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繪畫藝術在醫學影像技術中的應用探索[J].藝術科技,2025,38(7):232-234.
中圖分類號:G642;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7-0232-03
0引言
“繪畫人影”即影像創作者將繪畫介入影像,將繪畫作為影像的一部分,通過對繪畫作品的解讀,以影像重構繪畫內涵。“影像”有兩層含義:其一為圖像,其二為想象。將繪畫藝術融人醫學影像學教學中,首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其次能啟迪學生思考、聯想,更好地滿足醫生、醫學生以及患者的需求,促進醫學影像技術進一步發展。
1繪畫藝術與醫學影像技術的內在聯系
1.1視覺表達的共通性
繪畫藝術同醫學影像技術都依靠視覺圖像來傳達信息并闡釋意義。藝術創作中,創作者會通過精心規劃的線條安排以及形態組合塑造視覺符號體系,以此承載自身的情感和思想。醫學領域則憑借先進的成像設備獲取人體內部構造以及生理機能數據,并用直觀的圖像輔助臨床決策。就視覺表現而言,二者都能提升圖像的清晰度、精確度以及動態表現能力,從而協助觀者快速捕捉關鍵信息。藝術家采用專業技法并結合各種媒介手段,在畫作中鮮活地表現出人物的表情細節以及動作姿態,深入展現其心理特征;醫療工作者借助高分辨率的影像技術仔細觀察組織結構,精確評判患者潛在的健康風險[1]。
1.2審美價值的追求
繪畫藝術憑借自身獨特的審美特質和文化內涵,既可以滿足觀者的視覺享受需求,又能夠引發情感共鳴,并促使人們進行深層次思考。醫學影像技術主要以精準的診斷功能為人所熟知,其潛在的藝術價值并沒有得到重視,亟待開展系統的研究與挖掘工作。優質的醫學影像作品不但可以提升臨床診療效率,而且能在心理層面上給予患者一定的支持,進而提升他們對治療方案的信任度。參考繪畫藝術的美學原理,采用合理的構圖布局、細致的色彩搭配以及新穎的視覺表現手法,在保證影像準確性的同時,可以達到更好的藝術呈現效果。
1.3創造性思維的融合
繪畫藝術與醫學影像都離不開創造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既要發揮想象力,又要依靠嚴謹的設計流程塑造獨特的藝術形象;而醫療工作者在解讀影像資料的時候,則要進行創造性思考,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準確識別潛在的病理特征。將繪畫藝術的革新理念應用到醫學影像領域,可以有效提升醫生的革新意識和審美認識,還能拓展他們的診療思路,促使臨床決策朝精準化、個性化方向發展[2]。
2繪畫藝術在醫學影像解讀中的應用優勢
2.1增強視覺理解與信息傳遞效率
繪畫藝術憑借其獨有的視覺表現形式,在醫學影像學領域中的應用具有明顯的認知輔助作用與信息傳遞優勢。現代醫學影像技術雖能精準表現人體解剖結構,但其高度抽象化的特性常常加大了理解難度。繪畫藝術通過色彩搭配、構圖設計、形態塑造等手段,可以對醫學圖像展開藝術化加工,進而凸顯關鍵信息并改良復雜結構的識別效果。例如,展示血管系統時,用色塊來區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有益于臨床醫師更直觀地把握血管分布特點和走向規律。繪畫構圖技巧能引導醫生將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病變區域上,排除信息干擾。通過藝術化表達,三維醫學影像能變成具體的平面圖像,幫助醫者在腦海里形成三維解剖結構模型,加深對機體組織的認識。
2.2激發創新思維與診斷靈感
醫學影像技術與繪畫藝術相結合,既給臨床診療帶來了新思路,又能有效提升醫務人員的診斷水平。繪畫創作有著獨特的開放性表達形式,創作者常常突破傳統規范,探尋多種創新技法以實現藝術革新,這給醫學生帶來了思維啟發,特別是應對那些不常見或者復雜病例的時候,可以引領醫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影像信息,推測可能的病因和發展機理,這樣能拓寬診療視野,優化診斷準確率。此外,繪畫中的象征、隱喻等修辭手法可以引領醫療工作者仔細剖析醫學影像,找出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之處。繪畫藝術憑借新穎的色彩應用以及各式各樣的表現形式,能夠給醫學影像學研究帶來關鍵啟迪[3]。
2.3提升醫患溝通效果與患者體驗
醫學影像由于專業度較高且解讀起來較為困難,很容易引發患者的緊張或者畏懼情緒。通過繪畫這一媒介,可以將繁雜的醫學資訊轉化為直觀易懂的視覺符號,讓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醫生利用簡單的草圖,不但能精準表現病變所在之處、涵蓋范圍以及演變進程,還能形成邏輯分明的認識框架,進而提升診療成效。這種直觀交流方式能增強患者對醫療團隊的信任感,提高他們配合治療的積極性。繪畫是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病人可以通過繪畫來表現自己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化,醫護人員通過分析這些作品,就能更好地了解病人的內心需求,制訂出更精
確的心理干預計劃。
2.4促進醫學教育與人才培養
繪畫藝術與醫學教育相融合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可以有效提升醫學教學質量與人才培育效果。傳統的醫學影像教學大多偏重理論知識與圖像分析,存在形式單調的不足,將繪畫藝術融入醫學教育體系之后,不僅可以充實教學方法,還能創新教育模式。教師可以憑借醫學主題畫作講解人體結構與病理改變等繁雜概念,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具象化,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臨摹醫學繪畫作品,可以深入理解專業的病理知識,還能鍛煉自身的觀察能力與審美水平。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醫學影像工作者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藝術修養與創新能力,才能應對復雜的醫療環境。繪畫藝術與醫學教育相融合,可以促使學科交叉融合,從而推動醫學影像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和技術革新[4]。
