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31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科技領軍企業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效能、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科技領軍企業的創新與知識產權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創新是知識產權的內涵與依據,知識產權是創新的法律形式與權利外殼,二者共同構成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1]。兩者協同管理不僅有助于科技領軍企業提升自身的創新效率和經濟效益,而且能為企業創新體系建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程度進一步加劇,如何有效將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相結合,形成協同管理模式,是當前科技領軍企業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1科技領軍企業的涵義
1.1科技領軍企業的釋義
科技領軍企業是指在科技創新、產業引領、市場競爭等方面具有卓越表現,能夠引領行業發展方向的企業。科技領軍企業一般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上持續投入,已取得多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或行業前沿性的創新成果,擁有核心技術相關的自主知識產權[2;二是具備較高的市場份額和行業影響力,其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上具有廣泛的應用和較高的認可度,能夠引領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能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三是擁有完善的創新體系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建立高效的研發機構和創新管理機制,吸引和培養大量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和潛力;四是注重知識產權戰略布局,將知識產權管理貫穿于企業創新和發展的全過程,擁有大量高價值知識產權資產,善于運用知識產權策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五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競爭,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創新資源,拓展市場空間,提升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1.2科技領軍企業的創新特征
一是引領技術創新方向。科技領軍企業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和較高的市場份額,作為行業領導者能夠率先發現與把握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潛在市場需求,明確技術創新方向;能夠組織開展系統的研發活動,投入可觀的資金和人力資源來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行業發展提供引領性的技術解決方案。二是整合創新資源。科技領軍企業能夠有效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創新資源,通過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和產業聯盟,促進知識、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的流動和共享,實現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3]。三是推動創新成果的轉化。領先的科技企業具備強大的產業化能力,其創新成果能夠轉化為市場認可的產品并形成經濟效益。通過構建完善的市場服務生態,將進一步推動創新成果的產業化發展和應用,引領行業的升級和轉型[4]
1.3科技領軍企業的知識產權特征
一是重視知識產權戰略規劃。科技領軍企業依據總體發展戰略,深入調研分析市場競爭態勢,精準判斷技術創新走向,進而制定出知識產權中長期戰略與年度發展規劃。在此過程中,明確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及管理目標,保障知識產權工作有力支撐企業創新發展目標的實現。二是聚焦知識產權創造。
憑借持續的創新投入和強大的研發能力,科技領軍企業不斷產出大量創新成果,積極將其轉化為知識產權,在專利、商標、版權等多個領域廣泛布局,積累豐厚的知識產權資產。三是強化知識產權風險控制。科技領軍企業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風險防控體系,有效預防和化解可能存在的知識產權風險。在研發階段,開展知識產權風險預警與評估,規避侵權風險;在市場競爭中,積極應對知識產權糾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四是推動知識產權運營。科技領軍企業善于運用知識產權資產實現價值最大化,通過成果轉化、專利授權、技術轉讓、商標授權等途徑,將知識產權轉化為企業經濟效益。
2科技領軍企業創新與知識產權的協同關系
2.1創新對知識產權的推動作用
創新是知識產權產生的基礎。科技領軍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活動,創造出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這些成果為獲取知識產權提供重要輸人。技術創新帶來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等,為獲取專利提供了支撐;產品創新過程產生的獨特品牌形象、標識等,可通過商標注冊獲得保護;商業模式創新形成的獨特運營模式、商業方法等,也可通過知識產權制度進行確權。創新活動促使科技領軍企業積極尋求知識產權保護,以獨占創新成果帶來更多市場利益,激勵科技領軍企業實施再創新,形成創新與知識產權的良性互動循環。
2.2知識產權對創新的保障與激勵作用
知識產權為創新提供法律保護框架,降低創新的風險和成本。專利制度賦予科技領軍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對其發明創造的獨占權,使其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通過專利技術的實施或許可,企業獲得可觀經濟收益,為后續創新提供資金支持。商標權對企業品牌標識起著關鍵的保護作用,有助于樹立品牌形象,增強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辨識度和信任度,促進產品銷售和市場份額的擴大,為創新提供市場動力。知識產權保護能有效抵御他人的侵權行為,維護科技領軍企業的合法權益,確保創新投入得到合理回報,從而激勵企業持續進行創新活動。
