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成本核算管理重要性的闡述,詳細分析了當前企業在成本核算范圍、方法選擇、人員素質、信息系統以及監督機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案例,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包括拓展成本核算范圍、優化核算方法、提升人員專業素養、完善信息系統建設以及強化監督管理等,以期為企業提高成本核算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成本核算管理;核算監督;信息系統
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會計成本核算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的決策制定、成本控制、利潤提升以及資源優化配置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準確、合理的成本核算能夠幫助企業清晰地了解自身的生產經營成本結構,發現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然而,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日益復雜和業務的多元化發展,會計成本核算管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深入研究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成本控制與決策依據
精確的成本核算至關重要。在實際運營中,以生產環節為例,企業通過對原材料采購成本的核算,能詳細知曉不同供應商的價格差異及質量優劣,進而篩選出性價比高的供應源。對于生產工藝成本的核算,企業可以明確各流程步驟的費用,精準定位高成本的工藝環節并加以改進。同時,人工成本核算能反映出企業人員配置的合理性,據此企業可以合理安排工作崗位與工作量,避免人力浪費。當企業充分掌握這些成本支出細節后,就能制定出切實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削減不必要的開支。此外,成本核算數據為企業的各類決策提供了關鍵的支撐。在產品定價決策時,企業可以依據成本進行合理的定價,既能保證盈利又能契合市場接受度。在投資決策方面,企業通過核算新項目的成本與預期收益,可以判斷其可行性。而在生產規模決策上,企業通過權衡成本與市場的需求,能夠確定產品的最佳產量,從而防止因盲目決策致使成本失控和效益受損,從而保障企業的穩定盈利與持續發展。
(二)資源優化配置
合理的成本核算對于企業的資源優化配置具有重大意義。企業通過嚴謹核算不同產品的成本,能夠清晰分辨出哪些產品利潤高、哪些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通過對各生產部門的成本核算,企業可以確定哪些部門高效、哪些部門低效;而針對不同項目的成本分析,企業能明確各個項目的效益前景。基于這些精準的信息,企業可以將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向盈利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業務傾斜。例如,某企業在經過成本核算后,發現某類高端產品利潤豐厚且市場需求呈上升趨勢,于是加大了對該產品生產部門的設備投入與技術人員配備,同時相應地減少了對低利潤產品的資源分配。這種資源的優化調配提高了企業整體資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資源在低效業務上的浪費。在市場競爭中,企業的各業務板塊得以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資源價值的最大化,并推動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利潤提升與企業發展
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與企業的利潤提升及長遠發展緊密相連。從短期看,在成本端,企業可以通過精準核算找到降低成本的途徑,如優化采購流程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減少人工成本、加強內部管理降低運營成本等,在銷售價格和銷量穩定的情況下,成本的降低能夠直接轉化為利潤的增加。從長期發展而言,良好的成本核算管理可以為企業積累資金用于技術研發、設備更新、人才培養等,提升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效率,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例如,一家科技企業憑借高效成本核算管理,持續投入研發,推出領先產品,在市場中占據優勢,即便面臨市場波動,也因成本優勢和產品競爭力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從而使企業穩步朝著戰略目標邁進,為企業的持續壯大和長期繁榮筑牢根基,確保企業在市場的長期發展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二、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成本核算范圍不全面
眾多企業在成本核算時,僅聚焦于直接材料與直接人工這類顯眼的成本要素,對間接成本以及潛在成本的核算有所欠缺。像生產設備的折舊費用,其反映了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的價值損耗,若不能依據科學的分攤方式精準計入產品成本,產品成本的精準度便會大打折扣。車間管理人員薪酬也屬于此類,他們對生產流程的協調管控至關重要,其薪酬應合理分配到產品成本中。再者,研發成本關乎了企業的創新能力與未來發展的潛力,營銷成本影響到企業的產品市場推廣與銷量,售后服務成本涉及客戶的滿意度與品牌口碑,對這些方面核算不足,會使企業無法全面把握成本的支出全貌,導致企業的成本核算范圍受限,從而難以精準反映出企業真實的成本耗費情況,進而影響企業成本控制與決策的科學性。
