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紅色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地方革命斗爭和現代化地方建設實踐時所形成的、能夠開發利用的地方紅色物質成果和紅色精神成果的總和,主要表現為地方的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紅色物態和紅色精神等幾種資源形態。
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承擔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要把政治過硬作為第一標準,培養具有堅定信仰和純粹信念的新時代大學生。因此,運用地方紅色資源融入地方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院校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內在要求,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是高職院校教育培根鑄魂的重要途徑,是增強高職院校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決心,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激勵高職院校學生以踔厲奮發的姿態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實踐選擇。
地方紅色資源融入地方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
一、地方紅色資源引領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地方紅色資源不僅蘊含先進的革命思想,而且彰顯出強大的革命力量,其主要表現為高尚的無私奉獻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鮮明的愛國主義精神、勇敢的斗爭精神等精神內涵,地方紅色資源具有的這些精神內涵都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素材,是高職院校學生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教材,更能發揮出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領學生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和實踐,將正確價值理念和優秀道德品質內化為自身行為習慣,因此通過深入研究和挖掘地方紅色資源所具有的優秀精神品質,用其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實踐教育,充分發揮地方紅色資源的價值引領作用。利用地方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紅色物態、紅色精神等紅色資源來講述先輩們艱苦奮斗的革命歷程,呈現出先輩們頑強不屈、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讓學生沉浸體會,引導學生向他們學習,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二、地方紅色資源筑牢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黨能從百年前的一個小黨派發展壯大成為如今的世界第一大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首先靠的是黨在任何時期都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其次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重視對過去歷史的經驗總結,從中吸取失敗教訓,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作為黨在地方歷史斗爭中所形成的珍貴歷史資源和地方紅色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經驗教育價值和理想信念教育價值,既能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歷史經驗,又能幫助高職院校學生以小見大,從身邊感悟共產黨的理想信念,筑牢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隨著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各種思想紛紛涌現,很容易讓青年學子迷失其中,信念不堅定。因此,運用地方紅色資源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夠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抵御不良思潮的影響,筑牢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而且能夠增進高職院校學生對革命歷史的認同感,引領他們積極主動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浪潮中。
三、地方紅色資源強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地方紅色資源所展現的無私奉獻精神、鮮明愛國主義精神、敢于斗爭精神、不怕犧牲精神等革命精神,都深深地融進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因此,運用地方紅色資源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所蘊含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革命理想,將讓學生得到充分體驗和感悟,從而在內心深處自然升起民族自豪感和時代使命感,通過將地方紅色資源與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進行融合教育,自然培養了學生的家國情懷,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地方活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四、地方紅色資源拓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地方紅色資源所蘊含的中國共產黨寶貴品質和優良作風,無論是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哪個時期,都是黨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建黨承諾,自覺擔起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神圣使命。當前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地方紅色資源蘊含的革命理想與價值追求具有一致性。因此,運用地方紅色資源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拓展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素材,也拓寬了學生第二課堂的課外實踐范圍。而地方紅色資源除了能夠提供生動的現實教育內容,其所蘊含的堅定理想信念、所展示為民族解放、爭取獨立的頑強斗志對學生還具有突出的引領價值,所蘊含的革命精神、斗爭精神等精神內涵成為教育學生養成良好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的寶貴教育素材。同時,地方紅色資源的豐富多樣也為教師教學多樣化提供了充足的教學素材和自由的教育教學形式。
地方紅色資源融入地方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
一、納入高職院校黨團組織建設,夯實高職院校紅色教育基礎
首先,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情況,將黨團建設活動的工作精神與地方紅色資源中體現出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等有機統一起來,通過開展傳承地方紅色精神、傳播地方紅色文化等紅色專題,運用黨團活動、團課、主題班會等方式,讓黨團建設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其次,堅持以培養社會主義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為目標,深入探究地方紅色資源的價值蘊含。一方面是要完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師資隊伍力量建設,注重培養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道德修養和人文素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增加教師對地方紅色資源及其教育價值的認識,培養他們對地方紅色資源的認同感,鍛造出一支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高素質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另一方面是要加強高職院校黨團組織建設,通過開展地方紅色資源相關主題比賽等活動,樹立先進榜樣,展現先鋒模范作用,實現班級紅色教育工作全面推進。
