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18.014
Research on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of Government Accounting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
XIANG Liping
(WuchangShouyiUniversity,Wuhan,Hubei)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form of government accounting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a blended learning model for government accounting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s.Elaborateonthe technicalprinciplesandconstructionprocessofknowledgegraph,designindetailateachingframeworkthatintegrates onlineandofline teachingresourcesandactivities,anddemonstrate the mechanismof knowledge graph in various aspectsofteaching,providing reference for innovation in government accounting teaching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Keywordsknowledge graph; government accounting; 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知識圖譜作為一種強大的語義網絡技術,能夠對知識進行結構化表示與深度關聯,可以整合多源教學數據,為教師教學提供智能輔助,為學生學習規劃個性化路徑,促進教學資源的精準推送與高效利用。將知識圖譜應用于政府會計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有利于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融合,推動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1知識圖譜概述
1.1知識圖譜的概念
知識圖譜是一種基于語義網絡技術構建的結構化知識表現形式,它以圖形來描述現實世界中的實體及其相互關系,將知識以節點和邊的形式進行組織與存儲。其中,節點代表各種實體(如概念、人物、事件、組織機構等),邊則表示實體之間的語義關系(如包含、屬于、因果、關聯等)。通過對大量數據進行抽取、融合與整合,知識圖譜能夠挖掘出知識之間的潛在聯系與規律,實現知識的系統化組織與可視化呈現,為知識的管理、共享與應用提供
有力支持。
1.2知識圖譜的構建流程
知識圖譜的構建包含數據采集、知識抽取、知識融合、知識存儲與更新等核心環節。構建思路和流程如圖1所示。

通過廣泛收集與政府會計相關的數據,包括教材、學術論文、政策法規、教學案例、思政案例等,為知識圖譜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數據收集過程中需要注意其準確性、豐富性和權威性,緊跟時事、熱點新聞,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如命名實體識別、關系抽取、屬性抽取等)從采集到的數據中提取出政府會計領域的實體、關系與屬性信息。例如,識別出“政府預算”“財政撥款收入”等實體;之后整合不同來源的知識,消除冗余、沖突和不一致問題;利用數據庫對構建好的知識圖譜進行存儲與管理,構建完整、邏輯嚴密、層次分明的知識體系框架,便于實現高效的知識查詢和檢索。同時需注意關注知識的更新和演變,定期對知識圖譜進行更新和維護,確保其時效性和可靠性。
2基于知識圖譜的政府會計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
2.1總體架構
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四位一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具體如圖2所示。

線上平臺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與個性化的學習空間,線下課堂專注于重難點講解與案例分析,以及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互動交流及答疑解惑。知識圖譜系統為教學導航,表現形式如圖 3(a),3(b) 。學習分析與評價系統收集與分析學生線上線下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數據,實現對學生學情的全面監測、個性化反饋,為教師的教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2.2線上教學功能設計
2.2.1個性化學習空間
為每個學生創建獨立的學習空間,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知識掌握情況、學習偏好等因素,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推薦、學習資源推送與學習計劃制定。學生可在個性化學習空間中查看自己的學習歷程、學習成果、錯題集等信息,方便其進行自我反思與學習管理。
2.2.2課程學習模塊
課程學習模塊提供政府會計課程的在線視頻、電子教材、課件下載等功能。視頻教學內容通過知識圖譜進行章節劃分,并用標簽標注知識點,方便學生快速定位與學習。同時,課程學習模塊支持學生在線提問、筆記記錄、視頻書簽標注等操作,提高學習的便利性與互動性。
2.2.3在線討論社區
搭建在線交流平臺,鼓勵學生針對政府會計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熱點話題進行討論與交流。教師可在討論社區中及時回復學生的問題,引導討論方向,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與知識共享。此外,討論社區可設置精華帖置頂、熱門話題推薦等功能,提高社區的活躍度與信息價值。