(二)成本核算方法選擇不合理
不同企業因生產特點與經營模式各異,對成本核算方法的需求也截然不同。部分企業在選擇時,未充分考量自身的實際情況,導致企業的成本核算缺乏科學性與靈活性。一些產品豐富、生產工藝復雜的企業,應采用更加精準的核算方法,如分步法或作業成本法,以精確計算各產品的成本。但卻因盲目沿用簡單品種法,致使各產品的實際成本計算偏差大,導致成本信息嚴重失真。而且,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是動態變化的,如原材料價格波動、生產技術升級、市場競爭加劇等,部分企業未能敏銳察覺并據此優化核算方法,持續使用過時的核算方式,導致企業無法適應新的情況,極大地影響了成本核算的準確性,使得成本數據無法為企業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削弱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成本核算人員素質有待提升
會計成本核算工作要求從業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和較強的業務能力。當前,不少企業的成本核算人員存在專業知識短板和業務能力不足的問題。部分人員對成本核算相關的會計準則、法規及制度一知半解,在實際操作中頻繁出錯,如費用歸類錯誤、成本計算失誤等情況時有發生。隨著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會計領域,先進的成本核算軟件和信息化工具應運而生,但部分人員對其掌握的程度不佳,無法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提升自己的核算效率與質量,仍然依賴傳統的手工計算方式,導致效率低下且易出錯。另外,部分人員缺乏基本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為了迎合某些不當的需求,他們在核算中肆意篡改成本數據,使成本核算的真實性蕩然無存,嚴重誤導了企業管理層的決策,給企業帶來潛在的經營風險。
(四)成本核算信息系統不完善
在當今信息化浪潮下,企業成本核算管理迫切需要高效的信息系統支撐。然而,一些企業的成本核算信息系統建設嚴重滯后。部分企業所使用的財務軟件功能單一,無法滿足復雜的成本核算需求,數據準確性也難以保證,時常出現數據錄入錯誤、更新不及時等問題。同時,部分企業內部的各業務系統之間缺乏有效的集成,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財務軟件與生產管理系統、采購管理系統等無法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與順暢傳遞,導致成本核算所需要的關鍵數據缺失或滯后,影響了核算的及時性與準確性。此外,有一些企業的信息安全防護工作也存在漏洞,對數據備份、加密及訪問權限管理不善,面臨著數據泄露的風險,一旦發生,企業的商業機密、成本數據等將被曝光,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嚴重威脅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五)成本核算監督機制不健全
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是確保企業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規范、高效推進的關鍵保障。然而,當前眾多企業在這方面的表現還存在明顯的短板。具體而言,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對成本核算的監督檢查工作往往浮于表面,未能深入探究成本核算的各個環節。對于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如成本分攤不合理、數據篡改、核算方法不當等,內部審計部門難以有效察覺并糾正。同時,部分企業內部也未構建起完善的成本核算內部控制制度,對成本核算流程中的關鍵節點與潛在的風險點缺乏有效的防控舉措。由于這些短板的存在,企業的成本核算過程漏洞百出,差錯頻發,成本數據的真實性存疑。這使得成本核算結果無法為企業成本管理提供精準可靠的依據,最終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與整體發展戰略的實現,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三、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管理問題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特斯拉汽車制造公司的成本核算范圍問題
特斯拉在早期進行成本核算時,主要關注電池、車身等原材料以及生產線上裝配工人的工資。然而,對于超級工廠內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設備維護、廠房內大量的電力消耗(包括設備運行和電池充電等)等間接費用,特斯拉只是簡單地按汽車產量進行平均分攤。隨著Model S、Model 3、Model X等不同車型的推出和生產工藝的升級,這種分攤方式逐漸暴露出問題。例如,Model S自動駕駛技術相關設備精密度高、維護頻繁,按產量分攤導致其成本被低估,市場定價未能覆蓋Model S的真實成本,進而影響了企業利潤。而相對簡單的Model 3則因分攤的間接費用較少,成本被高估,特斯拉曾過度安排其生產,導致資源錯配和效益波動。后來,特斯拉調整了核算方法,解決了這一問題。
(二)案例二:麥肯錫咨詢公司的成本核算方法問題
