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股權再融資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取低成本研發經費和資源,分散創新風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基于股權再融資對于科技創新的影響路徑,以創業板上市企業為樣本,探討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后的創新績效。統計結果顯示,科技型中小企業股權再融資顯著增加了研發投入,提升了創新能力和創新產出;但“SEO財務績效之謎”現象也顯著存在。因此,加強股權再融資層面的科技金融發展,強化資源整合能力,發揮有為政府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緩解“ 財務績效之謎”,將為推動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股權再融資;創新績效;科技金融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5)10-0121-04
當前,我國經濟已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尤其是中小科技型企業的發展,關系到社會營商環境和經濟主體的活力,更涉及科技金融發展的大文章[1]。為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科技創新,“有力的科技投入是支撐科技發展的必要條件”[2]。股權融資是低成本融資的重要路徑,尤其是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一直是我國資本市場低成本融資的重要路徑。相較于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無需定期償還本金和利息,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和融資成本,為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如配股、增發等方式,通過向現有股東或新投資者募集資金,能夠快速募集大量資金,滿足企業在技術研發、產能擴張、市場開拓等方面的資金需求,同時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提升證券市場融資功能對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分散科技創新風險,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研究其股權再融資后推動科技創新的路徑、創新能力、創新績效及其財務績效的統計變化,以便能夠初步認識股權再融資服務科技型中小科技型企業的發展規律。
一、股權再融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影響路徑及其創新績效的影響分析
推動科技型企業的股權再融資,可以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助推科技創新發展發揮顯著促進效果[3],是科技金融發展的重要任務。企業在完成股權再融資后,一方面改善了公司財務狀況,擴大了可支配資金規模;另一方面引入了新股東,這對公司治理提出了更高標準,進一步推動了公司治理的規范和完善。這將從如下三條路徑推動企業創新,提升創新績效。
一是為研發提供財務支持。企業融資約束導致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一直是制約中小科技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股權融資作為低成本的融資路徑,既可以緩解融資主體創新的資金約束問題,增加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還可以分散科技研發風險。劉端等[4]利用 年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發現,股權融資作為完全中介,對公司當期及后續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出存在顯著正向影響。
二是通過整合融資后新進股東資源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股東資源觀[5]提出,股東不僅貢獻財務資本,還帶來他們所擁有或能夠調動的其他獨特資源,這些資源對于公司的運營和發展同樣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在其“實際出資于公司后,其擁有或控制的資源稟賦才有可能顯性地表達為對公司有價值的生產要素”[5]。因此,這些新股東資源的進入將對公司運營產生實質性影響,強化科技型企業創新實力,進而提升公司發展潛力。
三是通過完善公司治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股東資源在大股東根據公司治理理論的整合下,通過形成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的利益協同機制,形成“大股東聯盟”的治理模式,實現“個體股東資源—整體股東資源—吸收其他外部資源形成公司資源—基于大股東聯盟治理與授權管理框架—將公司資源轉化為公司競爭力—實現公司價值增值”[6]。
二、數據來源、變量選擇與研究方法
為驗證股權再融資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上述三條影響路徑,需要獲取代表性樣本和相關指標數據。本文基于Wind 資訊軟件,篩選有效樣本,提取相關指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這些工作的具體說明如下所述。
(一)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
本文將科技型中小企業股權再融資后三年與前一年相關指標進行比較。考慮到板塊成立時間和上市年限,選擇創業板上市公司在 2020 年 12 月 31 日之前完成融資的樣本。樣本數據來源于Wind 數據庫。由于定向增發融資方式一直以來是我國資本市場股權再融資的主體,本文僅以定向增發樣本為研究對象。根據定向增發適用政策文件,定向增發包括非公開發行和重組增發兩種類型,非公開發行適用《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重組增發適用《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辦法》;定價方式包括定價發行方式和競價發行方式兩種,非公開發行有兩種定價方式,而重組增發只有定價發行方式。基于這一政策基礎框架可知,重組增發屬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不會給企業帶來現金流入和財務狀況的改善,部分樣本會同時進行非公開發行,籌集部分現金以幫助完成重組增發和強化資源整合能力,并稱之為以配套融資為目的的定向增發。但這種多重性質的股權再融資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為消除這方面的影響,本文僅以非公開發行樣本作為研究對象,并剔除以配套融資為目的樣本。還有,為避免多次融資帶來影響,只選取了連續三年中有且僅有一次股權再融資的企業,同時在剔除金融類企業和數據缺失樣本后,獲得有效樣本 218 個。
(二)研究方法
根據理論分析,本文選擇研發經費/營業收入、專利申請數、專利授權數、凈資產收益率(扣非/加權)和總收入增長率的年度變量作為衡量創新路徑和創新能力與績效的變量,采用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 Methodology)來分析科技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推動科技進步的路徑及其有效性。在金融學中,它主要用來分析某一特定事件(如重大公告、政策變化、經濟變動等)對公司股票價格或其他財務指標的短期影響。
具體方法是將股權再融資后三年相關指標數據均值與前一年的相關指標進行統計比較,關注的是兩組配對數據之間的差異。比較方法是首先檢驗差值是否服從正態分布,是則對配對樣本進行 T檢驗,否則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法。
三、統計分析