2.2.4作業與測試系統
教師可在線布置作業與測試任務,設定作業提交截止時間、測試時長、題型分布等參數。作業與測試題目可根據知識圖譜進行知識點覆蓋與難度層級設計,實現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精準檢測。系統可自動批改客觀題,并可提供詳細的答題解析與成績統計分析,方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與薄弱環節。
2.3線上教學資源建設
2.3.1課程視頻資源
知識點視頻選擇政府會計領域的專家學者、資深教師錄制高質量的課程視頻,內容涵蓋政府會計的基本理論、制度環境、政府會計、前沿與拓展等方面。視頻內容注重理論和實際案例相結合,增強視頻的吸引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政府儲備物資時,可以播放探秘國家糧倉的視頻,讓學生了解糧食儲備條件、倉庫環境控制、糧食儲備體系等情況;同時,注意根據知識圖譜對視頻內容進行碎片化處理與標簽標注,方便學生按需學習與檢索。
2.3.2電子教材與課件資源
學校可組織人員編寫與政府會計課程相配套的電子教材,教材內容應緊密結合知識圖譜,突出知識體系的系統性與邏輯性。電子教材可嵌入豐富的圖片、圖表、案例、鏈接等多媒體元素,如嵌入政府會計核算流程示意圖、財務報表框架圖等提高教材的可讀性與交互性;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如在講解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時,補充工作場所、場景配圖。課件設計應簡潔明了、重點突出,注重與視頻教學、課堂講解的有機結合,便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
2.3.3案例庫資源
教師可收集整理政府會計實際案例,包括政府部門預算編制案例、財務收支核算案例、資產管理案例等。案例應具有代表性、真實性與復雜性,涵蓋政府部門不同的會計業務場景。教師應對每個案例進行詳細的分析,標注案例所涉及的知識圖譜節點,方便學生學習。
2.3.4練習題與模擬試題資源
教師可根據政府會計課程教學大綱與知識圖譜,編寫豐富多樣的練習題與模擬試題,題型可包括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案例分析題等。練習題與模擬試題應注重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應用能力、思維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可分為基礎、中等、提高三個層級,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建立練習題與模擬試題的智能推薦系統,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答題表現,為其推薦難度合適的題目,實現個性化練習與測試。
2.4線下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2.4.1基于知識圖譜的教學導入
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利用知識圖譜展示政府會計課程的整體知識框架與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內容,幫助學生快速建立起知識關聯與學習預期,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知識,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與學習興趣,為新課教學作好鋪墊。
2.4.2重點難點知識講解與案例分析
針對知識圖譜中確定的重點難點知識節點,教師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探究法等)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場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案例分析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師進行適時點評與總結,加深學生對案例的理解與知識的內化。
2.4.3課堂互動
設計多樣化的課堂互動環節,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課堂辯論等,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與合作學習。如學習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特點后,組織學生討論行政單位辦公電腦折舊費用,是否需要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平行記賬的問題,教師通過互動過程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思維過程,及時給予指導與反饋,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與困惑。
2.4.4課堂總結與知識拓展
在課堂教學結束前,教師對本次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歸納,梳理知識要點與邏輯關系,強化學生的記憶與理解。結合知識圖譜,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拓展延伸,引導學生關注政府會計領域的前沿熱點問題與發展趨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意識,并布置課后作業與預習任務,明確作業要求與預習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知識鞏固。
在整個線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重視融入智能化教學手段,充分使用智能設備輔助教學,將投影儀和手機、電腦連接,方便隨時切換資料,嘗試應用智能教學一體機,其集合了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多種功能,可直接在屏幕上書寫,批注;使用智能互動系統,記錄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
2.5知識圖譜在教學各環節中的應用策略
2.5.1教學規劃與課程設計
教師可利用知識圖譜對政府會計課程的知識體系進行全面梳理與分析,明確各知識點之間的層次關系、邏輯順序與教學重難點。根據知識圖譜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安排以及教學方法與策略選擇,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與課程設計方案。對于知識圖譜中處于核心地位且關聯度較高的知識點,可安排較多的教學課時與深度講解;對于較為基礎或拓展性的知識點,可采取學生自主學習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
2.5.2教學資源整合與推送
將線上學習平臺中的課程視頻、電子教材、案例庫、練習題等教學資源與知識圖譜進行關聯整合,實現對教學資源的智能化管理與精準推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與知識掌握情況,為學生推薦合適的學習資源,如當學生學習完某一知識點后,系統自動推送與之相關的案例分析、練習題或拓展閱讀材料,幫助學生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培養其應用能力。同時,教師可根據教學需求,利用知識圖譜快速篩選與調用相關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與教學準備工作的便捷性。
2.5.3教學過程中的智能輔助與答疑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知識圖譜為學生提供智能輔助與答疑。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可通過知識圖譜快速定位問題所屬的知識領域與相關知識點,利用知識圖譜中的關聯關系與解釋說明,為學生提供準確清晰的解答思路與方法。此外,通過基于知識圖譜的智能答疑系統,學生可在線輸入問題,系統自動在知識圖譜中進行搜索匹配,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知識解釋、案例參考或學習建議,實現24小時在線答疑服務,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便捷性。
2.5.4學習評價與反饋
基于知識圖譜構建的學習評價指標體系,可全面評價學生在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表現。通過對學生在線上線下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學習行為數據(如學習時間、學習次數、資源訪問量、討論參與度等)、學習成果數據(如作業成績、測試成績、項目完成情況等)進行收集與分析,結合知識圖譜中各知識點的權重與難度系數,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精準量化評價。根據評價結果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反饋與改進建議,如針對學生的薄弱知識點推薦專項學習資源與練習題目,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提升。同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效果。
3結語
本研究構建的基于知識圖譜的政府會計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知識圖譜實現對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與路徑規劃,提升教學過程的互動性與實踐性。未來研究將進一步完善知識圖譜的構建算法與技術,提高知識抽取與融合的準確性與效率,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因素與認知規律的研究,將其融入知識圖譜與教學模式設計中,實現更精準的個性化教學。此外,探索知識圖譜在跨學科教學、終身學習等領域的應用,有助于推動教育教學的全面創新與發展。
★基金項目:校級教研項目“基于數智賦能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教學研究”(2024Y19)。
參考文獻
[1]李志強,張雨薇,白楚云,等“學為中心\"的數智教學體系構建[J].中國高校科技,2024(9):88-92.
[2]王冬霞,楊耿煌,趙金濤,等.基于教育知識圖譜的專業學位研究生信號處理類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大學教育,2024(24):66-70.
[3]何鈺,孫燕云,謝東,等.基于知識圖譜的大學物理課程建設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24,34(6):149-157.
[4]王莉,奚麗君.知識圖譜賦能教學的邏輯框架及其在醫學教育中的實踐探索[J].醫學信息學雜志,2024,45(9):96-101.
[5]姚建紅,劉繼承,高琳琳,等.基于知識圖譜的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24,38(5):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