麥肯錫主要提供各類管理咨詢服務,項目時長不一,涉及行業專家、調研人員、辦公場地、差旅等多種資源。過去,麥肯錫采用傳統的完全成本法,依據直接人工工時來分配間接成本。但在為一家大型金融機構提供數字化轉型咨詢時(該項目技術含量高,專家薪酬占比大但工時不突出),按原方法核算的成本較低,定價未能反映實際的情況,導致公司的利潤微薄。而一些常規流程優化項目則因核算不準確,分配了過多的辦公資源和普通人力,造成了資源閑置和浪費。后來,麥肯錫改進為作業成本法,提升了公司成本核算的精準度和項目效益。
(三)案例三:三星電子企業成本核算人員素質問題
在三星研發新一代半導體芯片項目時,成本核算人員未能掌握新的準則。他們將芯片研發中的專用設備購置(資本化)與日常研發物料消耗(費用化)統一進行了費用化處理,導致當季的利潤驟降,誤導了管理層的決策。同時,在使用內部成本核算軟件時,由于人員操作不熟練,多次出現數據錄入錯誤,如重復錄入研發部門的場地租賃費用,且計算分攤比例失誤,使得成本數據偏差較大。另外,面對部門領導為達成短期業績而要求調低成本數據的不合理要求,該成本核算人員未能堅守職業道德,進行了人為篡改,嚴重影響了芯片業務線的成本真實性。后續,三星加強了人員培訓與職業道德建設,并完善了審核流程,以保障成本核算的質量。
四、解決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管理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拓展成本核算范圍
1. 全面納入成本要素
企業需要摒棄狹隘的成本核算觀念,將目光投向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不僅要涵蓋原材料采購、生產工人薪酬等直接成本,更要將研發過程中的實驗費用、技術專利購買費,營銷活動中的廣告宣傳、市場推廣費,以及售后服務中的維修、退換貨成本等納入核算范疇。例如,蘋果公司在研發新款 iPhone 時,對新技術研發、軟件設計、外觀測試等環節的成本精確記錄,為產品定價和利潤規劃提供了全面依據。通過細致劃分和記錄這些成本,企業能夠清晰把握每一項業務活動的資源消耗,避免因成本遺漏導致的決策失誤,從而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提升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益。
2. 合理分配間接成本
對于水電費、設備折舊和維護等間接成本,企業應摒棄傳統的簡單分配方式,轉而采用作業成本法等科學的方法。例如,一家汽車制造企業生產多種車型時,如果僅按照產量來分攤設備維護費,則無法真實反映各車型的成本情況。而采用作業成本法,企業可以通過分析各車型生產對設備的使用頻率、維修復雜程度等動因,將維護費用更加合理地分配到各個車型上。這樣一來,企業就能精準掌握每種產品的真實成本,避免成本扭曲,從而為精準定價和優化產品組合提供有力的支持,進而增強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保障企業利潤空間的合理性和穩定性。
(二)優化成本核算方法
1. 適配企業特性選方法
不同的企業應依據自身情況選擇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成本核算方法。如制藥企業,其產品研發周期長、生產工藝復雜且批次差異大,采用作業成本法能夠更好地追蹤企業在各環節的成本。以輝瑞制藥為例,通過作業成本法將研發、臨床試驗、生產流程細化為多個作業中心,精確核算每個作業中心的成本,再分配到具體藥品批次,從而精準確定藥品的成本,為新藥定價、成本控制和利潤評估提供可靠的數據,提升企業在醫藥市場的競爭力和決策的科學性。
2. 動態調整優化方法
針對智能制造興起帶來的變化,企業需要敏銳洞察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并及時調整核算方法。首先,隨著自動化程度的大幅提高,當直接人工成本占比下降而設備相關成本上升時,企業應引入基于機器工時的成本核算體系。這一體系能夠更加合理地分配間接成本,提高產品成本核算的精準度。其次,企業應利用信息化工具進行成本數據模擬。通過模擬不同核算方法下的成本數據,并進行對比分析,企業可以選擇出最優的核算方案,確保成本核算始終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實際保持高度的一致。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企業能夠為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成本管理基礎。
(三)提升成本核算人員素質
1. 專業技能培養提升
企業應定期組織成本核算人員參加專業培訓,內容涵蓋最新的會計準則、成本核算方法以及信息化工具應用。首先,企業可以安排財務人員學習國際會計準則更新內容和先進成本核算理念,并培訓其使用自主研發的財務軟件進行成本核算分析。另外,企業還需要鼓勵人員參加行業研討會,與同行交流經驗,拓寬視野。通過這些舉措,成本核算人員能夠熟練運用先進的方法處理復雜的成本核算業務,如準確區分研發支出資本化與費用化,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成本數據,從而可以支持管理層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2. 職業道德強化建設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對于成本核算人員至關重要。企業應采取多種方式,如案例分析、內部培訓等,使成本核算人員深刻認識到數據真實性的重要性。以安然事件為例,財務人員因違背職業道德而造假賬,最終導致企業破產,這一案例應為員工敲響警鐘。同時,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將職業道德表現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并與薪酬、晉升掛鉤。對于堅守職業道德且工作業績出色的人員,企業應給予相應的獎勵;對于違規行為,則應嚴肅處理。通過這些措施,企業可以有效約束成本核算人員的行為,確保成本數據的真實可靠性,從而維護企業良好的市場聲譽和健康的發展環境。
