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市慈善總會會長 徐國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健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體系,強化基層應急基礎和力量,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應急慈善是《慈善法》規定的慈善活動的一項主要內容,是蘇州市慈善總會近幾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從抗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到馳援河南抗擊水災,從京冀抗洪賑災到支持宿遷、鹽城抗擊龍卷風災,從緊急援助甘肅積石山抗震到援助南方抗洪救災,再到今年初支持西藏日喀則地震災害救助我會都積極響應、及時行動,第一時間擔起應急慈善使命,傳遞蘇州慈善救助的正能量。
我們開展應急慈善工作,主要是努力做到四個堅持。
一、堅持思想引領,緊緊依靠黨和人民
應急慈善工作承載著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民政部門的指導監督下,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應急慈善救助,確保總會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我們開展應急慈善救助工作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戰略高度,就應急管理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觀點。每當發生災害,習近平總書記總是在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最關心的就是受災群眾的安危冷暖,要求妥善安置好受災群眾。每當災情發生時,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第一時間動員愛心企業和社會組織募捐款物,為災區群眾送去溫暖。
蘇州人民的大愛精神和愛心行動,為我會參與應急慈善救助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蘇州慈善文化源遠流長,從“江南圣賢”言偃秉持“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念,到范仲淹創辦范氏義莊,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經過兩千多年的繼承發展,仁愛思想已經成為蘇州人民的精神底色。每當發生災害事故,蘇州人民都與全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自發地為災區群眾捐款捐物,以實際行動踐行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
二、堅持依法依規,制定落實配套制度
我們開展應急慈善救助始終堅持依法依規,制定配套制度,確保工作有序開展,一是以法律法規作為參與應急慈善救助的行動指南。新修改的《慈善法》專門設立“應急慈善”專章,第七十條規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建立協調機制,明確專門機構、人員,提供需求信息,及時有序引導慈善組織、志愿者等社會力量開展募捐和救助活動”。第七十一條規定“國家鼓勵慈善組織、慈善行業組織建立應急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協商合作,提高慈善組織運行和慈善資源使用的效率”。這為我們開展應急慈善救助提供了法律依據。《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支持、引導紅十字會、慈善組織以及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應對突發事件”。2024年《蘇州市慈善促進條例》正式頒布,規定“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應急慈善活動納入突發事件應對體系,健全慈善領域應急預警響應機制,統籌各類應急慈善力量,及時有序引導慈善組織、志愿者等社會力量開展募捐和救助活動,提升應急慈善活動的效率和水平”。我會嚴格依照《慈善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和《江蘇省慈善條例》《蘇州市慈善促進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應急慈善救助的指示要求,及時開展各類應急救助活動,使慈善真正成為應對大災大難的有力有效的民間力量,更加高效有序地開展救援工作。