二、優化高職院校學生課堂教學,形成高職院校紅色教育課堂
首先是做好地方紅色資源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課本身就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情懷的關鍵課程。通過找準結合點,將地方紅色資源的內涵價值、豐富精神等內容,充分結合教學實際、學生特點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計劃,運用現代教學技術,使用情景創設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體驗中切身感受紅色資源的強大教育意義,激發課堂學習熱情,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提質增效。其次,運用地方紅色資源融入專業課教學,進行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地方紅色資源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資源,也是專業課的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分挖掘地方紅色資源與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將地方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紅色精神等紅色資源運用到專業課教學中,實現高職院校專業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同向同行,達到協同育人效果,進而做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為高職院校推進“三全育人”工作提供助力。
三、完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營造高職院校紅色教育氛圍
紅色校園文化建設不僅能夠實現對紅色文化進行宣傳教育,而且能夠通過營造紅色氛圍達到對學生思想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運用地方紅色資源融入校園建設,首先是在校園打造紅色教育長廊、紅色教育建筑等校園紅色教育場所,對地方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紅色精神、紅色文化等紅色資源進行宣傳展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外延伸;其次是通過開展具有濃厚地方紅色教育特色的主題紅色活動、紅色文藝活動等,如邀請地方英雄人物、烈士遺屬、地方宣講團等進校進行主題教育,組織傳唱地方紅色歌曲、打造地方紅色情景劇、地方文藝表演等文藝活動,開展紅色主題征文、紅色主題攝影等紅色主題比賽,充分發揮地方紅色資源在校園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和育人價值,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的堅定理想信念,感悟地方紅色資源的精神偉力,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自覺傳承紅色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四、創新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模式,豐富高職院校紅色教育活動
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模式,運用地方紅色資源融入實踐教育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對地方紅色資源的探索,增強學生對地方紅色文化的認同,無形之中起到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作用,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首先,地方紅色資源教育基地擁有厚重的歷史革命文化,蘊含豐富的革命精神文化,是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的優秀教材和生動現場,高職院校應積極聯合地方紅色資源打造學校地方紅色實踐基地,為學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保障。其次,高職院校要利用地方紅色資源教育實踐基地,并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拓寬教學內容,通過在紅色資源實踐基地進行走訪調研或義務服務等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或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深入探究地方紅色文化,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讓學生充分感悟理論的實踐體驗,消除課堂純理論的乏味感,促進學生對地方紅色資源的深入了解,通過活動后的座談交流,升華對紅色實踐的感悟,不斷深化地方紅色資源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和價值。
五、運用現代媒體宣傳平臺,拓展高職院校紅色教育范圍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傳統媒體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傳播限制被打破,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通過使用互聯網來進行學習和獲取信息。因此,對地方紅色資源的利用不能只是在線下,還應該通過運用現代網絡渠道開展線上宣傳。首先,高職院校要與時俱進,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現代教學技術,將地方紅色資源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寬地方紅色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用更加直觀、更易于學生接受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延伸了地方紅色資源的影響范圍,擴大了地方紅色資源的傳播領域。其次,開辟地方紅色資源網絡教育平臺,形成“線上+線下”的混合教育新模式,實現傳統教學課堂與網絡教學課堂的結合,突破了線下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向網絡延伸,實現師生互動得到加強,線上問題可以線下回答,線下疑惑可以線上解答,師生交流探討更加頻繁,答疑解惑得到更好解決,提升了教育實效。最后,高職院校要運用學校網站、易班、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媒體宣傳平臺,打造地方紅色資源宣傳平臺,不僅促進學生對地方紅色資源的學習了解,形成地方紅色資源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素材,而且到達占領網絡教育陣地,營造線上 + 線下的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氛圍。當然,高職院校不僅要做好學生文明上網和自覺抵制不良思想內容的教育引導工作,還要做好對網絡信息的監督和管理,避免輿情產生,造成不良影響后果。
作者簡介:
覃冠,1987年生,男,廣西東蘭人,碩士,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駱紫琪,1988年生,女,廣西北流人,碩士,研究方向: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2023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六個堅持’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研究”(編號:2023SZ208)成果。作者單位: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