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學校原稱工讀學校,是針對有嚴重不良行為或輕微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提供義務教育的專門機構,也是教育矯治此類未成年人的重要場所。專門學校的地位已在國家法律層面得到認可,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普及基礎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價值。2012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將“工讀學校”改為“專門學校”,2020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沿用了這一名稱。2020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確規定:“國家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
當前,在全國許多城市建設了專門學校。這些學校由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門共同管理,保障學生完成義務教育。截至2024年7月,全國專門學校已有230余所。近年來,各地專門學校不斷探索新的教育發展方向和管理模式,其中較為突出的模式包括專門學校與德育基地深度融合,以強化學生的品德教育;與職業教育緊密對接,以提升學生的就業技能;與綜合實踐基地聯合開展活動,以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將立德樹人貫穿教學全過程
專門學校作為教育轉化學生的特定場所,其本質屬性決定了專門學校教師應具備極為突出的德育特質。鑒于此,在專門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時,教師必須始終堅守立德樹人這一根本原則。具體而言:一是理念層面:要本著教育與保護的原則,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專門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將工讀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公民,培養“問題學生\"的獨立意識、尊重意識、自愛他愛意識、法律意識,以及家庭意識。二是實踐層面:要樹立正確的德育思想和理念。教師要學會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做到師德為范。教師需具備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教師產生欽佩、尊重之情,并自覺進行模仿,進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逐步形成初步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專門學校應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團隊。教師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培訓。學校發展的關鍵在于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是學校教育事業的根本支撐。在專門學校中,班主任發揮著育人的核心作用,是影響學生成長的主導力量。學校應定期對班主任進行培訓和指導,讓他們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斷提升班主任及德育處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設計差異化教學方案
新生入校后,應進行為期兩周的適應性訓練。教師要及時了解并掌握新生的文化教育程度、家庭狀況、學習狀況、行為狀況,以及入校后的想法和心理變化,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制定學習目標。結合學生在專門學校的學習期限,教師要對他們進行班級劃分(如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磨礪班等)。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差異化教學方案。為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每班學生人數不應超過20人。對于文化基礎差、底子薄的學生,我們建議選用校本教材,以降低文化課的難度。同時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四、增強課堂趣味性
專門學校學生人數較少,雖然不宜組建學校社團,但是可以實行軍事化管理。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組建特長小組,如音樂小組、球類小組、美術小組等。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發掘他們的潛在能力,為其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機會,以此增強課堂趣味性。
五、轉變教學觀念
專門學校需突破傳統教學思維定式,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實踐教學作為核心教學模塊,應通過構建“實驗室-實訓基地-企業實踐”三級聯動機制,打造立體化實踐育人體系。教師應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利用虛擬仿真、項目驅動等手段創設真實職業情境;學校應深化產教融合,建立“雙導師制\"企業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崗位實操中實現知識轉化與技能提升,從而培育兼具專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在評價體系構建方面,需建立“三維立體\"評價機制:課程考核注重知識掌握度,實踐環節評價側重技能熟練度,綜合素質評價聚焦職業態度與創新能力。評價過程應實現“雙軌并行”:過程性評價通過成長檔案、學習日志等方式記錄學習軌跡,終結性評價采用標準化測試與項目答辯相結合的方式。同時,還要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構建校、企、社多元參與的評價共同體,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與公信力。
作者單位西安市工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