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涵養好家風共筑家國夢’—家規家訓亮家風全國示范活動走進陜西”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拉開帷幕。
“該活動是2025年全省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活動的一部分。”陜西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活動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相結合,與幫助家庭解決急難愁盼、服務家庭美好生活相結合,與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基層黨建和城鄉社區文化活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相結合,推動資源和服務落到基層、惠及家庭。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近年來,陜西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家風建設作為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強化系統思維,突出示范引領,深挖文化內涵,引導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管好自己和家人,著力為構建清廉社會生態營造良好風尚。
追根源深入挖掘優秀傳統家風和紅色家風資源
千百年來,只要人們言及廉,就會提到楊震。楊震一生剛正不阿、勤勉清廉,其“清白吏子孫”的家規,也成為楊氏家族代代相傳的家風。
楊震廉政教育基地位于陜西省潼關縣秦東鎮四知村,該基地不僅記載著“暮夜卻金”“四知拒金”的千古佳話,更通過創新展陳等措施,成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據統計,該廉政教育基地已累計接待省內外黨政單位、高校、企業5000余家,黨員干部群眾60萬余人次,并承接廉潔教育培訓任務50余批次2000余人次。
以優良家風家教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必須依托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潼關縣紀委監委充分挖掘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家風品牌。在充分利用好楊震廉政教育基地的同時,拍攝的專題片《陜西潼關楊震——清白家風傳千古》、電視紀錄片《弘農楊氏——清風沐雄關》等,也成為開展家庭廉潔教育的生動教材。
紅色基因,血脈傳承。陜西省漢陰縣紀委監委根據沈啟賢、楊棄、何振亞3位將軍及其他漢陰本土紅色人物的光榮事跡及家風故事,編撰《漢陰縣紅色人物譜》、創作微視頻《紅色印記·軍功章》和歌曲《揚起家訓的風帆》、編排家風紀實音樂劇《楊棄將軍》等,用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形式,講述革命先驅嚴格治家中蘊含的高尚品格,深受廣大干部群眾喜愛。
陜西省紀委監委深入挖掘利用優秀傳統家風和紅色家風資源,組織拍攝《漢陰沈氏:勤儉承家風清廉為鏡鑒》等多部家風視頻,推出“紅色文物中的紀律故事”系列微視頻,編輯出版《三秦家規》《經典家訓品讀》《紅色家書》等精品圖書,聯合省婦聯、省委文明辦等舉辦“玲聽英雄故事感悟紅色家風”活動,讓清廉家風在潛移默化中溫潤心靈。

共筑防線 推動清廉理念在家庭落地生根
家風家教源于實踐,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陜西,通過評選“三秦最美家庭”、開展“德潤三秦·清廉家風”主題實踐活動等,讓清廉家風真正入腦入心、直抵靈魂。
在陜西省城固縣龍頭鎮,人們經常會看到一個身穿白大褂、背著行醫箱、走路略帶句僂的身影,他就是身體殘疾卻堅持走村串戶為鄉親們看病送藥的鄉村醫生陳禹朋。他與妻子相敬如賓,悉心照料家中長輩,耐心培育子女成長,樂于伸出援手助人,共同營造了積極、健康、文明、廉潔的良好家風。2024年,陳禹朋家庭被評選為“陜西省五好家庭標兵”。
城固縣紀委監委通過積極挖掘群眾身邊的優秀家風故事,培育清廉家庭品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推動清廉理念在家庭落地生根。
“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樣,‘五好家庭’應該是家人和睦相處、團結互助,向社會傳遞正能量,是一種愛的延伸與延續。我們夫妻二人一直在學習的路上,會用自己的行動傳遞愛與溫暖,繼續守護著鄉親們的健康。”陳禹朋說。
家風敗壞往往是黨員領導干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在各地查處的腐敗案件中,“一人腐、全家腐”的家族式、裙帶式腐敗頻頻出現,其背后都暗藏著家風不正的深層根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和家屬共同參與家風建設、共筑廉潔防線尤為重要。

“我知道你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你比我更懂得廉潔的意義,我能做的就是相信你、支持你…”近日,陜西省商南縣600余名黨員干部每人都收到了一封特別的家書。商南縣紀委監委緊扣“家庭、家教、家風”三位一體建設目標,通過家書等形式為全縣干部職工及其家屬送上“廉潔套餐”,教育引導干部職工及家屬共同筑牢家庭廉潔防線。