3繪畫藝術在醫學影像解讀中的應用策略
3.1建立繪畫藝術與醫學影像融合的課程體系
構建繪畫藝術同醫學影像相融合的課程體系,是推動繪畫藝術在醫學影像領域深入應用的主要路徑。這一體系應該涵蓋繪畫理論和實踐應用,以及醫學影像專業知識。針對繪畫基礎知識的傳授,可以設置色彩學、構圖學和透視學等關鍵課程,從而讓學生掌握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和技法要點。同時,要加人有關人體解剖繪圖的專業訓練課程,通過系統化的專項練習,提升學生對人體器官形態、結構以及比例關系的精準表現能力,為跨學科整合構筑穩固根基。完善醫學影像教育體系,要系統形成包含成像原理和疾病影像學特征的核心課程,引領學生探究醫學影像的形成機制及臨床應用價值。此外,實踐教學環節不可缺,可設置醫學影像藝術化處理、科普插圖設計等特色模塊,醫學影像藝術化處理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保證醫學圖像既科學又美觀。通過創建完善的課程體系,能夠培育出既掌握醫學專業知識又具有視覺流傳能力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5]。
3.2開展跨學科合作項目與創作實踐
跨學科協同創新為繪畫藝術和醫學影像技術的深度結合提供了關鍵途徑,可創建繪畫專家同醫學影像學者混編的研究隊伍,圍繞特定醫學主題展開創作活動。以罕見病來說,藝術創作者與醫學影像學者共同探究相關疾病在影像上的特點,藝術家通過藝術表現手法,將繁雜的數據信息轉變成既有視覺沖擊又帶有感情內涵的藝術作品,通過可視化展示方法,實現健康教育和大眾科普。同時,還可以舉辦醫學影像科普繪畫創作大賽,一方面可以調動繪畫愛好者和醫學領域從業者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他們對于醫學影像信息的理解和闡釋能力。參賽者需要全面解析醫學影像數據的本質特征,并且利用可視化方式呈現醫學影像的核心價值,實現創作者和醫療專家之間的雙向賦能。
3.3利用數字繪畫技術提升醫學影像可視化效果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推動數字繪畫技術在醫學影像可視化領域的革新應用,大大改善了醫學圖像的視覺傳達效果。在數字繪畫軟件中調節色彩飽和度、對比度等參數,能夠顯著提升組織結構的辨識度,用專業的筆刷工具對病變區域做精確標注和高亮處理,有益于提升關鍵信息的傳達強度。憑借三維數字繪畫技術,可以將二維醫學影像變成立體模型,通過添加空間維度特征,實現更直觀的空間關系表現,帶來沉浸式視覺感受。藝術家利用三維建模軟件開展視覺創作并實施渲染,采用光影設計與材質貼圖技術提升模型的逼真程度,這種數字化三維可視化成果既可以為醫學影像診斷提供直接支持,又能在醫學教育和手術模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術前規劃階段,醫生可以憑借三維可視化數據提前制訂手術計劃,進而減少手術風險。數字繪圖技術還具有動態顯示醫學影像的功能,能生成動畫視頻表現病灶變化情況及其治療成效,為后續的科研活動和臨床實踐提供參照資料[6]。
3.4將繪畫藝術融入醫學影像科普宣傳
將繪畫藝術融人醫學影像科普,能顯著增強傳播效果和情感聯系。在設計醫學影像科普素材時,要充分利用繪畫的藝術表現能力,通過漫畫或海報等視覺媒介,直觀解釋技術原理及應用價值。這類作品可以憑借擬人化的角色設定和生活場景的復原再現,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進而提升大眾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另外,利用色彩搭配、構圖設計等美學手段,可以對醫學影像關鍵信息加以提煉并重新組合,保證信息傳達既準確又易于大眾接受。醫學影像主題海報設計要突出色彩對比度和視覺沖擊力,還可借助新奇構圖來吸引受眾注意力。可以依靠社交媒體平臺推進醫學影像科普繪畫項目,邀請專業藝術家創作相關主題作品。要通過宣傳推廣調動公眾的參與積極性,鼓勵他們共同參與創作或提出意見看法,這樣既能改善醫學影像科普效果,又能有效提供大眾的健康意識和科學素養。
4結語
將繪畫藝術與醫學影像學進行跨學科整合,具有極大的價值潛力。依靠繪畫美學和醫學成像技術的深度交融,能夠大幅提升影像數據的精確性和可信度,并為其增添更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審美表現力。展望將來,在科技創新和人文關懷理念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兩者結合的應用場景會漸漸增多,并朝著縱深方向不斷發展。希望未來還會出現更多原創性成果,促使醫學影像技術和藝術創作并行發展,從而為醫學前進和守護大眾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彭偉.繪畫創作的影像介入及二者互涉限度探析[J].藝術探索,2022,36(5):63-71.
[2」肖波,蔣志瓊.將繪畫藝術納入醫學影像學教學的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27(6):739-741.
[3]戴意翾.圖像時代下影像性繪畫的實踐與探究[J].美術,2024(9):140-142.
[4]蘇宏斌.從影像到圖式:西方現代繪畫抽象化進程的現象學闡釋[J].上海文化,2023(8):22-28.
[5」高黎,于戈甲.數字化影像時代治愈性繪畫的社會救治功能研究[J].百花,2021(11):61-64.
[6]王旭冉,于潤清,崔嵩澤.傳統繪畫與虛擬現實影像技術的融合[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3,3(9):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