正相關,提升政府效率和監管質量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作用[]。
(二)企業發展外部環境研究
圖3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中的聚類標簽特征反映出國外學者對影響企業發展的外部因素的研究探討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類:第一,政策制度因素。企業的制度環境包括監管、規范、認知三個維度[。在跨國經營過程中,制度因素是影響企業績效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國外學者從制度情境的視角對企業外部環境影響展開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討單邊制度因素(母國制度和東道國制度)以及雙邊制度因素中的制度距離對跨國企業海外市場績效的影響等[8]。第二,時代技術因素。隨著技術革命迅速發展,國外學者開始探討電子商務環境給企業財務管理、營銷策略、商業模式、人才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發展戰略、風險控制、業務創新等帶來的新的機遇與挑戰[],以及社交媒體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積極影響[10]。第三,商業倫理因素。國外很多學者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驗證了堅守商業倫理的良好營商環境對企業業績和員工表現具有積極影響[]。
(三)企業與動態營商環境的結構互動研究
當前,全球治理環境和營商環境復雜多變,充滿不確定性,動態能力的發展是確保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戰略要素之一。國外學者對動態營商環境下企業能力的探討主要集中在企業的運營能力、管理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風控能力、動態能力、跨文化能力等方面。2007年,Teece提出了動態能力理論框架,他認為企業除了擁有資源外,還要具有感知、把握市場機會和重新調配資源這三種關鍵的動態能力,以應對迅速變化的市場環境[12]。這一框架的提出引發學界的強烈反響,成為企業戰略能力研究的主導理論。
六、知識演進分析
本文利用CiteSpace制作了關鍵詞突發性列表(見圖4)、關鍵詞時間線圖(見圖5)來分析國外營商環境研究的知識演進脈絡。通過對時間線圖的觀察,本文將國外營商環境研究的發展脈絡分為三個階段。
(一)起步和探索階段(2003年以前)
起步和探索階段的營商環境研究呈現出以下特征:第一,營商環境研究起源于商務專業高等教育領域。華盛頓大學的Schrieber[13]在探討管理博弈法在企業政策教學中的理論與應用時,首次運用了“businessenvironment”一詞。自此,營商環境一詞開始逐漸在學術研究中被廣泛采用。第二,營商環境的變化成為起步階段關注的重點。20世紀50至60年代,戰后的美國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占據廣闊的國際市場。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由美國“一枝獨秀”發展為美國、歐洲共同體、日本“三足鼎立”,使得世界營商環境發生了較大的改變。Jefferson[14]從商人的視角總結了1945年以來營商環境的四大變化:日益富足、經濟相對穩定、貿易國際化、政府治理參與度增強。第三,營商環境研究向企業微觀視角轉向。冷戰結束后,國際形勢趨于緩和,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這一時期的營商環境研究逐漸向企業微觀視角轉變。學者們開始聚焦營商環境與企業運營、業績、管理、創新、戰略規劃等的關系,從微觀視角探討在變化的外部環境影響下企業內部的管理戰略與能力[15]。
圖5關鍵詞時間線圖

(二)爆發階段(2005~2016年)
從圖5可見,橫坐標上的節點在2005~2016年非常密集,這表明營商環境研究主題下的高頻和高中心性關鍵詞絕大多數出現在此階段。隨著世界銀行于2003年發布第一份《營商環境報告》,國外營商環境研究進入了爆發階段,學者對營商環境的研究形成一定的熱潮,這一階段的研究內容呈現出如下特點:第一,研究視角由企業微觀環境向宏觀環境拓展。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排名促使各國政府更加重視企業經營發展的制度軟環境和基礎設施等硬環境的提升,學者們更多地關注政策制度環境在企業生命周期對企業的影響[16]。第二,新興市場的營商環境得到更多關注。近年來,中國、巴西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快速增長,引起學界的密切關注,文化差異、制度距離、開放程度、腐敗、本地人才管理、共同開發、企業資源價值、不確定性、運輸與物流、勞動力和資本市場等成為學者們探討的焦點。第三,研究方法有所發展,研究工具更為豐富。除了理論建構、現象描述、文獻分析、經驗總結、聚類分析、模型分析等具有建構主義取向的解釋性研究,批判主義、實證主義的研究范式在該領域研究中逐漸增多。與此同時,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新技術的應用為營商環境研究提供了更多方法論意義上的研究工具。這一時期的國外營商環境相關研究呈現出建構性、特殊性、靜態性等特點,普遍性、動態性、循環性的研究相對較少。
(三)拓展階段(2017~2024年)
從圖5可見,橫坐標上的節點在2017~2024年較之以前密度減少。總體來看,這一階段的營商環境研究大致沿襲了前一階段的研究熱點,但同時也呈現出以下新的特點:第一,數字經濟條件下的營商環境開始得到關注。近年來,很多國際組織都將數字經濟條件下的營商環境納入各類國別評價指標,其中主要包括數字基礎設施環境、數字經濟創新環境、競爭與消費者保護、數據與安全環境、監管和服務環境等五個方面[1]。第二,綠色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營商環境研究得到進一步深化。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全球共識不斷形成,與可持續性相關的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家精神議題逐漸成為研究熱點。第三,共享經濟視角下的營商環境研究成為新的熱點。近年來,共享經濟作為一種顛覆性創新,正在改變經濟和商業運作方式。國外對共享經濟環境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四個方面:共享經濟給政府和企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共享經濟的監管、共享經濟下的商業模式以及它的迅猛發展對法律和監管帶來的挑戰。
綜上,從國外文獻的發展演化脈絡看,營商環境的研究起步于商務專業高等教育領域,爆發于世界銀行2003年發布第一份《營商環境報告》之后,研究的整體知識演進脈絡和世界全球化趨勢及技術革新進程緊密相關。
七、結論與啟示
本文借助Citespace軟件,基于WOS核心合集數據庫的847篇英文核心文獻,對國外營商環境研究的總體趨勢、跨學科特點、主題與熱點以及知識演進做了計量可視化分析和梳理,勾勒出該領域研究的宏觀脈絡,具體結論如下:第一,就總體趨勢而言,國外營商環境研究起步較早,研究碩果豐富,2004~2024年,發文量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和階段性特征,反映出國際學界對營商環境的研究熱度與全球化進程、技術革新及新經濟模式的形成緊密相關。第二,就跨學科特點而言,國外營商環境研究多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基礎,注重學科交叉融合,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方案和對策。但研