榆林市榆陽區紀委監委聯合區婦聯舉辦“強紀律意識樹清廉家風”家庭助廉活動,組織15名新提拔領導干部及家屬參加,通過講解《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觀看《家風不正家難安》警示教育片、交流發言、書寫廉潔寄語、簽訂廉潔自律承諾書、參觀家風館等措施,教育引導領導干部帶頭加強家風建設,做到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治家,共守廉政之約,共建清廉之家。
建好陣地引導黨員干部接受清廉家風洗禮
延安時期,老一輩革命家以身作則、嚴守規矩,為后世樹立了榜樣。從毛澤東用白菜、豆角招待陳嘉庚的宴請,到周恩來與鄧穎超浪漫而崇高的家書,從朱德“借款母”的感人事跡,再到林伯渠與女兒“柴米油鹽問答”中的人民情懷,這些紅色家風故事,就是教育黨員干部的活教材。
泛黃的照片、警醒的家訓、珍貴的文獻…在延安紅色家風館,500余件藏品承載著延安時期102位革命前輩的人生片段,無聲訴說著革命者家國為先、廉潔修身、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作為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延安市廉政教育基地和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延安紅色家風館自2021年開放以來,已吸引逾15萬人次參觀,舉辦主題活動320余場。
陣地建設是開展廉潔教育和傳播廉潔文化的重要基礎。陜西各地依托本土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打造家規家訓教育館、家教家風示范點,持續推動家風教育陣地建設提檔升級。
銅川市紀委監委將培育良好家風納入黨員干部日常教育內容,聯合相關部門,打造銅川市家風館、家風一條街、家風廣場等,依托文化長廊、革命舊址,全面展示革命前輩紅色家風、名士廉吏家規家訓等,讓黨員干部群眾隨時接受廉潔家風的熏陶。
安康市紀委監委聯合市文化和旅游廣電局、市婦聯建成安康市家風館,集中展示歷史名人家風家教、安康本土優秀家規家訓、新民風建設先進典型事跡及家風不正反面案例等,特別是展出的一批革命前輩紅色家風,讓參觀者感受共產黨人艱苦創業的精神風貌和忘我無私的思想品格,著力培育優良家風,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家國情懷。
楊凌示范區紀檢監察工委以建設廉政教育基地為抓手,依托楊陵區畢公村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打造馬氏家風家訓館。該館將馬氏文化和馬氏家風家訓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出來,以古代先賢故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以廉為美、以廉為榮。
優良家風家教是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要一以貫之、久久為功。三秦大地上,家風建設機制正加速轉化為更多生動實踐。各地正以好家風涵養好作風,凝聚奮進新征程的“家”力量。
短評
最是清風傳家遠
叱驍峰
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前輩紅色家風,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
古人特別重視立家規,以此來約束家人的言行。《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經典,有著諸多清正廉潔方面的訓誡。涵養新時代領導干部的好家風,必須牢固樹立和堅守底線思維,從小事做起、從細微處嚴起,秉公用權、廉潔奉公,做人不逾矩、用權不違規。
回望黨史,老一輩革命家和許多優秀共產黨員以身作則,培育了共產黨人的紅色家風,成為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涵養新時代領導干部好家風,要從中汲取精神滋養,激勵子女樹立遠大志向,自覺傳承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家風不正,就容易滋生腐敗;家風敗壞,就會導致權力濫用。
涵養新時代領導干部好家風,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日常監督,對領導干部家風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談話,防微杜漸。在案件查辦中,對縱容、默許親屬利用本人影響力謀取私利的嚴肅處理。用好家風不正的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深入剖析原因及特點,督促領導干部以案為鑒,正確處理好公與私、情與法等關系。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新時代,要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將家風建設更好融入廉潔文化、制度規范、鄉規民約等實踐平臺,增強傳播力感染力,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學、共建良好家風的局面,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