2.3協同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創新與知識產權的協同管理,對科技領軍企業而言,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升創新效率的關鍵路徑。在創新過程中,企業會產生大量成果,借助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企業能夠精準地對這些成果進行篩選與評估,從中識別出那些具備市場潛力和戰略價值的部分,進而對其展開重點保護與推廣。協同管理還能有力地推動創新成果的轉化與應用。企業通過知識產權運營,如專利許可、技術轉讓、商標授權等手段,將創新成果成功推向市場,使其商業價值得以充分實現。這種商業價值的轉化不僅為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而且為后續的創新活動提供了資金支持,形成了創新投入與回報的良性循環[5]。此外,協同管理有利于科技領軍企業構建創新生態系統。通過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以及科研機構的合作與協同創新,企業能夠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3科技領軍企業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及挑戰
3.1創新管理的現狀與問題
一是自主創新戰略未有效實施。在創新實踐中,科技領軍企業未能洞察市場趨勢與客戶需求,致使創新方向出現偏差。在研發投入方面,科技領軍企業存在資源錯配現象,未能聚焦核心技術研發與關鍵環節突破。在市場推廣環節,科技領軍企業缺乏系統且有效的營銷策略與渠道建設,創新成果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無法實現創新成果的商業價值最大化,難以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與發展動力。
二是創新能力不足。在創新人員方面,科技領軍企業存在專業人才短缺、人才結構失衡的問題。高端創新人才匱乏,難以引領創新方向和攻克關鍵技術難題。在創新平臺建設上,科技領軍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企業與外部科研機構、高校之間的合作平臺搭建不完善,知識共享與技術交流渠道不暢,難以整合各方優勢資源,限制創新思維的碰撞和創新成果的產出。從創新方法來看,科技領軍企業在創新流程管理上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未能有效運用項目管理工具和風險管理手段,導致創新項目周期冗長、成本超支,創新效率低下,難以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和技術發展的需求,嚴重制約了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創新成果的轉化。
三是創新的高風險與不確定性。現代科技的快速變革使得技術創新路徑愈發復雜,科技領軍企業投入大量資源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卻面臨技術突破困難、研發方向失誤等風險,研發周期延長、成本超支司空見慣。
四是創新管理體系不完善。科技領軍企業缺乏科學的創新管理體系,創新活動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協調;創新項目管理缺乏規范的流程和標準,導致創新效率低下,創新成果質量不高;企業內部協同創新機制不健全,信息溝通不暢,影響創新資源的整合和利用。
3.2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與問題
一是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戰略。科技領軍企業在知識產權戰略規劃上存在嚴重缺失,未將知識產權管理提升至企業戰略高度,缺乏系統且長遠的布局。在知識產權的創造環節,企業研發投人不足,研發方向分散,難以聚焦于核心技術與關鍵領域,致使高價值知識產權產出匱乏。科技領軍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淡薄,未建立健全完善的保護機制,在專利申請、商標注冊等方面行動遲緩,導致創新成果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和侵權,企業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知識產權運營能力薄弱。科技領軍企業在知識產權評估與運用方面能力欠缺,難以精準判斷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致使無法通過有效的知識產權運營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在知識產權評估環節,企業因缺少專業評估團隊和科學評估方法,無法全面綜合考量技術創新性、市場潛力、法律穩定性等關鍵要素,導致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出現較大偏差。在運用知識產權開展商業活動時,企業運營策略和手段單一,在知識產權轉讓、許可、質押融資等業務上經驗匱乏,難以充分釋放知識產權的經濟潛能。
三是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不完善。科技領軍企業缺少專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團隊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分散于多個部門,缺乏統一協調與高效管理。在知識產權的申請、維護、運營等流程中,因專業知識和經驗不足,導致知識產權管理效率低下,資產價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限制了企業知識產權資源的有效利用。
四是知識產權侵權問題頻發。侵權成本低、維權難度大的狀況依舊顯著,部分企業或個人受利益誘惑,抄襲、仿冒科技領軍企業的創新成果。由于知識產權侵權認定復雜、訴訟程序煩瑣漫長、賠償額度有限,受害企業維權過程耗時費力,極大地打擊了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對企業的創新發展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3.3協同管理面臨的挑戰
一是戰略協同不足。科技領軍企業在制定創新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時,往往缺乏有效的協同規劃。創新戰略未能充分考慮知識產權的全過程管理,知識產權戰略也未能緊密圍繞企業創新目標進行布局,導致兩者之間存在脫節現象。
