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識碼:A
當今信息化時代,檔案已成為國家治理、經濟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的重要信息資源和知識儲備??茖W完善的檔案管理不僅關乎國家安全、公民權益,還是傳承歷史、服務現實以及開創未來的重要基礎。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傳統的檔案保管模式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檔案保管,提高檔案管理水平,充分發揮檔案的作用與價值,已成為擺在檔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對此,將從檔案保管的原則、實踐策略以及檔案價值的鑒定方法等方面展開探討,以期為新時代檔案事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一、檔案保管的重要性
檔案是國家的重要信息資源,在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民權益和服務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檔案保管是確保國家機密和敏感信息安全的關鍵,是維護國家利益和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同時,檔案也是記錄公民各項權益的重要載體,如戶籍、學歷以及社保等,其完整性和安全性直接關系到每位公民的切身利益,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檔案作為社會發展的見證者和記錄者,為各領域的決策制定、科學研究以及文化傳承等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和歷史資料。因而,做好檔案的保管工作,不僅是檔案工作者的職責所在,還是國家、社會以及公民共同的責任。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不斷加強檔案保管的科學化、規范化以及制度化建設,才能充分發揮檔案的作用和價值,為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進步發展以及公民權益的有效保障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二、檔案保管的原則和實踐策略
1.檔案保管的原則
(1)全宗性與完整性原則檔案保管必須堅持全宗性與完整性原則,這是確保檔案價值得以充分發揮的基本前提。全宗性原則要求尊重檔案的形成規律,按照檔案的原始出處和有機聯系展開管理,杜絕任意拆分和重組檔案的行為。這就如同一部完整的歷史書卷,只有每一頁都在正確的位置,才能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
與此同時,檔案的完整性亦需時刻保持警惕。檔案一旦在收集、整理和歸檔等環節發生缺失或損毀,其價值將大打折扣。因而,檔案工作者必須嚴格把關,完善制度流程,加強質量控制,對檔案的每個環節精益求精和嚴防死守。唯有堅持全宗性與完整性原則,檔案才能真正成為一座“資政存史”的寶庫,為歷史研究、決策參考提供翔實可靠的依據。這不僅關乎檔案事業的興衰,還關乎歷史真相的傳承和民族精神的延續。
(2)安全性與便于利用原則
檔案保管必須堅持安全性與便于利用并重的原則。一方面,檔案安全是檔案工作的生命線。檔案承載著國家機密和敏感信息,一旦被泄露或破壞,后果不堪設想。因而檔案工作者必須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如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運用先進防護技術以及定期開展安全檢查等,構筑嚴密的安全防線,確保檔案實體與信息安全,維護檔案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另一方面,檔案的保管并非目的,而是為更好地利用服務。檔案的價值只有通過有效利用才能充分實現。為此,檔案工作者要樹立“以用為本”的理念,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檔案的檢索和利用效率。這就要求在檔案整理階段,做好科學分類和規范著錄等基礎工作,建立便捷高效的檢索系統。
同時,還要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步伐,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檔案管理和服務水平,讓檔案利用更加智能、高效和便民。唯有安全與利用兩手抓、兩手硬,檔案工作才能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2.檔案保管的實踐策略
(1)環境控制與保護技術并重,確保檔案安全
檔案保管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環境控制和保護技術兩方面入手,全面確保檔案的安全與完整。在環境控制方面,要重點關注溫濕度、光照以及防塵等因素,通過科學設置和實時監測,將檔案存儲在最優環境中,最大限度地延緩檔案介質的老化進程。與此同時,檔案保管還需要運用先進的保護技術,針對不同檔案載體的特點,采取防霉、防蟲以及防酸等有針對性的措施,從內在結構上強化檔案的抗損性能。唯有將環境控制和保護技術有機結合,形成多層次和全方位的檔案安全防護網絡,才能真正實現對檔案的長久保存和永續利用。這不僅需要檔案部門的努力,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共同為檔案安全保駕護航,為傳承歷史、服務現實以及開創未來夯實基礎。
(2)制度建設與人員培訓相結合,提高管理水平
