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然而,在過去的教育體制下,小學英語作業往往存在著作業量過多、重復性高、缺乏創意等問題,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學業壓力。隨著2021年國家提出了“雙減”政策,對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提出了具體意見。“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降低教育競爭的壓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化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理念。未來,我們的學生將要面對的不是書面習題怎么做,而是走出課堂后,真實情境下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隨著“雙減”和新課改的落地,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與實施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要求。筆者,分析本模塊的單元大觀念和作業目標分析,并結合實例闡述作業的設計與實施。
一、立足實際展調查
為了更好地“因地制宜”對作業進行設計與實施,筆者對本校三年級81名學生進行了一次英語學習具體情況調查。通過本次問卷調查了解本校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以及他們對當前英語教學的看法和需求,從而筆者能更有針對性地設計小學英語作業。調查結果顯示,第一,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較高興趣,但仍有 23% 的學生表示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一般,2.56% 的學生對學習英語缺乏興趣。第二, 30% 的學生在三年級剛剛開始學習英語已經感覺困難,而學生覺得學習英語中最大的困難是不會用所學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第三, 85.9% 的學生都能意識到了解模塊整體的主題意義能對英語的學習起到助力。因此,作業設計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重復練習;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應多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如何對作業進行優化設計已迫在眉睫。
二、“三招九式”設作業
筆者根據張雪芳所寫的《三元素作業設計路徑》數學作業設計中提到:集“趣,宜,靈”于一體的“三元素”作業設計路徑,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能,提升學力。
(一)第一招:趣
沉浸式作業,突顯作業的“詩情畫意”。首先,沉浸式作業通過創造一個真實情境,讓學生身處英語語言環境中。例如,可以設計一個角色扮演的作業,模擬對話、游戲等,在第三、第四課時的作業設計中,布置學生先聽再跟讀課文錄音,然后與同桌完成練習后分角色表演。這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讓他們在情境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和實用性。
此外,沉浸式作業也可以通過藝術形式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本模塊每一個課時都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聽唱、自編歌曲作業。第五課時綜合體驗課的作業設計中,學生能聽出歌謠中的水果單詞并填寫,最后能有節奏地唱出歌謠。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聽音填詞和韻律跟唱的方式檢測學生對水果詞匯的掌握。
操作式作業,跳出作業的“紙上談兵”。操作式作業是一種注重實踐操作和運用的作業形式,在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如設計一道口語表演,讓學生自編對話并表演。在第三課時作業,設計水果派對情境,借助語言框架編寫分享、品嘗水果的對話;在第四課時作業,設計自己的水果店,寫出售賣、購買水果對話,并分角色進行表演。這樣的作業不僅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探秘式作業,權衡作業的“與時俱進”。與傳統的填空、選擇題相比,探秘式作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能力,因此應該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需求。本案例中的每一個課時的作業都可通過掃二維碼獲取在線資源。
(二)第二招:宜
爬坡式作業,讓作業難度收放自若。在作業設計伊始,先對三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教師可根據調查結果合理地設置作業的難度。通過設置漸進式的難度,讓學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自信心。
彈簧式作業,讓作業數量伸縮自如。為了實施彈簧式作業,本案例采取兩種策略:第一,定期與學生進行反饋和評估,根據結果來調整作業的難度和數量;第二,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內容,增加學習積極性。
套餐式作業,讓作業形式張弛有度。小學英語學習中,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存在差異,有些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的練習來鞏固基礎,而有些學生則需要更有挑戰性的任務來拓展學習。通過套餐式作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不同難度和類型的題目。本案例中全部的課時作業設計都是采用“套餐式”,適應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時間安排,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第三招:靈
開放式作業,打破作業的“非此即彼”。傳統作業通常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缺乏思考和創造的空間,而開放式作業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筆者的案例中,每一個課時都設計了開放性的作業,如創編分享品嘗水果對話、售賣水果對話、繪本故事、介紹自制的水果沙拉等,從鞏固核心詞匯、由詞到句、由句到篇的內化
關聯式作業,尋覓作業的“藕斷絲連”。關聯式作業的核心理念是“藕斷絲連”,即在作業中通過關聯不同的知識點和技能,從而形成全面的知識網絡。在筆者的案例中,引入數學、美術和綜合實踐學科的內容,讓學生在實際中應用英語知識。在第四課時中,布置設計并畫出自己的水果店,運用數學學科知識幫助創編售賣水果的一系列對話;在第五課時布置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水果沙拉,寫上對應的單詞,在此基礎上能用英語對自己的水果沙拉的顏色、味道等進行描述,并鼓勵學生回家后能通過實踐操作制作自己的特色水果拼盤。
融合式作業,步入作業的“你中有我”。融合式作業是指將不同學科或不同知識點的內容融合在一起,通過交叉學習和綜合應用,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全面發展各方面的能力。傳統的作業布置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的學習情緒。而融合式作業通過將不同學科或知識點的內容融合在一起,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意義,提高學習效果。
三、結語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例如,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教師的教學負擔較重,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設計和評估優質的作業。這可能導致一些作業缺乏創意或針對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另外,一些學生可能存在拖延癥,缺乏自律和計劃能力,導致作業完成時間不合理。同時,家長對于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態度和管理方式,這也會對作業的質量和效果產生影響。我們可以引入家長反饋機制,鼓勵家長參與到作業設計的評價當中,加強家校聯合作用。此外,還可以多參加專業培訓,參考優質現成的作業模板,掌握高效設計作業的技巧等。
參考文獻:
[1]張皎.全面育人,建構立體作業體系一“雙減\"視野下的小學數學作業管理與設計[J].華人時刊(校長),2022(10).
[2]張雪芳.小學數學“趣·宜·靈”三元素作業設計路徑[J].小學教學(數學版),2022(04).
[3]何正福.“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課外作業布置策略[J].校園英語,2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