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S23;F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31(2025)14-0142-03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4.033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Wuwei City
LIN Huaqin WUTao
(Wuwe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Wuwei 2383Oo, China)
AbstractThecurrent situationof its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developmentand thechallenges faced in Wuwei City,Anhui Province were analyzed,and targe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Inrecent years,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full-processmechanization demonstration bases,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entities,addressing the shortfalls in mechanized rice planting and transplanting,and implementing 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researcharea hasachievedcontinuousgrowth in its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stock,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level of cultivation,planting,and harvesting formajor crops,and optimized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structure toward large/medium-sized and intellgent directions.However,therearestillareas for improvementinits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scale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profesionalserviceorganizations,thequalityand skilllevelsof practitioners,township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agement service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rvice systems. Based on this,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strengthening policysupportand demonstration guidance to foster andexpand specialized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organizations;enhancing personnel trainingand schoolenterprisecoperation to improve service capabilities;optimizing staffing and training while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leve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agement agencies;and promoting cross-regional operation collaboration and service guarantees to consolidate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rvice systems.These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trengthening strategies .
Keywordsagricultural machiner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service system;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關鍵支撐,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姚燕等2研究提出,復雜多樣的地形地勢決定了農業機械使用上的多樣化。朱沙旭等3針對畢節市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日常作業質量監管、加大耕地宜機化改造、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建設培育、加快補齊農機裝備短板等建議。王金麗4探討了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路徑,提出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應全面覆蓋裝備水平、作業水平、效益水平、勞動力資源水平、服務水平等多個維度,并結合數字化技術應用和綠色環保等關鍵指標。當前,關于機械強農的研究多聚焦宏觀政策解讀、技術路徑探索及典型區域經驗總結,針對區域尺度的實踐案例研究仍需進一步深入。
近年來,安徽無為市在機械強農工作推進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建立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培育農機服務主體、補齊育插秧機械化短板、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措施,提升了農機服務能力、擴大了農機服務覆蓋范圍,增強了水稻、小麥、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服務水平。本文結合當前研究區農業機械發展現狀,分析了機械強農面臨的挑戰,并探討了其發展策略,為區域機械強農戰略的落地提供參考。
1無為市農業機械發展現狀
1.1農機裝備結構與數量
1.1.1總體農機動力與保有量 近年來,在機械強農行動以及購機補貼等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引導下,研究區農機裝備總量呈現出持續增長態勢,為農業生產的高效開展提供了保障。2019年,農機總動力73.11萬 kW ;至2023年,上升至80.31萬kW,年均增長率達 2.5% 。在農機保有量方面,4年來拖拉機保有量從1.7011萬臺增至1.7491萬臺;谷物聯合收割機由1679臺增至2018臺,增長率為 20.2% 。
1.1.2不同類型農機占比及變化 在農機裝備結構組成方面,不同類型農機的占比及變化趨勢反映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點方向和需求轉變。從研究區大中型與小型農機的構成比例來看,呈現出大中型農機占比逐漸上升,而小型農機占比相對下降的趨勢。以拖拉機為例,2019年大中型拖拉機在拖拉機總量中的占比約 13.8% ,小型拖拉機占比達86.2% ;至2023年,大中型拖拉機的占比提升至15.7% ,小型拖拉機占比降至 84.3% 。
在傳統農機與新型農機的占比變化方面,新型農機的占比呈快速上升趨勢。以植保機械為例,傳統的背負式手動噴霧器等植保機械在過去占據主導地位,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農業生產對高效、精準植保機械需求的增加,植保無人機、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新型植保機械迅速發展2。截至2023年,研究區擁有植保無人機427架、自走式噴桿噴霧機96臺,覆蓋植保作業面積達12萬 hm2 。新型農機占比的提升,反映出農業機械化發展正逐步朝著智能化、精準化、高效化方向邁進。
1.2 農機化作業水平
