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我國“十四五”重點工程建設項目 疆電外送特高壓三通道“疆電入渝”工程投產送電。投產僅一個月,累計外送電量就已突破10億度,讓剛剛開啟夏季“蒸煮模式”的重慶,用電壓力大為緩解。
早在2011年,就有重慶市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把新疆電力能源送往重慶的設想,而后代表們多年持續呼吁、接續履職,推動、見證這條連接新疆、甘肅、陜西、四川、重慶五個省區市,全長2260公里的“電力天路”實現從開工建設到投產發電。
“貧煤少水無油”時代代表呼吁“疆電入渝”
過去很長時間,“貧煤少水無油”制約著重慶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此,重慶團全國人大代表凝聚共識:缺電問題務必解決。
2011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重慶代表團向大會提交“關于加快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保障重慶電力供應”的全團建議。
建議提出:“十二五”是重慶跨越騰飛的關鍵時期,電力需求呈剛性增長態勢,進一步加快電網建設,確保電力供應,是滿足重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基本保證。
“2010年,重慶用電需求高速增長。全市最高負荷1250萬千瓦,同比增長 11.6% ;全社會用電量62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1% 。度冬及度夏期間,重慶市全力爭取外購電,外購電力創歷史最高\"這份全團建議用詳實數據說明重慶用電難題,也前瞻性地預測重慶“十二五\"期間電力供應更加趨緊,將會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和三峽庫區后續發展的主要問題,“考慮到水電來水、機組檢修、系統備用等因素,2015年重慶電力缺口在800萬千瓦左右。”
全團建議提出了兩種方案:一是加快四川至重慶特高壓交流通道建設,盡快推動重慶特高壓通道建設的前期工作,盡快開工建設雅安一重慶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路建設,打通四川至重慶特高壓交流通道。二是加快新疆準東至重慶 ±1100 干伏特高壓直流線路規劃建設,推動能源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化配置。
建議受到國家重視。國家電網公司在回復中稱:“國家電網公司將在重慶市的天力支持下,全力推動將雅安一重慶一皖南等特高壓工程納入國家‘十二五'能源、電力、電網等專項規劃,并加大工作力度,爭取早批復、早開工建設。”
收到國家層面回復,代表們歡欣鼓舞。
項目擱置之際
代表提出“特高壓可解困
盡管在國家層面實現歷史性突破,但項目仍然爭議重重。
時任國網重慶電力發展部專責王皓宇回憶:“當時已經開展項自前期選線、選址和可行性研究論證等工作,一旦國家核準雅安一重慶一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項目,重慶將立即啟動項目建設。但就在即將核準之際,項目卻被擱置。”
評審會上,專家組成員共有22人,持反對意見的專家有9人。“對選擇直流特高壓還是交流特高壓進行輸送,專家們沒有形成共識。”這是王皓宇后來了解到的信息。
但代表和重慶電力部門并沒有因項目擱置而放棄努力。
2015年,全國人大代表、時任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總經理孟慶強再次在全國人代會上提交“關于盡快啟動建設西南特高壓電網保障電力可靠供應促進環境治理\"的建議,建議指出一一要保障重慶中長期電力供需平衡,必須得到國家對“外電入渝”通道建設的大力支持,將重慶特高壓建設納入全國“十二五\"能源和電力發展規劃,加快特高壓工程建設,打造“外電入渝”天動脈。
孟慶強在建議中呼吁,將1000干伏西南特高壓電網入渝納入國家“十三五”能源電力發展規劃,盡早同意開展前期工作、啟動工程建設。
此后幾年,“讓重慶特高壓工程納入國家規劃\"在重慶代表團頻頻被提起。
2017年,轉機出現。為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印發了各省煤電停建和緩建項目名單的通知。川渝能源部門開始著手策劃建設川渝特高壓工程。
2019年7月,國家能源局作出批復:川渝電網聯系比較緊密,近期優先考慮四川富裕電力解決。可考慮“疆電入渝”,實現水火互濟,提高外電保障能力。
2020年7月14日,重慶、四川兩地簽訂《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正式提出籌建川渝特高壓交流電網。
2021年,“研究論證隴東至山東、哈密至重慶等特高壓輸電通道\"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疆電入渝”之后代表呼吁藏東南電力入渝
2022年6月,川渝兩省市人大常委會同步啟動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川渝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專題調研。代表們了解到,國家能源局已牽頭成立川渝特高壓、疆電入渝工程工作專班,加速推進跨省電力通道前期工作。
這是一次及時、務實的調研。僅一個月后,重慶遭遇78天連晴高溫天氣,創歷史新高。電力部門提前啟動迎峰度夏準備工作,迎戰“大考”。
一年后的夏天,國家電網公司在新疆和重慶同步舉行哈密一重慶 ±800 干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全面啟動工程建設。工程起點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落點位于重慶市渝北區。線路全長約2290千米,途經新疆、甘肅、陜西、四川、重慶5個省區市。設計輸送容量800萬干瓦,動態投資286億元。
“比眨眼還快!”\"只需要7毫秒!\"“新疆的電點亮重慶的萬家燈火!”今年6月10日,國家電網哈密一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運,成為我國“十四五\"規劃首個建成投運的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外送特高壓工程,也是“疆電外送”的第三條直流通道。從此,新疆哈密的電能只需7毫秒,就能跨越2260公里送達重慶。
一個月后的今天,工程累計外送電量突破10億度。
10億度的電量意味著什么?據測算,這些電量可滿足重慶市家庭約42.9天的用電需求;可保障重慶每天1000列次地鐵連續運行1100天;能支持一所中學100間教室的用電設備穩定運行1250年。
“疆電人渝”工程還對推動新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速清潔能源替代與能源結構轉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預計今年底全面投產后,每年超360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將注入重慶電網,相當于全市年用電量的五分之一。
從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到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代表履職從未止步。
今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勇在全國人代會上提出建議:推動藏東南瀾滄江上游電力入渝,加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特高壓交流環網和跨區電網互聯互通規劃建設。
“西藏昌都境內瀾滄江上游清潔能源基地開發時序與重慶未來電力需求匹配,工程建設條件好。\"劉勇表示,目前兩地政府已將藏電人渝納入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家電網公司配合完成了瀾上電力人渝規劃方案研究。他建議支持藏東南瀾滄江上游電力人渝,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并盡快實施。
編輯 張英 美編 伯艷
12106305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