二是人才協同短板。在創新與知識產權復合人才培養與引進環節,企業面臨顯著困境。一方面,內部培養體系不完善,缺乏系統的跨學科培訓課程與實踐項目,難以培育出既精通技術創新又熟稔知識產權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外部人才引進受地域、薪資待遇、企業發展前景等因素制約,難以吸引行業頂尖的創新一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
三是機制協同不暢。科技領軍企業內部的研發、市場、法務等多部門在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上協同困難。研發部門專注技術突破,追求技術先進性,可能忽視知識產權布局與市場需求;市場部門了解客戶需求、競爭態勢,但對技術細節、知識產權價值判斷不足;法務部門擅長法律風險防控,卻在業務融合上存在障礙,導致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不暢,知識產權資產運營效率低下。
四是外部協同難題。在產學研合作方面,科技領軍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尚未構建起穩固且高效的協同創新與知識產權共享機制。合作過程中常受限于各方利益訴求差異、信息溝通不暢、合作模式僵化等問題。雙方在合作目標、研發進度、知識產權歸屬與利益分配等關鍵問題上難以達成深度共識,無法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制約科技領軍企業借助外部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與知識產權協同管理水平。
4科技領軍企業創新與知識產權協同管理模式的構建
4.1協同管理的戰略規劃
一是確立協同發展的戰略目標。科技領軍企業應將創新與知識產權協同管理提升到企業戰略層面,確立明確的協同發展戰略目標。該目標應與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相契合,旨在通過創新與知識產權的深度融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是制定協同管理的實施規劃和短期計劃。基于協同發展戰略目標,科技領軍企業需制定實施規劃和短期計劃。實施規劃應涵蓋未來3~5年或更長期限內的創新與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的總體框架和發展方向,包括技術創新路線圖、知識產權布局規劃、人才培養計劃等。短期計劃則應明確具體年度或季度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如研發項目的推進計劃、專利申請計劃、知識產權運營策略等,確保協同管理工作有序開展,逐步實現戰略目標。
4.2協同管理的過程控制
一是理解組織及其環境與知識產權關聯的過程控制。在協同管理起始階段,科技領軍企業需深度剖析內外部環境以識別創新與知識產權機遇及風險。內部審視研發實力、技術儲備、人才結構與知識產權管理現狀,明確優勢與短板,分析現有專利組合對新業務拓展的支撐度及潛在侵權風險點。外部關注行業技術趨勢、競爭對手知識產權布局、市場需求動態及政策法規變化,追蹤新興技術領域專利申請趨勢,為企業創新方向提供參考,依此制定契合企業戰略的創新與知識產權協同規劃,奠定管理基礎,確保協同管理緊密貼合企業實際與市場環境。
二是高層領導在協同管理中發揮核心引領作用。創新規劃時,科技領軍企業高層領導應明確創新與知識產權協同目標,將其融入企業戰略并保障資源投入,如設定年度創新項目知識產權轉化率目標并調配資金、人力等;在創新項自執行中,高層領導需建立有效溝通機制,促進研發、法務、市場等部門協作。定期召開跨部門會議,協調解決知識產權歸屬、技術秘密保護與市場推廣沖突。持續監督項目進度與知識產權管理成效,依據績效調整策略,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協同管理,確保創新與知識產權協同進程高效推進。
三是創新過程策劃與知識產權融合的過程控制。創新策劃階段,依據IS056000系列標準規定的創新步驟緊密融合知識產權考量。創意產生階段,開展知識產權檢索與分析,避免重復研發且挖掘潛在創新方向,如檢索專利數據庫,探尋技術空白或改進空間激發創意。概念開發與評估階段,同步評估創新概念的知識產權可行性與價值,篩選具知識產權潛力的方案推進,如分析新技術方案的可專利性與商業秘密保護要點。開發階段,制定詳細知識產權保護計劃,涵蓋專利申請、軟件著作權登記、技術秘密保護措施等,隨項目推進動態調整,保障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的高效與穩健。
四是知識產權管理的支持過程控制。科技領軍企業應構建全方位支持體系保障協同管理。(1)人力資源方面。培育跨學科人才,開展創新與知識產權聯合培訓,提升員工協同管理能力,如舉辦技術研發與專利撰寫技巧培訓課程[。(2)財務資源方面。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創新項目知識產權獲取、維護與運營,如資助專利申請、維權訴訟費用。(3)信息資源管理方面。建立知識產權數據庫與情報系統,提供實時信息支持創新決策與知識產權管理,如整合全球專利數據助力研發項目技術路線規劃與侵權風險預警,確保協同管理有堅實資源后盾。
五是創新過程的監控及知識產權反饋的過程控制。科技創新領軍企業建立監控體系貫穿創新全程,設定創新進度、成本、知識產權產出等量化指標,定期監測評估,如每月統計專利申請數量、研發成本偏差率。深度分析創新與知識產權協同數據,挖掘潛在問題與改進方向,如分析專利轉化率低的原因,優化創新流程或知識產權管理策略。依據評價結果及時反饋調整,強化成功經驗推廣與問題整改,如將高效協同項目案例推廣至全企業,對知識產權管理漏洞迅速完善,實現協同管理持續優化升級。
4.3協同管理的績效考核機制
一是構建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應包括研發投入指標、創新成果指標和創新效率指標3方面。研發投入是創新的根基,除考量資金投人規模與占比,需細化分析投入的持續性、投向的合理性以及在不同研發階段的分配比例。創新成果的數量與質量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不僅要統計專利申請、論文發表數量,而且要深入評估專利的技術先進性、市場應用前景及論文的學術影響力。創新效率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維度,可通過研發周期、成本控制與成果轉化率這3個關鍵指標綜合衡量創新效率。
二是構建知識產權績效考核制度。知識產權績效考核著重于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營成效評估。知識產權保護體現在專利申請成功率、商標注冊維護情況及知識產權侵權應對效果,如對于成功抵御重大侵權訴訟且專利申請高效獲批的部門,認可其保護工作的卓越性。知識產權運營績效考察轉讓、許可收入及對企業品牌價值提升貢獻,積極推動知識產權商業化的團隊應獲相應激勵。評估知識產權在企業戰略布局中的契合度,確保其為企業長期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如助力企業進入新市場或鞏固行業地位的知識產權運營成果應給予充分肯定。