瞭望觀點
究的學科分布并不均勻,各學科領域的相關研究數量和質量參差不齊,研究尚缺乏一定的系統性。第三,就研究主題與熱點而言,國外營商環境研究多從企業微觀視角探討企業運營管理與營商環境的結構互動,主要可分為三大主題,即營商環境質量研究、企業外部環境研究、企業與動態營商環境的結構互動。第四,就知識演進而言,國外營商環境研究在各個階段呈現出的不同主題特征與全球化進程、時代特征、技術革命進程緊密相關。第五,就研究方法而言,國外營商環境研究綜合質性和量化研究策略,進行大量具有建構主義取向的解釋性研究,實證性、批判性的研究范式也成為該領域研究的主要特點,同時,新興技術的應用為營商環境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工具。國外營商環境研究總體呈現出建構性、特殊性、靜態性等特點,普遍性、動態性、循環性的研究相對較少。
本文通過梳理國外營商環境研究的主題、演進等宏觀脈絡,對我國營商環境研究的深化提出幾點啟示:第一,加強相關研究的學科交叉融合,以問題為導向,從需求出發,從多學科角度為解決我國營商硬環境和軟環境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提供策略參考。第二,借鑒國外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構建更符合我國國情的本土化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第三,除了從公共管理和政府治理的宏觀視角展開研究,今后可更多關注企業和營商環境的結構互動,從企業微觀視角研討企業外部環境的問題和影響,以及企業應對新時代營商環境需具備的動態能力。第四,多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利用相關數理模型,對營商環境的質量和影響進行實證檢驗,讓數據暴露問題。第五,加強營商環境研究各主題之間的相關聯系,加強研究的系統性。第六,研究要從現象描述上升到理論構建,從特殊上升到一般,提升研究的普遍性、動態性和循環性。
引用
[1]陳俊營,方俊智.產品內分工視角下全球制造業生產網絡的演化特征[J].世界地理研究,2020,29(04):792-803.
[2]世界銀行集團.中國營商環境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1-8.
[3]GUAY T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fEurope:firms,governments, and institution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14.
[4]HOLDENP.Howaccurate are the doingbusiness indicators? Apacific island casestudy[J].Asiaamp; the pacific policystudies,2020,7 (03);247-261.
[5]CEPEL M,et al.Business environment quality model in the SME segment[J].Transformations in businessamp; economics,202o,19(01): 262-283.
[6]MOHAMEDZ,etal.Attracting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 ananlysis on E-governmnet practices and ease of doing business among countries in Asian region[J].Contemporary economics,2020(14):535-544.
[7]SCOTTW.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M].Thousand Oaks:Sage,1995.
[8]汪濤,賈煜,崔朋朋,等.外交關系如何影響跨國企業海外市場績效[J].中國工業經濟,2020(07):80-97.
[9]MARTINEZE,CEGARRAJG.TheimpactofE-businesson capital productivityananalysisof theUK telecommunicationssecto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 management,201o,30(05-06):488-507.
[10]CONSTANTINIDESE,LORENZOC,GOMEZMA,et al.Effects of web experience on consumer choice:A multicultural approach[J].InternetResearch,2010,20(02):188-209.
[11]KIMBJ,Choi SY.Doesa good company reduce theunhealthy behaviorof itsmembers?:Themediating effectof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andthemoderatingeffectofmoral ident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o21,18(13):6969.
[12]TEECEDJ.Explicatingdynamiccapabilities:Thenatureand microfoundations of(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3):1319-1350.
[13]SCHRIEBERAN.The theoryandapplication of the management game approach to teachingbusinesspolicy[J].The journal of theacademy of management,1958,1(02):51-57.
[14]JEFERSONEG.Some changes i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since1945[J].Proceedings of the businesshistory conference,1975 (03):228-233.
[15]ULRICHDMF,WIERSEMA.Gainingstrategicand organization capability ina turbulent business environment[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87-1989),1989,3(02):115-122.
[16]ELSEVIER BV.Influences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oward the developmentof supplychain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5(02):262-271.
[17]馬源,高太山.數字經濟營商環境:國際指標框架及政策指向[J].發展研究,2020(11):45-50.
基金項目:天津市教委科研計劃項目成果“天津市營商環境國際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優化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1SK122)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責任編輯:王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