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首筆以專利技術為質押的“技術入股貸”落地廣東肇慶。“這種新型融資模式有效解決了我們企業面臨的融資慢、融資難等問題。”受益企業廣東南曦液壓機械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技術入股貸”使企業將無形技術轉化為有形資產,且相較傳統的貸款形式更加靈活,有效減輕了企業融資負擔。(《工人日報》)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科技型企業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其成長與壯大備受關注。然而,長期以來,融資難題如同高懸在科技型企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嚴重制約著他們的發展步伐。傳統融資模式往往側重于企業的固定資產抵押,而科技型企業大多具有“輕資產、重技術”的特點,缺乏相應的不動產抵押物,導致其在尋求資金支持時四處碰壁。
近期,全國首筆以專利技術為質押的“技術入股貸”在廣東肇慶成功落地,猶如一場及時雨,為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困局帶來了新希望,開辟了一條全新的融資航道。
“技術入股貸”這一創新融資模式,以“技術入股 +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核心內容。簡單來說,就是鼓勵銀行針對企業通過出讓股權方式獲得的專利等知識產權,將出讓股權價值作為評估知識產權價值的重要依據,進而向企業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這一模式巧妙地將科技型企業的技術優勢與融資需求相結合,讓企業手中原本“無形”的技術,轉化為實實在在能撬動資金的“有形”資產。
從宏觀視角而言,“技術入股貸”意義非凡,它打破了科技型企業股權與債權融資間的壁壘,促使二者深度融合。過往,科技型企業在融資時,常需在股權、債權融資間艱難抉擇。“技術入股貸”讓技術成為可定價、增值的資本要素,豐富了知識產權評估路徑,使金融機構評估企業價值時納入核心技術,評估視角更全面科學;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轉化,推動科技產業發展。
該創新融資模式的誕生并非偶然,是多方協同探索的成果。中國人民銀行肇慶市分行與肇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調研科創企業融資痛點后,推出“技術入股貸”組合融資方案。市監局出臺《肇慶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管理辦法》,提供制度保障與風險兜底;人行肇慶分行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搭建銀企溝通橋梁。兩家單位還建立37家技術入股名錄企業,對符合條件的“技術入股貸”給予多項資金支持,并組織專項融資對接,全力助推科技型企業融資。
當然,作為一種新興的融資模式,“技術入股貸”在推廣過程中也可能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如何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確保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如何加強對貸款資金使用的監管,防止資金挪用等風險;如何在更大范圍內普及這一模式,讓更多地區的科技型企業受益等等。但這些挑戰并非不可克服,隨著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和相關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技術入股貸”有望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