三是打造協同融合的績效考核體系。設立聯合項目考核指標,針對創新一知識產權聯合團隊,衡量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的及時性與完整性以及知識產權對創新方向優化的反饋效果。如在新產品研發中,同步考核技術創新突破與專利布局、品牌塑造的協同推進情況。建立跨部門協作評估標準,激勵研發、法務、市場等部門在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流程中緊密配合,依據協作成效分配獎勵,打破部門壁壘,形成企業內部創新與知識產權協同管理的有機生態,提升企業整體創新實力與知識產權價值創造能力。
4.4協同管理的資源整合
一是整合內部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資源。優化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明確創新管理部門和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職責分工,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建立跨部門的協同工作團隊,負責統籌協調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打破部門壁壘,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效應。如整合研發、法務、市場等部門的資源,共同推進創新項目的開展和知識產權的運營管理。
二是拓展外部創新與知識產權資源。積極引入外部創新資源,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獲取前沿技術和創新人才支持。加強與行業內其他企業的合作,開展技術交流、聯合研發、知識產權交叉許可等活動,實現優勢互補。關注政府科技政策和創新資源支持,積極爭取政府的項目資助、稅收優惠、知識產權補貼等政策扶持,提升企業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的資源保障水平。
5結語
科技領軍企業創新與知識產權協同管理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通過深入理解協同管理的內涵與意義,構建有效的戰略、組織、流程協同管理模式,積極應對面臨的各種挑戰,科技領軍企業能夠實現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的有機融合,將創新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為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也為整個科技產業的創新發展起到引領與示范作用。在未來的發展中,科技領軍企業應持續探索與優化協同管理模式,不斷提升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在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中占據有利地位,為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貢獻更大力量。
參考文獻
[1]柯利佳,陳丹,陳怡玲.新質生產力視野下高新技術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5(4):1-7.
[2]袁野,趙玉瑩,尹西明.科技領軍企業牽頭創新聯合體持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演化博弈研究[J].科研管理,2024(12):1-25.
[3]袁磊.健全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研究[J].唯實,2024(11) :65-67.
[4]陳曦.科技領軍企業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作用機理與路徑[J].全球化,2024(6):107-116,136.
[5]王絲雨,馬風光.知識產權制度和企業技術創新的協同管理路徑[J].中國商界,2024(6):110-111.
[6]馬靜.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對科創板企業創新水平的影響研究[D].重慶:重慶理工大學,2024.
(編輯姚鑫)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lea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BEI Jing,WANG Chao,AO Biying (Jiangsu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Nanjing 21OO42,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ing enterpris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realiz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As the source power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innovation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effctive protectionof intellectual propertyrights.Thepurpose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hows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ing enterprises can effectivelycombine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rights through collborative management mode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market position of enterprises.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innovationandinte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ing enterprises, coresponding strategies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with aview to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ing enterprises;innov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operative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