高效的檔案保管離不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專業的人員隊伍。管理制度是檔案保管工作的基石和指南。檔案部門要根據國家法規和行業標準,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檔案管理制度,對檔案收集、整理、保管以及利用等各環節展開全流程規范,明確崗位職責、操作規程以及應急預案等,為檔案安全提供制度保障。與此同時,檔案工作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有著較高要求。檔案部門要定期組織員工參加業務培訓和技能考核,引導員工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提高管理水平。通過以制度為約束,以培訓為抓手,以考核為督促,形成制度建設與人員培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為檔案事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和人才基礎。
(3)數字化轉型與信息安全并重,適應信息化發展
信息化浪潮給檔案保管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通過數字化采集、電子化存儲以及網絡化管理等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推動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時,數字化也為檔案的長久保存開辟了新的途徑,相比脆弱的紙質介質,電子檔案具有存儲容量大和檢索利用方便等優勢。然而,在數字化進程中也潛藏著信息安全的風險隱患。電子檔案更易受到惡意篡改、病毒人侵以及非法訪問等安全威脅,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可能造成檔案數據被泄露或丟失,后果不堪設想。為此,檔案部門在實施數字化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問題,加強網絡安全防護,健全數據備份機制,提高系統容災能力,構筑起檔案安全的“防火墻”。只有在數字化轉型和信息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才能真正實現檔案管理的現代化和科學化,更好地服務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
(4)跨部門協作與資源共享機制,構建檔案管理新生態
檔案管理工作不應是檔案部門的孤島作業,而需要建立跨部門協作與資源共享的新型管理生態。首先,檔案部門要主動打破部門壁壘,與政府各職能部門、科研院所以及企事業單位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形成檔案收集、管理和利用的協同網絡。其次,建立區域性檔案資源共享平臺,推動不同地區和不同層級檔案館之間的資源互通有無,實現檔案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最后,積極引人社會力量參與檔案管理,通過政企合作和產學研結合等多種方式,吸納社會資本和專業技術力量,提高檔案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和服務能力。此外,還要注重與國際檔案界的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方法,推動檔案管理的國際化發展。通過構建多方參與、優勢互補以及資源共享的檔案管理新生態,不僅能夠提高檔案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還能促進檔案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廣泛應用,最終實現檔案事業的創新發展和價值提升,為建設現代化檔案管理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三、檔案價值的鑒定方法
1.歷史價值鑒定法
歷史價值是衡量檔案價值的重要維度。在鑒定檔案的歷史價值時,需要將目光聚焦于檔案所記載的歷史信息,深入考察其真實性、完整性和重要性。真實性是檔案作為歷史證據的基本要求,只有真實可靠的檔案才能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完整性決定了檔案對歷史事件的再現程度,檔案記錄的信息越完整,對歷史研究的價值就越高。重要性則體現在檔案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人物以及制度等對歷史進程的影響深度。鑒定歷史價值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如對比檔案與其他史料,厘清檔案與歷史事實的關系;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展評審,聽取多方意見;將檔案置于特定歷史背景中考查,揭示檔案所反映的歷史規律。通過科學嚴謹的歷史價值鑒定,可以更好地發掘檔案的學術價值,為歷史研究提供翔實的文獻資料,推動歷史學的創新發展。歷史價值鑒定不僅是檔案工作的重要內容,還是傳承歷史和教育后人的重要途徑,需要持之以恒,不斷探索。
2.文化價值鑒定法
文化價值是檔案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檔案工作服務社會、弘揚文明的重要抓手。每一份檔案都凝結著特定時代的文化印記,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鑒定檔案的文化價值,就是要深入發掘檔案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揭示其在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獨特作用。這需要我們站在文化視角審視檔案,關注檔案與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及藝術文化等的關聯,挖掘檔案中所蘊含的文化要素和審美價值。同時,還要立足當下,思考檔案的文化價值如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如何為文化產業發展、文化遺產保護等提供有益啟示。鑒定文化價值要堅持以史為鑒、古為今用,將檔案中的優秀文化因子創造性地轉化為現代文明的營養,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歷史支撐。檔案工作者應提高文化自覺性,主動融入文化建設,在傳承創新中彰顯檔案的文化價值,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3.社會價值鑒定法