近年來,研究區在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各類大宗糧油作物機耕、機播(插)機收作業面積均呈現出增長態勢。以水稻為例,2023年水稻機耕作業面積達11.93萬 hm2 ,較2019年增加了1.80萬 hm2 ;水稻機播(插)作業面積3.87萬 hm2 ,增加了1.83萬 hm2 ;水稻機收作業面積9.02萬 hm2 ,增加了0.48萬 hm2 。整體來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在2023年達 88.93% ,較2019年有了明顯提升。
2無為市機械強農面臨的挑戰
2.1 農機專業服務組織
在農業機械化進程中,農機專業服務組織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研究區農機社會化服務與實際需求暫存在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機社會化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從組織規模來看,農機專業服務組織規模較小,暫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多數農機專業合作社從業人員數量有限,農機具保有量不足,服務覆蓋范圍相對有限,主要集中在本鄉鎮或周邊鄰近鄉鎮。這種小規模運營模式導致農機具的利用率不高,作業成本偏高,削弱了其市場競爭力。
2.2從業人員素質與技能水平
農機從業人員的素質與技能水平對推動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據調查統計,研究區農機從業人員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 45% ,高中文化程度占 42% ,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 13% 。這一學歷構成使得農機從業人員在農機操作技術學習、維修知識掌握及新技術應用上面臨較大困難。在面對新型智能農機具時,可能因相關科學知識儲備不足,技術基礎薄弱,難以熟練掌握操作要領,影響農機具性能的充分發揮。此外,在復雜農機故障排查中,可能難以準確判斷故障原因,并實施有效的維修操作,不僅影響作業效率,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2.3 鄉鎮農機管理服務
鄉鎮農機管理服務職能的弱化及農機專業技術人員的流失,成為制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關鍵問題。
農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年輕、具備系統農機專業知識的骨干力量不足,使得農機服務隊伍在新技術、新機具的掌握和運用等方面能力尚不足,農機行業人才隊伍建設面臨多重困境。這一狀況不僅影響農機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降低了農機化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2.4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作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引導、支持和推進農業機械化健康有序發展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研究區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實際發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如資金投入不足導致服務能力難以匹配現代農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的需求;農機化管理服務覆蓋面有限,服務率不高;服務體系運行機制尚不完善,導致農機市場化程度不高,難以形成持續的發展動力。
3機械強農發展策略
3.1培育壯大農機專業服務組織
(1)強化產業扶持體系。在產業支持層面,加大項目支持力度,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對農機專業服務組織購置先進農機具、建設服務設施、開展技術培訓等給予補貼或獎勵。在金融支持層面,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模式,提供低息貸款等金融產品,為服務組織擴大規模、升級裝備等提供資金保障。(2)發揮示范引領效應。培育一批在農機裝備水平、服務能力、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先進性和代表性的示范農機專業服務組織,通過政策傾斜、資源整合等方式支持其做大做強。定期組織其他農機專業服務組織開展現場觀摩、技術交流活動,學習標桿農機服務組織的成功經驗,提升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整體競爭力。
3.2提升服務組織的服務能力與水平
提升農機服務組織的服務能力與水平是推動機械強農的關鍵環節[5],需從加強人員培訓和引進先進管理經驗等方面入手。在人員培訓方面,應根據農機服務組織從業人員的實際需求,制訂個性化的培訓計劃。針對農機操作手,開展各類農機具的操作技能培訓,包括新型智能農機具的操作方法、故障排除技巧等,提高其操作熟練程度和作業效率。對于農機維修人員,進行專業的維修技術培訓,使其熟練掌握維修技術,能夠及時、準確地維修各類農機具,確保農機具的正常運行。同時,還應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培訓,增強其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為提供優質的農機服務奠定基礎。此外,加強與科研院校、農機企業的合作,農機服務組織能夠獲取最新的農機技術和信息,及時引進先進的農機具和技術,從而提升服務質量。
3.3加強基層農機管理服務機構建設
在人員配備方面,根據基層農機管理服務工作的實際需求,合理增加專業技術人員崗位。通過公開招聘和人才引進等途徑,選拔一批具有農機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才,充實到基層農機管理服務隊伍。同時,加強對現有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定期開展農機技術、管理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提升其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鼓勵從業人員積極參與職業技能競賽,拓寬視野,提升能力。
3.4強化農機公共服務體系構建
緊扣春耕、三夏、三秋等關鍵農業生產時段,規劃并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機具,高效組織機械化生產。重視跨區作業的組織協調和服務保障,提供作業信息發布、跨區作業證管理、技術支持等全方位服務,及時解決農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和糾紛,維護農機作業市場秩序,持續促進農機服務產業化和社會化進程。
綜上,本文剖析了無為市農業機械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提出機械強農發展策略。機械強農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持續推進機械強農戰略,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業產業升級,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未來,需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完善政策措施,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以推動農機化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錫文,廖娟,胡煉,等.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農業工程學報,2016,32(1):1-11.
[2]姚燕,王茂文.淺析縣域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狀況,展望未來農業機械發展的趨勢[J].河北農機,2024(19):40-42.
[3]朱沙旭,羅強鑫,魏鵬,等.畢節市農機服務組織發展現狀及建議[J].現代農業裝備,2024,45(2):90-94.
[4]王金麗.推進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24(5):80-81.
[5]谷宇.農業社會化服務對糧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學,2024.
[6]程淑琴,倪東輝.科技支撐安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池州學院學報,2023,37(1):21-24.
(責任編輯:何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