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患者依從性。方法 選取2024年3~4月醫院收治的3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奧氮平組和利培酮組各15例。奧氮平組予以奧氮平片口服治療,利培酮組予以利培酮片口服治療,均持續治療12周,比較兩組服藥依從性[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MMAS-8)]、癥狀嚴重程度[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奧氮平組服藥依從率為86.67%,高于利培酮組服藥依從性率4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奧氮平組治療4、8、12周后PANSS評分均低于利培酮組(P<0.05);奧氮平組體重增加及嗜睡、口干發生率均高于利培酮組,錐體外系反應發生率低于利培酮組(P<0.05);兩組口干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較于利培酮,奧氮平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可有效提高服藥依從性,緩解癥狀,但需關注其不良反應,臨床用藥時應綜合考慮患者個體情況,制定適宜治療方案。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依從性;奧氮平;利培酮;錐體外系反應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障礙,常見于青壯年群體[1]。該病以感知、思維、情感、意志行為及認知障礙為核心特征,尤其是幻覺、妄想等癥狀,嚴重損害患者對現實的認知與適應能力,導致其社會功能下降[2]。目前,臨床上針對精神分裂癥主要采取藥物治療,以控制癥狀、預防復發。然而,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對治療效果具有顯著影響[3]。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如奧氮平、利培酮)作為當前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核心藥物,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然而,不同藥物在服藥依從性方面可能存在差異[4~5]。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依從性的差異。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4年3~4月醫院收治的3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奧氮平組和利培酮組各15例。奧氮平組男8例,女7例;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38.2±7.3)歲。利培酮組男9例,女6例;年齡21~57歲,平均年齡(37.6±7.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6];年齡18~60歲;病程>6個月;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對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藥物過敏。
1.2 方法
1.2.1 奧氮平組予以奧氮平片口服治療
初始劑量設定為5 mg/d,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及對藥物的耐受情況,逐漸調整劑量,通常以5 mg
的幅度進行增減,以確保患者能夠逐步適應藥物的作用,避免因劑量變化過快而導致的不適或療效不佳。治療期間,奧氮平的劑量范圍控制在10~20 mg/d。持續治療12周。
1.2.2 利培酮組予以利培酮片口服治療
初始劑量為1 mg/d,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和對藥物的反應,逐步調整劑量至治療劑量范圍2~6 mg/d。
在調整劑量時,通常以1 mg的幅度進行增減,以確保患者能夠平穩地適應藥物劑量的變化,避免因劑量波動過大而引起的癥狀反復或不良反應加重。持續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服藥依從性:采用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MMAS-8)評估,包括服藥方案的理解、實際服藥行為、服藥中斷情況以及因忘記而漏服藥物的頻率等8個維度,總分范圍0~8分。得分≥6分判定為依從;得分<6分則判定為不依從。(2)比較兩組癥狀嚴重程度:治療前及治療4、8、12周后,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估,
包括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以及一般精神病理癥狀3個維度,共30個條目,總分范圍30~210分,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3)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如錐體外系反應、體重增加、嗜睡、口干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
奧氮平組服藥依從率為86.67%,高于利培酮組服藥依從性率4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癥狀嚴重程度比較
兩組治療前PAN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癥狀評分均明顯下降,且奧氮平組治療4、8、12周后PANSS評分均低于利培酮組(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奧氮平組體重增加及嗜睡、口干發生率均高于利培酮組,錐體外系反應發生率低于利培酮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口干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癥狀表現主要包括陽性癥狀群(幻覺、妄想)、陰性癥狀群(情感淡漠、行為退縮、言語貧乏)、認知功能障礙、情感障礙及運動障礙等[7]。患者常出現認知障礙、社交功能減退等表現,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量及社交活動能力[8]。目前,臨床針對精神分裂癥主要采取藥物治療手段,以緩解癥狀、改善長期預后。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中,藥物的療效與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是核心考量因素[9~10]。