基于上述研究方法,本部分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運用 SPSS 統計軟件,對研發經費投入,專利申請數與授權數,凈資產收益率和總收入增長率,進行系統分析。通過正態性檢驗、Wilcoxon 秩和檢驗等步驟,逐步揭示股權再融資的影響機制。
(一)指標差值的正態性檢驗
表 1 呈現了研發經費投入,專利申請數與授權數,凈資產收益率和總收入增長率,融資前后差值的正態性檢驗結果。由表 1 可知,檢驗" 值都小于 0.01,表明樣本分布都沒有呈現正態分布,因而在統計檢驗時可采用 Wilcoxon 秩和檢驗。
(二)股權再融資推動科技創新路徑的統計分析
研發經費投入指標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下頁表 2所示,樣本企業在融資前平均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中位數" ;融資后平均研發經費投入略有提升,達到" ,中位數也上升至" 。這表明股權再融資后企業研發支出有所增加。Wilcoxon 檢驗" 值均小于0.001。據此可以認為融資后的研發投入得到顯著提升。
(三)股權再融資推動科技創新能力的統計分析
表 3 提供了股權再融資前后企業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的統計分析。由表3可知,專利申請數在融資前后的平均數分別為 88 和 119;專利授權數在融資前后分別為11和20。二者的中位數也是大幅增加。統計檢驗Z 值分別為 -11.014 和" 值均在" 的水平上顯著。這表明股權融資后企業研發成果顯著增加,研發能力顯著增強。
(四)股權再融資推動財務績效的統計分析
表 4 報告了融資前后的財務績效。基于融資前后的凈資產收益率和總收入增長率的財務績效比較可知,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無論是均值" )還是中位數(" ),均出現大幅下降,總資產收益率存在相同趨勢,且" 值均低于 0.001,顯著性水平均為" 。即股權再融資后企業財務績效顯著下降。
(五)統計分析小結
根據上述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股權再融資前后研發經費投入、創新績效和財務績效三項指標的統計分析,可以總結為如下所述三點。
(1)股權再融資顯著提升了企業創新投入。融資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了穩定的資金補充渠道,通過釋放長期資金供給信號,有效緩解企業研發投入的融資約束。融資后對科技創新的經費支持在" 的水平上顯著提升。這表明通過融資提升企業資金實力和研發投入,有效推動了企業創新,為提升創新發展能力提供了物質基礎和資金實力。
(2)融資后公司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股權再融資為科技企業直接增加研發可用資金,加速技術攻關,融資后三年的專利申請數和專利授權數均得到顯著提高。這表明融資對于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路徑是暢通有效的,與王煜等人[7]的研究一致,加強其股權再融資有助于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績效。
(3)融資后財務績效呈現顯著的“SEO 財務績效之謎”。“SEO 財務績效之謎”最早由 Loughran 和 Ritter[8]和 Spiess 和 Affleck-Graves[9]提出。他們發現,上市公司實施股權再融資后,財務績效呈現顯著下降的趨勢,即SEO 非但沒能實現之前推動發行人業績改善的良好預期,反而會給其財務績效帶來不利沖擊。短期來看,由于研發投入資本化周期長、新投資項目尚未形成收益,企業可能面臨凈資產收益率與總收入增長率下滑的壓力。長期而言,若資金有效投入創新并實現技術突破,企業可通過產品附加值提升、市場份額擴張改善盈利能力。
四、結論與啟示
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樣本,比較其實施股權再融資后三年均值與融資前一年在提升科技創新路徑、產出及財務績效等方面的變化。統計結果顯示,融資后的研發投入、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都得到顯著提升,表明融資后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出均得到顯著提升。這一結果與相關科技金融理論中資金支持對創新活動的促進作用相契合,說明股權再融資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注入的資金,有效推動了企業在研發環節的投入,進而促進了創新成果的產出,驗證了股權再融資在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方面的積極作用。但以收入增長率和凈資產收益率為代表的財務績效出現顯著下降,再次驗證我國證券市場股權再融資也呈現顯著的“SEO 財務績效之謎”。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已然成為驅動經濟增長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而科技金融的發展對于促進科技創新、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與宏觀經濟環境下,基于對現有研究成果的深入剖析與系統梳理,上述研究結論可以得到如下啟示和建議:第一,加強股權再融資層面的科技金融發展,強化融資后的資源整合,將推動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包括融資的各項資產與資金資源、新老股東資源等以更好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第二,強化有為政府,完善公司治理,緩解“SEO 財務績效之謎”。有效市場下出現的“SEO 財務績效之謎”現象,將嚴重影響市場主體參與 SEO 的積極性,進而抑制研發投入的增長和經濟發展。為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科創,建議更好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如加強股權再融資財富轉移機制的完善等。
參考文獻:
[1] 劉垠.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科技創新[N].科技日報,2024-08-20(006).
[2] 曾金華.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科創[N].經濟日報,2024-08-12(005).
[3] 靳曉旭,常京萍.科技金融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影響:基于“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的準自然實驗[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4(7):30-36.
[4] 劉端,陳詩琪,陳收.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股權增發、外部融資依賴對企業創新的影響[J].管理學報,2019,16(8):1168-1178.
[5] 王斌,宋春霞.基于股東資源的公司治理研究:一個新的視角[J].財務研究,2015(1):88-96.
[6] 王斌.股東資源與公司財務理論[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5(2):9-21.
[7] 王煜 董事會內部控制專業勝任力、股權再融資與企業創新行為 財會通訊
[8] Loughran T.,Ritter J R.The New Issues Puzzle[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5,50(1):23-51.
[9] Spiess K.D.,Affleck-Graves J.Underperformance in long-run stock returns following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J].Journal of FinancialEconomics,1995,38(3):24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