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事關國家穩定、長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把“民族團結作為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甘肅省深刻把握并始終堅持這一“生命線”原則,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因地制宜,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實踐和經驗,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迎來新篇章。
截至目前,甘肅省獲國家民委命名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85個(其中示范區56個、示范單位29個),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示范區實現全覆蓋,甘南州本級和所有縣(市)示范區實現全覆蓋。自2012年始,甘肅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開展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和教育基地命名工作,截至目前,已命名九批共897個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其中示范區260個、示范單位637個),全省14個市(州)示范區實現全覆蓋;全省86個縣(市、區)命名74個,占86%;全省1357個鄉鎮(街道)命名142個,占10%。此外,各市(州)命名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2491個、教育基地139個、示范家庭843個。各縣(市、區)命名縣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5243個、教育基地20個、示范家庭3291個。
甘肅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由省委統一戰線工作(省委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組織實施,定期督查調研、通報進展、分析問題、研究對策。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印發了《甘肅省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3+7”(三個片區+“七進”活動)工作體系,構建起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四梁八柱”。
2019年,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綱”,甘肅省出臺了《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一廊一區一帶”行動方案》。“一廊”即河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走廊(嘉峪關市、酒泉市、金昌市、武威市、張掖市),現已更名為河西走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一區”即隴東南民族團結進步鞏固區(天水市、平涼市、隴南市、慶陽市),現已更名為隴東隴南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區。“一帶”即沿黃河—洮河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帶(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白銀市、蘭州市、定西市),現已更名為沿洮沿黃民族團結進步創新區。
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作為創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和衡量標準,構建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在國民教育方面,堅持大中小幼一體化推進,全省7366所大中小學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思政教育必修課程。在黨員干部教育方面,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省一級干部教育培訓計劃,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社會主義學院的主體班次教學安排,列入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在社會教育方面,把每年5月確定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連續21年開展宣傳月活動。
健全共建機制,開展共建活動。“一廊一區一帶”各片區結合區域特點、工作實際,創新開展聯創共建工作。建立片區市(州)輪值機制,每年由一市(州)牽頭,負責制定年度實施方案,落實聯席會議、信息共享、互觀互檢等制度,按年初部署、年中督導、年底總結的步驟推進工作。創新方式載體,提升創建成效。全省各地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為創建工作的重要職責任務,不斷拓展領域、創新載體,推動創建工作提質增效。拓展領域促深化,比如,2022年,甘肅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活動的指導意見》,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實踐內涵。拓展思路創品牌,在全國首創開展“紅石榴”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示范創建活動,2024年命名了第一批全省示范單位69個。
甘肅省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于2021年制定出臺了《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測評指標(試行)》,除了規定動作外,甘肅還結合“一廊一區一帶”行動計劃,在測評指標上聚焦主線任務,設置“融”的目標和內容,做到分類指導,各有側重。2024年1月,國家民委修訂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測評指標體系(試行)》,甘肅進一步突出主線要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效作為核心評價標準,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升級版”。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堅持把“融”的標準和導向貫穿創建工作全過程,樹牢“融”的理念、突出“融”的導向、健全“融”的機制,持續推動創建工作同黨的建設、鄉村振興、生態保護、平安甘肅建設、雙擁模范創建等深度融合、一體推進,通過創建工作把主線導向、主線要求、主線任務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構建全社會共創共建的工作格局。
強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的典型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變“授牌命名”為“持續性賦能”、化“靜態典型”為“動態引擎”。充分發揮全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的示范帶動作用,廣泛開展“互觀互學互鑒”和“爭先進、創一流”活動,進一步提升地方和部門鞏固提升和示范帶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了各族群眾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聯創共建可以促進創建工作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是破解資源分散、載體虛化等難題的關鍵路徑。通過跨區域、跨部門、跨主體協同,甘肅全面提升民族團結進步聯創共建質效,還需要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想,按照“片區抓溝通協調、市級抓謀劃督導、縣區抓創新落實、基層抓亮點典型”的思路,縱深推進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一廊一區一帶”行動,推動聯創共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為切實提升甘肅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效能,需加快修訂《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命名辦法(試行)》(甘族發〔2020〕55號),推動創建工作深度規范化、制度化轉型,促使創建活動重心下沉、融入日常、常態長效。特別是強化系統性政策保障,為基層創建提供堅實支撐,建立健全動態管理與獎懲激勵機制,嚴格實施退出與激勵措施,有效解決“牌子到手,創建到頭”的困局和心理。
甘肅省需結合全省創建工作實際,修訂完善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測評指標體系。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結合地方工作實際,推動創建工作同黨的建設、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構建全社會共創共建的工作格局,堅持把“融”的標準和導向貫穿創建工作全過程。
基金項目: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2024年創新工程科研項目“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授榮現狀的調查與研究”(項目編號:2024ZCQN1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