社會價值是檢驗檔案價值的關鍵標尺。檔案雖源于過去,但其價值卻體現在當下,要服務于社會發展的需要。鑒定檔案的社會價值,關鍵要看檔案能否為社會生活提供有益參考,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檔案工作者應跳出檔案看檔案,將檔案置于社會現實語境中考量,要主動對接社會需求,聚焦民生熱點,關注公共利益,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檔案支撐;要積極服務決策,主動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提供檔案信息,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檔案力量;要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推動檔案信息資源向社會各界開放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檔案的社會效益。鑒定社會價值不僅要立足當前,還要著眼長遠,善于從檔案中發現影響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為前瞻性決策、戰略性部署提供參考。還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不斷拓展檔案工作的新空間、新領域,持續提升檔案服務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4.經濟價值鑒定法
經濟價值是檔案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檔案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檔案的經濟屬性日益凸顯。如何挖掘檔案資源的經濟價值,已成為新時期檔案工作的重要課題。首先,鑒定檔案的經濟價值,要立足檔案的內在屬性,深入分析檔案所記錄的信息、知識以及經驗等對生產生活的指導意義,思考如何將檔案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緊跟時代步伐,主動對接市場需求,創新檔案產品和服務,拓展檔案資源的應用領域,在服務經濟發展中實現檔案價值的提升。最后,善于利用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檔案開發利用,探索檔案資源市場化運作的有效路徑,實現檔案事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還要加強檔案資產管理,建立科學的檔案經濟價值評估體系,為檔案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開發提供決策參考。鑒定檔案經濟價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檔案部門與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廣大檔案工作者應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不
斷拓展檔案工作的新境界。
四、檔案保管與檔案價值鑒定的關系
檔案保管與檔案價值鑒定是檔案工作的兩大支柱,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檔案保管是檔案價值鑒定的基礎和前提。只有通過科學完善的保管,確保檔案的真實、完整和安全,才能為檔案價值鑒定提供可靠的素材和依據。同時,檔案價值鑒定又是檔案保管的指南針和風向標。通過系統全面的價值鑒定,可以準確把握檔案的價值屬性,合理確定檔案的保管期限、利用方式等,進而優化檔案資源配置,提高檔案管理效益??梢哉f,檔案保管是價值鑒定的“根”,價值鑒定是保管工作的“魂”。在實際工作中,要樹立“保管為了利用、利用促進保管”的理念,堅持保管與鑒定并重,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通過強化檔案保管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為檔案價值鑒定奠定堅實基礎。通過創新檔案價值鑒定的理念、方法和機制,為檔案保管提供精準指導。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檔案保管與檔案價值鑒定是檔案工作的兩大核心內容,對于檔案事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未來的工作中,要繼續堅持科學的保管原則,創新實踐策略,加強檔案價值鑒定,不斷提高檔案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同時,還要加強與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合作,拓寬檔案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方式,讓檔案資源惠及更多民眾。相信通過不懈努力,檔案工作必將在推動社會進步與文明傳承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常強.淺談鑒定檔案價值的決定因素與方法[C]//南京康復醫學會.第七屆全國康復與臨床藥學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三):山東省濟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2024:211-214.
[2]谷玉華.科研檔案保管期限判定標準淺思[J].檔案天地,2023(05):53-56.
[3]趙吉梅.基于德爾菲法對檔案價值鑒定的研究[J].蘭臺內外,2022(36):69-70.
[4]劉宇.高校檔案管理與創新發展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22(06):168.
[5]武艷波.淺析如何利用相對價值標準檔案價值進行鑒定[J]農家參謀,2020(01):199.
作者單位:淄博市張店區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