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槳旋翼、透明駕駛艙、續航20公里、飛機可折疊塞進汽車后備倉……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的鏈博會上,小鵬汽車帶來了全球首款大規模量產的分體式飛行汽車,吸引不少人駐足參觀。
現場工作人員向《財經》介紹,該飛行汽車定價預計在200萬元以內,已經收到約5000張訂單,預計2026年上市。購買用戶需考證執駕,預計首先將應用于營地飛行等場景。
低空經濟、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持續成為行業亮點。鏈博會上,廣汽集團旗下的飛行汽車品牌高域,亦展出了首款量產型多旋翼飛行汽車GOVY AirCab。這款飛行汽車采用上下分離式設計,上半部分是飛行器,下半部是可以在公路上移動的“底盤”。
工作人員向《財經》介紹,該飛行汽車可以實現智能駕駛,無須人工操作,便能設定航線。今年6月開啟預訂,售價不超過168萬元,已收獲超1000單意向訂單,計劃明年底完成適航認證并啟動量產交付。
人們對出行的想象正隨技術的延展變得更為豐富。論壇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聶文慧指出,中國智能交通領域方興未艾,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總量的70%,車路協同、量子導航、激光通信、智慧物流、低空飛行等加速突破,基礎設施加快智慧擴容……
鏈博會上最新發布的《全球供應鏈促進指數報告》指出,全球供應鏈促進指數總體仍呈上升態勢,智能交通或將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手。
“現在大家買車沒有買不帶智駕功能車的了?!敝袊嚬I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談及,2024年中國乘用車L2及以上輔助駕駛功能裝車率突破55%,技術積累和商業化落地能力位居國際前列,智能駕駛已成為消費者購車的重要考慮因素。
預計到2030年,中國“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將達到2.58萬億元,廣闊的市場前景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今年,鏈博會繼續設置了智能汽車展區,展示從核心原材料、關鍵元器件到三電系統、智能網聯,既有賽力斯與華為聯合發布的問界系列汽車,也有博世、吉利等企業的產品參展。
《財經》在現場看到,吉利公司展示了其獨特的移動電源車,這是全球首個醇氫電動移動充電解決方案。工作人員向《財經》介紹,這款淡綠色的大型卡車可以猶如電動汽車的“可移動的充電寶”,能同時為四輛電動汽車充電,可以應用于礦區等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不便的交通區域。
安慶衡表示,中國企業正在智能駕駛的算法、激光雷達、高精地圖、車規級芯片等核心技術領域加速突破。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等本土芯片企業嶄露頭角,華為MDC智能駕駛計算平臺、百度Apollo系統等已具備國際競爭力。
中國50多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開放測試道路3.2萬公里,完成約1萬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和應用提供了方便。中國汽車核心技術正由“三電”逐步向“三智”轉變,從電池、電機、電控,初步轉變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中國汽車正成為全球汽車智能化發展的領跑者。
在鏈博會智能交通主題論壇上,小鵬汽車副總裁陳涵介紹,小鵬汽車現在主要聚焦三大矩陣,AI汽車、飛行汽車、具身機器人,重點布局芯片、大模型、智能駕駛、機器人四大領域。小鵬汽車希望在低空經濟和具身智能等方面做跨界融合的探索,早在12年前,小鵬的生態企業小鵬匯天就開始探索飛行汽車相關研發,目前小鵬匯天團隊超過1500人,今明兩年將繼續擴建飛行營地。
當前,人工智能亦正深度重構交通產業鏈的每個環節,汽車技術快速演進、產業加速布局。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副院長張衡介紹,2024年,國家五個部委聯合公布了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武漢和十堰入圍。東風汽車正在和地方政府推動“車路云一體化”的工作。在廈門和武漢的封閉港口里,東風汽車的無人集卡也已經進行了商業化運行。集裝箱港口路況比較復雜,現在司機又比較難招,智慧港口、港口的無人化是一大趨勢。
不僅國內,中國的智能網聯汽車正加速出海。今年,智能駕駛平臺蘿卜快跑與迪拜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迪拜部署超1000臺“頤馳06”,并打造阿布扎比最大規模無人駕駛車隊?!邦U馳06”正是江鈴新能源公司與百度Apollo聯合打造的車型。江西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聶小勇介紹,江鈴新能源的車型“頤馳06”除了國內城市的布局,目前在中國香港也開始試運行了,馬來西亞、新加坡開始布局,和歐洲也在探討合作空間。
在安慶衡看來,中國的智能化正在賦能世界汽車產業升級。譬如中國公司德賽西威的智能座艙域控平臺覆蓋了大眾、豐田等國際品牌,占其營收的70%以上。
中國強大的規?;圃炷芰εc供應鏈優勢,顯著降低了智能駕駛傳感器、計算平臺等核心部件的成本。又譬如禾賽科技公司的激光雷達產品平均售價從2019年的1.74萬美元和12萬元人民幣,降到了現在千元的數量級。原來高端車型用的智能技術得以快速向更廣闊的市場普及,加速全球汽車智能化進程。
基于中國企業的強大實力,“反向合資”正在崛起。德國的大眾汽車與地平線合作,寧德時代技術授權等模式,都證明“反向合資”正在擴大,業內普遍認為,未來還要降低跨國研發與市場準入壁壘,共促基礎研究與核心技術的突破。
汽車行業新發展,法律法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歐美日等國重視自動駕駛汽車發展,不斷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德國相繼出臺L3級、L4級自動駕駛認證法規,奔馳汽車的Drive Pilot車型已經在高速公路、機場泊車等場景下實現了自動駕駛上路通行。美國加州、內華達州均已出臺法律,允許用戶在公共道路使用L3級的自動駕駛。
中國還在繼續完善智能駕駛法律、法規和測試評價?!白詣玉{駛車出了交通事故到底是駕駛員負責還是制造商負責,還是軟件制造商負責?這些法律必須明確,自動駕駛的法律法規和測試評價支撐體系要建立起來?!卑矐c衡說。
7月23日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王強強調,目前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汽車搭載的“智駕”系統都不具備“自動駕駛”功能,停留在輔助駕駛階段,車輛還是需要人來操控,駕駛人才是最終的責任主體。如果駕駛人在駕駛車輛的時候雙手脫把,兩眼不是觀察前方,而是低頭看手機,甚至是睡覺打盹,不僅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風險,一旦出事,還可能面臨著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和刑事追責三重法律風險。
此外,安慶衡建議國內繼續擴大智能駕駛上路通行試點范圍,繼續開放L3的試點申請,簡化企業準入流程,讓更多有技術實力的企業參與,為不同技術路線充分驗證提供機會??梢試L試在封閉場地、固定區域路線等條件下逐步向普通用戶開放智能駕駛功能,分階段驗證技術可靠性,根據用戶反饋不斷迭代,為出臺科學合理的配套監管框架和體系打好基礎。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機械行業分會會長周衛東同時指出,中國在智能交通領域雖已取得斐然成績,卻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車載操作系統、高算力芯片等核心領域仍依賴進口,需加速國產化進程。車企單打獨斗難以應對全球競爭,需要共建生態鏈,將內卷轉化為共贏。專利體系與標準的話語權也非常重要,特別是中國需要積極參與ISO、3GPP等國際標準制定。
論壇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馬德里注冊部高級司長大衛·慕斯表示,15年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還在“嬰兒時代”,而且產能有限、非常依賴于外國的技術。通過一些戰略政策的支持以及重大研發投入和政府、產業的通力合作,中國開啟了一場目標宏大的汽車電動化的旅程。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很好地說明,如果技術創新能夠得到較好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僅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國內市場,也可以改變全球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