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和《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準確把握社會智能化轉型趨勢,發揮標準化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深化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中央網信辦秘書局、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近期聯合印發《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標準化指引(2025版)》(以下簡稱《指引》)。
《指引》旨在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標準研究制定、實施反饋、優化完善的工作機制,建成覆蓋智能技術主要社會應用場景、有效保障技術全生命周期良性健康發展的標準體系,從而適應技術創新需要、滿足產業發展需求、支撐智能社會建設,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指引》提出了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的基本原則和要求,明確了常見智能技術應用場景、社會影響及其觀測評估指標,規定了人工智能社會實驗的一般程序和要求,構建了包括基礎通用、發展與治理原則、場景應用、技術和方法、效果評價等五部分內容的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標準體系,為各地方、各部門、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開展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提供技術支撐和規范指引。
15部門聯合發文!“中國標準化”成為國標宣貫重要平臺
為推動國家標準有效實施應用,更好發揮標準引領作用,2025年6月3日,國家標準委、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5個部門共同印發《關于加強國家標準宣傳貫徹服務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要求,創新宣貫舉措,豐富宣貫形式,宣傳國家標準發布和實施信息,解讀國家標準技術要求,推動標準宣貫與經營主體需求精準對接,促進經營主體知標用標守標,為助力經濟回升向好,加快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指導意見提出,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大統籌協調力度,開展調研評估和工作指導,征集國家標準宣貫先進經驗和特色做法,遴選典型案例和優秀作品,在國家標準委門戶網站、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中國標準化”公眾號等平臺展示推廣,推動各方切實做好國家標準宣貫工作,營造標準化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這是部委級政策文件中首次將“中國標準化”公眾號列為國家標準宣貫工作的展示平臺,明確賦予其推廣先進經驗、特色做法、典型案例和優秀作品的職能。
“中國標準化”微信公眾號是《中國標準化》雜志社(以下簡稱中標社)新媒體矩陣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標準化”官網、微博號、今日頭條號、抖音號、視頻號等平臺協同發力,共同構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新媒體傳播體系。作為由市場監管總局主管、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與中國標準化協會共同主辦的國家級媒體,中標社秉持“標準中國的記錄者、中國標準的推動者”宗旨,多年來深耕標準化領域,以專業、權威、公正的理念,為行業提供精準知識服務。此次中標社官方微信公眾號被寫入指導意見,既是對過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全新使命的賦予。
國家標準的有效宣貫對于經營主體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中標社將充分發揮自身傳播優勢,依托五本期刊及新媒體平臺資源,持續推送權威、準確、及時的國家標準信息;聯合各方專家、機構,打造深度與廣度兼具的專題報道和專業分析,助力經營主體在市場競爭中借助標準化力量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國牽頭3項電力儲能國際標準發布
近日,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電力儲能領域《電力儲能系統第2一3部分電力儲能系統運行性能測試》《電力儲能系統第3一200部分電化學儲能系統設計原則》《電力儲能系統第4一2部分電池故障的環境影響評估》3項國際標準正式發布,從即日起正式施行。這3項國際標準充分考慮了電力儲能系統的應用需求,分別明確了電力儲能系統的運行性能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電池系統的故障及環境影響評價方法、電化學儲能系統的工程案例及設計要求,將成為全球制造商、用戶及第三方機構進行產品研發、工程設計和系統運行的重要依據。這些國際標準還有利于提高我國電力儲能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標準化水平和產品質量水平,對于提高電力儲能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電力儲能是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升系統靈活調節能力與促進新能源消納水平的關鍵支撐技術,對實現“雙碳”目標和能源轉型至關重要。
截至目前,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力儲能系統技術委員會(IEC/TC120)共發布國際標準17項,其中由我國牽頭完成6項,在全球電力儲能國際標準化領域處于領跑地位。
從“產品出海”到“標準出海” 兩項壓縮機國際標準填補領域空白
6月12日,ISO制冷壓縮機國際標準全球發布會在珠海舉行。由我國主導制定的兩項壓縮機國際標準《容積式制冷壓縮機性能評價》與《離心式制冷壓縮機性能評價》的全球發布,填補了國際標準在容積式與離心式制冷壓縮機性能評價領域的空白。
壓縮機作為制冷設備核心部件,高能耗的壓縮機大規模應用為碳排放帶來了極大壓力。據了解,《容積式制冷壓縮機性能評價》標準適用于家用空調熱泵機組、冰箱、熱泵熱水器、冷凍冷藏及除濕機產品,《離心式制冷壓縮機性能評價》標準適用于舒適性離心冷水機組、數據中心離心冷水機組、冰蓄冷及熱泵離心冷水機組。
兩項國際“新標準”為全球制冷壓縮機的能效評價提供了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推動行業向規范化、高效化方向發展。