二是結合實際制定落實應急慈善救助制度。為落實《慈善法》關于“鼓勵慈善組織、慈善行業組織建立應急機制”的要求,我會結合實際制定了應急救助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應急慈善救助機制。制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依法依規、分工明確、及時精準、多元參與、公開透明,并就應急響應原則、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組建、慈善募捐規范、管理慈善款物、合理使用慈善財產、應急物資儲備、志愿服務隊伍、總會各部門分工、信息公開透明以及嚴格監督管理等各方面作出了全面細致的規定。保障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即刻評估災情,制定救援計劃,發出募捐倡議,以“線上 + 線下”模式,號召社會各界捐款捐物。在制定過程中,我們召開應急慈善救助制度征求意見座談會,請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氣象局、市地震局、市民政局等相關部門給予指導。
三、堅持精準高效,救助更加有力有效
每當災難來襲,我會都將“精準救助”作為工作基本要求,從緊急籌募救援款物到深入災區現場發放,從跨區域的災區救援到跨行業的資源合作,迅速響應,精準高效開展救助。
精準對接受災群眾需求。我會建立重大事件應急響應機制,第一時間評估災情,制定救援計劃,發出募捐倡議,堅持以最快速度備案上線,提高籌款效率。2024年南方發生洪澇災害時,我會迅速響應,聯合蘇州弘化社慈善基金會,僅在24小時內,就完成了“蘇城馳援南方抗擊洪災”慈善項目的備案并上線。上線六十天內,網絡籌款264.4萬元,參與人次3.2萬。同時,積極對接災害發生當地的政府部門或官方救援機構,制定詳細的物資采購計劃,派出志愿者認真核對名單,確保物資準確無誤送達受災群眾。募集善款全部用于采購生活必需品、過渡安置用品等,及時送抵湖南、安徽、福建、廣西、江西的有關受災地方。
廣泛動員各行各業力量。慈善組織力量有限,黨和人民力量無限。我會與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醫療機構、鄉村社區和其他慈善組織緊密合作,線下籌款和網絡籌款相結合,動員社會各界慷慨捐贈。在2020年開始的抗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斗爭中,蘇州社會各界紛紛慷慨解囊,全市捐贈抗疫款物總價值12.88億元。其中,市、縣兩級慈善總會募捐款物4.08億元,紅十字會系統募捐款物1.6億元,恒力集團捐贈款物2.2億元,波司登集團捐物價值3億元,其他企業和基層慈善組織捐贈款物2億元。2021年,蘇州市社會各界為援助河南防汛救災捐款物超1.1億元。沙鋼集團捐款6000萬元,市縣兩級慈善總會捐款5839.33萬元,其中,市慈善總會募集善款1280.42萬元(線上籌款1088.65萬元,線下募捐191.77萬元),募集款物全部及時用于為災區購買救援和生活物資。2022年,四川瀘定突發地震,我會第一時間上線“蘇城馳援四川地震”項目,三天內籌款100余萬元,資金全部購買應急救援物資,運往受災地區。2023年,北京、河北等地暴雨,總會緊急上線“馳援京冀緊急救助”項目,籌款549.86萬元,受捐款物全部及時用于北京、河北抗洪救災。2023年,為支援宿遷鹽城抗擊龍卷風,市慈善總會迅速向兩地各捐贈50萬元。2023年,甘肅積石山發生地震,總會及時上線救援項目,募集617.67萬元。今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蘇州各界慈善力量迅速行動,波司登集團火速啟動應急援助機制,從西南倉庫緊急調配價值1000萬元的御寒物資,疾馳送往日喀則定日縣。蘇州市慈善總會向西藏自治區慈善總會捐款100萬元,為抗震救災和重建家園貢獻力量。同時,沙鋼集團捐贈500萬元,中億豐控股集團捐贈100萬元,助力定日縣抗震救災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23日,蘇州愛心企業與人士累計捐贈款物1774.77萬元,切實用實際行動傳遞慈善的溫暖與力量。
同時,整合各行各業的力量,建立覆蓋更加全面、實施更加精準的救援網絡,注重發動專業救援隊伍和志愿者,積極與市退役軍人志愿服務總隊、藍天救援隊和市消防救援支隊、市紅十字救援隊等加強對接,在抗洪搶險、地震救援等活動中充分發揮專業力量,形成強大的救助合力。此外,助力建立基于公益AED設備、急救志愿者體系和應急救援調度系統的公共應急模式,促進公民急救能力提升。為救援隊伍、醫務人員、社區工作者、快遞員等一線工作者群體購買慈善保險,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四、堅持陽光慈善,保障信息公開透明
公開、公平、公正、公益是慈善事業的價值追求。我會始終嚴格按照《慈善法》和《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時做好項目備案,堅持“快進快出”。按照捐贈人意愿安排使用定向捐贈款物,非定向捐贈款物則根據當地防控指揮部發布的需求信息使用。舉辦專業培訓班,強化應急慈善救助行為規范。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及時在慈善中國、騰訊公益、蘇州慈善網等平臺公示捐贈款物使用明細和項目實施情況。在應急慈善救助項目結束后,邀請審計部門對項目進行專項審計,并予以公示,均得到審計部門的肯定。
越是危難時刻,越顯責任擔當。蘇州市慈善總會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更好發揮慈善在應對重大災難、兜好民生底線、助力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貢獻更多慈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