(四)完善成本核算信息系統
1. 系統建設與集成應用
企業應大力投入成本核算信息系統建設,選擇如用友、金蝶等功能強大且適配企業需求的財務軟件,并與企業的 ERP、OA 等系統集成。例如,海爾集團將成本核算系統與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深度集成,實現了數據的實時交互共享。從原材料采購訂單生成的那一刻起,成本數據便自動采集并傳遞至成本核算模塊,大幅提高了核算的效率和準確性,并減少了人工干預和錯誤,為企業的成本管控提供了及時、精準的數據支持,助力企業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優化生產流程,降低成本,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 安全管理與數據挖掘分析
企業需要采取多種安全措施,如對成本數據加密存儲,設置嚴格的訪問權限,只有授權人員才能查看特定的成本數據,同時定期備份數據以防丟失。此外,企業還需要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深度分析成本數據,挖掘潛在的價值。如美的集團通過分析成本數據發現某類零部件采購成本過高,經與供應商重新談判和優化采購渠道,有效降低了企業的成本。通過這種方式,企業可以從成本數據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可以指導企業的成本管理決策,優化企業的成本結構,最終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五)強化成本核算監督機制
1. 內部審計監督強化
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承擔起成本核算監督的重任,定期對成本核算的全流程進行全面審計。比如,富士康的內部審計團隊每季度都會審查成本核算方法是否與公司實際生產情況相符、數據來源是否可靠以及計算是否準確等。在審計過程中,一旦發現諸如間接成本分攤不合理、原始憑證缺失等問題,審計團隊會及時提出針對性的整改建議,并緊密跟蹤整改的落實情況。通過這種持續的監督,企業能夠確保成本核算工作嚴格遵循企業制度和會計準則,從而保障成本數據的真實性。基于此,企業管理層在決策時能夠獲得可靠的依據,避免因成本核算錯誤而導致的決策失誤。最終,這將有助于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益和管理水平。
2. 內部控制制度完善與結果運用
完善成本核算內部控制制度是有效防范風險的關鍵舉措。企業應明確成本核算各環節中的關鍵控制點和潛在風險點,并據此制定詳盡的控制措施。例如,企業可以建立嚴格的成本核算審批流程,確保每一筆成本支出憑證都經過多人交叉審核,以提高審核的準確性和嚴謹性。此外,企業還應將成本核算的監督結果與績效考核緊密掛鉤。對于違反成本核算內部控制制度的部門或個人,應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如扣減績效分數、降低獎金等;而對于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表現優秀的員工,則給予他們相應的獎勵。這種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能夠促使全體員工高度重視成本核算工作,自覺遵守相關制度,從而確保成本核算工作能夠規范、高效地開展。最終,這將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結語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環節之一,對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當前企業在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但通過采取拓展核算范圍、優化核算方法、提升人員素質、完善信息系統和強化監督機制等一系列針對性的應對策略,企業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成本核算管理水平,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運梅.制造企業會計成本核算與管理的優化策略核心要點分析[J].投資與創業,2024,35(03):41-43.
[2]胡蓉.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23(10):60-61.
[3]郁欒平.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及管理問題優化措施[J].財會學習,2022(29):115-117.
[4]郭云麗.工業制造企業會計成本核算與管理控制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2(16):163-165.
[5]殷子雯.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J].大眾投資指南,2022(10):146-148.
[6]陳正元.煤炭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及管理分析[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2(09):94-96.
[7]種法強.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納稅,2021,15(28):134-135.
(作者單位:河南安鋼澤眾冶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