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上去了不想下來,下來了不想上去,每天都為出門惱火?!敝貞c市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趙家山社區居民何昌明家住8樓,今年73歲,爬了20多年樓梯,他越來越力不從心。
最近趙家山社區正在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何昌明家所在的單元率先完工,他逢人就講這個好消息,還拉著鄰居過來體驗電梯。
趙家山社區老舊小區里住的老年人居多,樓梯讓很多人“出門難”。
“舉步維艱?!壁w家山社區居民謝飛這樣形容她家的爬樓窘況。她家住4樓,她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中雙腿骨折,導致一級殘疾,不能下地行走?!懊看嗡鲩T都得請物業或者社區的工作人員幫忙抬下去,特別麻煩?!?/p>
何昌明今年73歲,體力也是一天不如一天?!皠偘岬竭@個小區的時候,我一口氣能爬上八樓,現在我爬一趟得歇三四次,再過幾年估計就爬不動了?!?/p>
趙家山社區黨委書記何軍對民生周刊記者說,老人上下樓難,遇到買菜或拎東西上下樓,就更費勁了。很多老人因為上下樓困難,干脆放棄下樓,成為“宅老”。
2017年,重慶市九龍坡區出臺了《老舊住宅增設電梯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九龍坡區城鎮范圍內、4層及以上未納入征收范圍和拆遷計劃的老舊住宅,有條件的可以增設電梯。
“我聽到這個消息很激動,馬上開始行動?!焙尾髡f,他按照政策要求準備好了自己家的材料,還作為居民代表去跟單元里的其他鄰居溝通。
那時政策要求老舊住宅增設電梯必須業主自愿,并且應當經本單元內100%的業主同意。何昌明在一樓住戶那里碰了釘子,不管怎么軟磨硬泡,他們就是不同意。
蔡翠紅家也住八樓,她急切地想裝電梯,但是她所在的單元一樓、二樓住戶都不同意,“我去找他們,他們都不開門,隔門溝通”。
蔡翠紅和其他住戶想過很多辦法,比如他們提出安裝電梯時一樓、二樓住戶不用出費用,還可以平分國家補貼,但還是被拒絕了。
“他們不想裝電梯,主要是因為住的樓層低,根本不需要電梯。”何昌明說。
6年來,何昌明一直沒有放棄,他積極地跟鄰居溝通,社區和物業工作人員也幫忙協調。2023年6月,他終于征得大部分單元住戶的同意,并且走到了增設電梯公示環節,但最終還是因為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沒有通過。
正在何昌明等老人一籌莫展的時候,九龍坡區調整了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政策,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帶來了轉機。
2024年11月,新版《重慶市九龍坡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實施方案》發布,不再強制要求100%業主同意,執行更靈活的表決規則。
“現在只要三分之二的業主同意就可以了?!焙尾骺焖傩袆?,因為有了之前的溝通基礎,他們單元很快達到了申請要求,今年1月6日開始公示,順利通過。
借著政策的春風,很多居民開始籌劃起電梯安裝的事情,但有些單元則沒有那么順利。蔡翠紅家所在的單元就遲遲不能達成統一意見?!坝行┤藫碾娞萦绊懰麄兗也晒猓瑩碾娞葸\行帶來噪聲、影響樓體安全,還有人擔心安裝電梯泄露家里的隱私?!辈檀浼t說。
“我們會上門幫助居民溝通,如果溝通不暢,也會請那些反對的居民到社區、街道,請相關職能部門的人為他們答疑解惑,解讀政策?!焙诬娬f。
比如,給不同意安裝電梯的居民出示加裝電梯的安全評估書,幫助他們制定減少噪聲的電梯安裝方案。
考慮居民的意見和住宅樓的條件,每個單元安裝的電梯都有所不同。有的單元加裝了標準電梯,有的單元因為條件限制,加裝了定制電梯。
“現在趙家山社區的老舊小區有7部電梯已經裝好,還有6部電梯正在安裝中。”何軍說。
在九龍坡區文化七村39棟樓前,民生周刊記者見到了新裝的電梯,一條走廊從居民家門口延伸至電梯口,走廊兩邊裝上了護欄。
“現在我在樓下按一個鍵,十幾秒鐘就能到家?!焙尾鳂泛呛堑卣f。
自從安裝了電梯后,謝飛的丈夫每天都下樓活動?!艾F在是無障礙出行,他每天自己坐輪椅下去幾趟,心情都好多了?!敝x飛說。
隨著老舊小區加裝的電梯投入使用,電梯維保及安全管理成了居民和社區管理者關心的重點問題。
“我們增設了一個電梯安全管理崗位,24小時輪流值班。”重慶渝潤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經理羅全說。
羅全介紹,電梯加裝期間,物業已經加強了日常管理,每天定期巡邏,確保電梯公司嚴格按照居民約定的方案施工。此外,每季度組織一次電梯應急預案演練。
何軍對民生周刊記者說,趙家山社區已經組織了幾次活動,向居民普及電梯安全使用知識,倡導文明乘梯,并讓居民參與監督。下一步,社區還會聯合相關部門組織培訓,提升物業公司在電梯方面的標準化管理水平。
“遇到電梯故障,我們的物業值班人員能在10分鐘內趕到現場進行救援。如果物業管理人員處理不了,電梯公司的維修人員也能在半小時之內趕到現場。”羅全說。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之后,日常管理、風險管控、維修保養、隱患排查等工作一樣不能少,何軍深感責任重大,“我們會跟居民、物業、電梯公司等多方力量一起,確保電梯安全運行”。
據九龍坡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統計,截至2024年底,九龍坡區支持老舊住宅加裝電梯230部,財政累計補助資金5584萬元,解決了老舊住宅電梯加裝過程中的籌資難題,深受居民歡迎,電梯成了老舊小區的“幸福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