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單元教學需要系統設計方案,作業作為單元教學的重要一環,應是核心素養的重要落腳點。然而,當前作業設計存在機械訓練內容偏多、課時作業缺乏邏輯關聯、跨學科融合不足等問題,這導致學生綜合素養發展受限,部分學生甚至喪失學習興趣。為此,我校英語教研組積極探索,設計情境任務,將作業轉化為跨學科實踐平臺,為孩子們全面發展搭建橋梁。
目標定位:雙線融合的素養導向。基于對校情和學情的分析,教研組從跨學科作業的目標、形式以及評價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與實踐。作業設計目標的精準性依賴于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確定。在進行跨學科作業設計時,教師要深入分析單元主題和教學目標,明確英語學科在該單元中需要培養的知識與素養目標,尋找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跨學科知識點,確定綜合目標。
形態創新:實踐性任務設計。活學活用,布置項目式作業。圍繞單元主題設計項目式作業,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與技能開展項目研究,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1 My Day這一單元時,教師延伸單元主題,設計了 21 Days Sunny Sports Time Plan項目式作業。學生運用英語、體育和綜合實踐等學科知識與技能,既鍛煉了英語語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還提高了體育鍛煉和健康管理的意識。
學以致用,布置探究式作業。探究式作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例如,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4 What time is it提出的問題是:什么是時差?不同國家之間對應的時差值是多少?學生需要了解時差的概念及產生的原因,通過調查、分析、交流等方式完成探究任務,記錄探究成果,并用英語進行匯報展示。
走進生活,布置體驗式作業。結合單元主題,設計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解決問題。在學習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 Shopping單元時,教師設計了“兒童節小小采購員挑戰賽”體驗式作業,通過參與“物品采購計劃師”和“超市探秘行動”等任務,深化對英語特定詞匯的理解,培養學生財商意識與節儉觀念。
評價革新:多維評價體系構建。跨學科作業從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家長輔助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構建過程表現、能力發展、情感態度三維評價體系,實現從單一評判向多元評價的轉變。教師從學生英語表達的準確性、內容的豐富性、設計的合理性、小組合作的協調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學生自評時,從遇到問題時的態度與解決方法、對英語和其他學科知識的運用情況等方面進行反思總結;小組互評時,大家評價其他小組作品的優缺點并提出改進建議;家長可以評價孩子在家中完成作業的具體表現和實際成果。
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的小學英語跨學科作業設計,打破了學科壁壘,重構了作業生態,為學生搭建起充滿探索樂趣的學習場域,幫助其獲得更具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學習體驗。實踐表明,當知識回歸生活,當學科打開邊界,教育溫暖的光芒便會自然流淌。
(作者單位:中山市麗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