新版公共場所衛生檢驗方法系列國家標準發布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公共場所衛生檢驗方法第1部分:物理性指標》(GB/T18204.1—2025)等6項國家標準。該系列標準由國家疾控局組織修訂,將于2025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近年來,公共場所衛生安全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一2030年)》提出的“建設健康環境”有關要求,本次標準修訂重點解決大家關心的商場、泳池、酒店等場所衛生安全問題,主要有三大變化:一是檢測項目更全面,新增9類健康指標檢測,包括新風量和自然采光系數等空氣流通方面指標,甲醛、 PM2.5 、放射性氣體氫等有害物質限量指標,泳池水消毒效果、軍團菌(可能引發嚴重肺炎的細菌)、β -溶血性鏈球菌(常見致病菌)等病菌防控相關指標。二是檢測技術更先進,升級了用于空調管道細菌檢測等的設備要求,淘汰了二氧化碳容量滴定法、甲醛氣相色譜法等方法。三是管理要求更規范,按照公共場所衛生監測共性技術需求,統一調整了各類公共場所衛生監測頻次、樣本量與采樣、公共用品用具監測樣本量、樣本運輸等內容。
該系列標準的發布實施,將進一步規范我國公共場所衛生指標相關現場采樣、檢測檢驗方法的技術要求,為提升檢測機構檢驗結果的精密度、準確度和可比性提供技術支撐,讓我們身邊的公共場所更安全、更健康。
摩托車安全系列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一批摩托車強制性國家標準,涉及燃油箱、燈光、圖形符號等領域,將在加強摩托車產品質量監管、維護消費者出行安全、促進車輛更新換代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該批標準將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新標準進一步提高了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新增燃油箱耐壓、翻轉以及非金屬油箱的滲透性試驗等項目,確保燃油箱的燃油泄漏和滲透水平在安全范圍內。同時,新標準還進一步嚴格對燃油箱的裝車要求,避免因燃油滴落在排氣系統或發動機等高溫部件上導致危險事故發生,為保障摩托車駕乘人員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標準支撐。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光信號裝置》《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道路照明及光信號裝置的安裝規定》等摩托車燈光新標準,充分考慮了摩托車燈具行業的新技術、新產品,不僅進一步提高了照明和信號燈的安全水準,還擴大了可安裝的信號燈種類范圍。標準實施后,消費者將能夠選購到帶有晝間行駛燈、彎道輔助燈、緊急制動燈、追尾警告信號燈、踏步燈等新型燈具的摩托車。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圖形符號》新標準補充了電動摩托車相關圖形符號,新增了晝間行駛燈、自動啟停、胎壓報警、低電量提示等圖形符號,將為國內摩托車產品更新換代提供依據,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也將助力我國摩托車產品適應全球市場要求,加快“走出去”步伐。
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發布系列適老化居家養老團體標準
走路易摔跤、洗澡易滑倒在老年人的居家生活中,風險處處可見。精準解決好困擾居家老年人的各種“小問題”,才能寫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大文章”。
近日,中國老齡產業協會批準發布《居家適老家具與收納基本要求》《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建材通用要求》《居家適老化智能產品及適配基本要求》《老年居家輔具及適配基本要求》和《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施工技術標準》5項團體標準。這些標準涵蓋家具、建材、智能產品、輔具及施工技術五大領域,明確了產品設計、選材適配、施工規范等具體要求。
《居家適老化智能產品及適配基本要求》建立分層分類體系,將智能設備細分為安全報警、健康管理、輔助照護、環境設施和生活服務五大類,并針對不同老年群體設計差異化解決方案,比如,為認知障礙老人定制定位監護系統預防走失,實現“技術適老”與“需求精準”的深度耦合。
《居家適老家具與收納基本要求》提出,將收納體系納入適老范疇,針對門廳、廚房等高頻場景制定精細化規則。
值得關注的是,該系列標準構建了全周期 + 全要素的立體化適老框架。時間維度上,覆蓋60歲健康老人至失能階段,差異化設定環境參數;空間維度上,融合建筑、材料、智能等多領域技術,例如,在光環境設計中,結合老人視力衰退特點,要求臥室至衛生間設置自動感應夜燈,廚房操作臺配備局部照明,實現從“單一設施改造”到“系統性環境重構”的升級。
全國首個核工業國家級標準應用試點落地北京亦莊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二批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名單,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企業中核控制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控制)的“核設施DCS裝備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入選。這是全國首個核工業領域國家級標準應用試點項目,項目建設完成后將有效助力我國核電產業邁入“智造新時代”。
據了解,國家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旨在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相關部署,發揮標準支撐引領作用,推動制造業企業運用標準化方式組織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形成一批標準化、高水平的系統解決方案。2022年至今,我國已開展兩批次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遴選,共計135個項目入選。本批次全國共76個項目入選應用試點,其中北京市2個,1個在經開區。
核電廠數字化儀控系統(DCS)被稱為核設施的“大腦”和“數據中心”,就像人的神經系統一樣控制著核電廠的安全運行。“核設施DCS裝備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將依托中核控制在核工業DCS研發設計和智能制造領域的深厚積淀,通過數字化協同設計、智能裝配、自動化測試及智能倉儲等新技術的應用,建設全程可視化的“透明工廠”,助推核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化”升級。同時創新性融合智能制造和核工業數字化控制系統等標準,形成適用于核設施DCS裝備制造的標準集群。
該試點的落地,不僅是核工業智能化升級的重要一步,更是北京亦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首都高精尖產業的主陣地,北京亦莊已匯聚了覆蓋新能源汽車、機器人、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的裝備制造領軍企業,加速構建“基礎研究 + 技術攻關 + 成果轉化”的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