奧氮平和利培酮作為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的代表,其作用機制各有特點。奧氮平同時拮抗多巴胺D2受體和5-羥色胺(5-HT2A)受體,對患者的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均有改善作用。其半衰期較長,約30 h,每日單次給藥,這使得患者在服藥時間上相對靈活,便于養成規律的服藥習慣,進而提高服藥依從性。此外,奧氮平的劑型多樣,除了普通的片劑外,還有口服液、口崩片以及長效針劑等多種形式,可滿足不同患者群體的需求,尤其對于那些吞咽困難或抗拒服藥的患者,這些劑型能夠顯著提高服藥的便利性和接受度,從而對服藥依從性產生積極影響[11~12]。利培酮主要通過阻斷多巴胺D2受體發揮作用,對陽性癥狀的改善效果顯著,其半衰期相對較短,約3 h,每日需多次給藥,這可能增加患者漏服或錯服的概率,進而影響服藥依從性。同時,在臨床中發現,部分患者對利培酮的耐受性較差,可能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如錐體外系反應等,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服藥依
從性[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奧氮平組服藥依從率為86.67%,高于利培酮組服藥依從性率4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奧氮平在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方面優于利培酮。奧氮平的半衰期較長,且錐體外系反應的發生率較低,能穩定控制癥狀,減少病情波動,增加患者服藥意愿[15]。高依從性有助于穩定治療,降低復發風險,減輕社會負擔。此研究中,奧氮平組治療4、8、12周后PANSS評分均低于利培酮組(P<0.05)。提示奧氮平在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癥狀方面具有更顯著的療效。奧氮平的治療效應與其對大腦中多種神經遞質系統的廣泛調節作用密切相關。該藥物通過高親和力阻斷多巴胺D2受體,能夠有效控制陽性癥狀(如幻覺、妄想等),同時拮抗5-HT2A受體改善患者的陰性癥狀和認知功能障礙。此外,奧氮平對去甲腎上腺素和乙酰膽堿等神經遞質也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這種多維度的神經遞質調控機制使得奧氮平能夠更全面地糾正精神分裂癥患者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失衡狀態,從而顯著改善臨床癥狀[16]。從臨床應用角度而言,奧氮平的顯著療效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帶來了更好的預后前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其社會功能的恢復,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本研究中奧氮平組體重增加及嗜睡、口干發生率均高于利培酮組,錐體外系反應發生率低于利培酮組(P<0.05);兩組口干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奧氮平的常見不良反應與其多受體作用機制密切相關,體重增加與其影響代謝有關,嗜睡與其中樞抑制作用相關,口干則因其具有抗膽堿能效應。針對不良反應,需采取個體化治療方案,如通過飲食和運動控制體重,適當休息或調整劑量應對嗜睡,多喝水緩解口干癥狀。利培酮的應用則需注意錐體外系反應,可通過預防性用藥或調整劑量來管理。
綜上所述,相較于利培酮,奧氮平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可有效提高服藥依從性,緩解癥狀,但需關注其不良反應,臨床用藥時應綜合考慮患者個體情況,制定適宜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姚高峰.精神分裂癥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差異表達circRNA研究[D].南京:南京醫科大學,2019.
[2]徐實,吳先旺,舒慧.利培酮與奧氮平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24,35(2):200-203.
[3]王利利,辛彩麗.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老年精神分裂癥的效果及對患者心電圖的影響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
2024,17(2):59-62.
[4]張永飛.利培酮與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對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對比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版),
2023,7(2):70-73.
[5]潘妍.奧氮平與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心肌酶的影響對比[J].中外醫學研究,2024,22(28):65-68.
[6]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J].中華精神科雜志,
2001,34(3):184-188.
[7]張綺航,周福春,王傳躍.精神分裂癥各臨床癥狀維度與炎癥免疫機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9,46(2):193-195,205.
[8]張紅,周福春,王傳躍.缺陷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神經軟體征及其與認知功能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22,36(9):729-733.
[9]朱虹,賈竑曉,閻愛國,等.齊拉西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及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分析[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
2016,37(2):164-167.
[10]王宏燕,韓寶杰,雙梅,等.伊潘立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安全性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5,(24):2402-2404,2407.
[11]湛昊慧.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首發女性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2023,16(11):72-74.
[12]楊艷芬,鐘遠惠,陳澤群,等.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
2023,16(28):54-57.
[13]張艷華.利培酮與奧氮平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13):85-86.
[14]劉后春.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2023,16(5):65-67.
[15]陳杰.奧氮平與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8):79-80.
[16]王凱婷,付裕.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比較[J].臨床醫學,2022,42(1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