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升破7.15關口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掉頭向下、持續走跌,并于7月31日收報兩個月新低。
截至7月31日收盤,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報7.193、7.2019。截至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連續五日下探,7月累計下跌0.38%。
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亦下跌,報7.1494。該值較市場預測偏強水平則擴至近570點,為5月上旬以來最大偏離。
此前一日,截至7月30日收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微跌58點至7.1823,為7月9日以來新低。同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收報7.186,盤中曾下跌64點至近兩周新低。
這一改此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的行情。在“對等關稅”公布后,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路由7.4升至7.17,兩個月內上漲3%。
從匯率市場來看,美元指數上漲是背后的重要推動力。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元指數收創兩個月新高,接近100的關鍵點位。
與人民幣一同,近期歐元等非美貨幣同樣走低。截至北京時間7月31日18時,歐元兌美元匯率跌至1.1434。
澳新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邢兆鵬對《財經》表示,中美貿易談判未超預期、美元指數創兩個月新高,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跌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關稅政策影響中國貿易出口,進而作用于外匯收支中的經常項目,經常項目是中國賺取外匯的一大途徑。另一方面,美國通脹并未大幅走高,美國經濟并未像預期一樣衰退。這使得美聯儲不急于降息,支撐了美元指數,使非美貨幣承壓。”他說。
展望后市,邢兆鵬預計,未來三個月至六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或升至7.1。首先,雖然目前有波折,但市場仍預期未來中美貿易談判將達成結果。其次,上半年中國對外出口增速較快,這提升了境內美元流動性。再次,美國經濟仍有下行風險,年內美聯儲降息可能性較大。
高盛認為,未來三個月、六個月,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或至7.10、7.00。
自關稅戰以來,關稅政策及談判成為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邢兆鵬看來,新一輪中美關稅談判亦是如此,這又成為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低的原因。
據新華社消息,當地時間7月28日至29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及貿易代表格里爾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中美經貿會談。雙方就中美經貿關系、宏觀經濟政策等雙方共同關心的經貿議題開展了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交流,回顧并肯定了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共識和倫敦框架落實情況。根據會談共識,雙方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在邢兆鵬看來,此前,市場本預期新一輪會談會形成框架性結果。比如,是否有進一步貨物的購買協議,或者是否將下調關稅稅率,但這些信息均未有進一步細節披露。目前,唯一的確定性消息是中美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但市場對此本有預期。
“之所以關稅政策作用于人民幣匯率市場,主要原因在于將影響中國貿易出口,進而作用于外匯收支中的經常項目。一直以來,經常項目是中國賺取外匯的一大途徑。”他進一步說道。
除關稅談判,中國經濟基本面亦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因素。在出口承壓背景下,中國消費和地產走勢成為背后的關鍵,這又與中國內需走勢息息相關。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認為,近年來,中國對外持續貿易順差,且中國比國外的通脹仍低很多。在此背景下,之所以人民幣有效匯率仍在下降,是因為中國需求不足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相對較弱,存在一定的資本流出。“需求不足環境下,每個人都保護自己是一種理性行為。收入減少,消費便會減少。相應地,企業盈利預期也下降。”他稱。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0.1%。此前,連續四個月下降。
不過,邢兆鵬認為,與歐美相比,消費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占比較低。中國是制造業大國,投資是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因此,不應夸大需求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邢兆鵬認為,從外部來看,近期美元指數持續走高,這是拉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另一因素。“雖然關稅擾動美國進口走勢,但這并未使美國通脹大幅走高。此外,美國經濟并未像預期一樣衰退。上述因素使美聯儲有一定空間不急于降息,這成為美元指數的重要支撐。”他說。
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元指數收創兩個月新高,接近100的關鍵點位。
這一改4月初以來美元指數下跌的趨勢。在“對等關稅”公布后,市場對美元資產的安全性存疑。在資本流出美股、美債背后,美元指數在三個月內跌超5%。
近期,市場不斷降低美聯儲降息預期。利率期貨市場最新數據顯示,9月美聯儲降息概率從早些時候的約60%降至50%。
當地時間7月30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當前美國的利率水平能夠應對圍繞關稅和通脹的持續不確定性。“(我們)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尚待解決,目前還不覺得我們非常接近這一過程的終點。”
高盛在7月30日的最新報告中稱,鮑威爾對經濟數據的解讀與該行解讀類似。他強調了上半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指出勞動力市場依然穩健,但六次表示面臨“下行風險”,同時還稱通脹率已基本回升至2%,且“合理的基準情景”是關稅只會對物價水平產生一次性影響。綜合來看,這表明近期美聯儲降息可能是合理的,但目前并非必要。美聯儲聲明和新聞發布會均未直接暗示美聯儲9月降息的可能性。
控制通脹與企穩就業是美聯儲的兩大政策目標。目前,雖然玩具、服裝、電子產品等直接受關稅影響的商品上漲,但6月美國通貨膨脹率仍然連續第五個月低于預期。
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6月,美國非農部門新增就業14.7萬人,失業率為4.1%,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
整體經濟情況來看,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0%,扭轉一季度0.5%的負增長并且高于市場預期。
展望后市,高盛認為,未來三個月、六個月,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或至7.10、7.00。
邢兆鵬稱,未來三個月至六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或升至7.1。“雖然目前中美關稅談判結果尚未明朗,但從美歐、美日的談判結果來看,各方還是圍繞著達成貿易協定的方向努力。特朗普向選民承諾改善美國貿易逆差,這要通過中國擴大進口的方式實現。一旦貿易談判協定達成,市場的不確定性降低,對達成協議的國家匯率市場都是利好。”他說。
7月29日,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中美雙方充分認識到維護一個穩定健康的中美經貿關系的重要性。會談中,中美雙方就彼此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全面深入交流,回顧了日內瓦經貿會談共識和倫敦框架落實情況,并給予充分肯定。
“中美雙方經貿團隊將繼續保持密切溝通,就經貿議題及時交流,繼續推動雙邊經貿關系穩定健康發展。”李成鋼表示。
邢兆鵬進一步稱,雖然美國對華關稅擾動中國出口,但這被對全球其他地區的強勁銷售所抵消,中國對外出口仍然強勁。這在市場上積累了較多的外幣存款,境內美元流動性仍然充裕。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進出口規模站穩20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從季度走勢看,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4.5%。同期,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1.29萬億元,增長4.7%。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外幣存款余額1.0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1.7%。上半年外幣存款增加1655億美元。
邢兆鵬認為,從外部因素來看,美元指數仍將成為左右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因素。目前,美國經濟仍面臨風險,這意味著美聯儲仍將降息,這只是時間問題。一旦美聯儲降息,將帶動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下滑。預計2025年內美聯儲或于9月、12月至少降息一次。
高盛則稱,在9月美聯儲召開議息會議前,美國還將公布兩輪就業和通脹數據。預計美聯儲將在2025年內有三次25個基點的降息,分別在9月、10月和12月。之后在2026年將再降息兩次,最終將利率降至3%-3.25%。
近期,美聯儲官員下調了對美國經濟的評估。他們稱,近期指標顯示上半年美國經濟活動增速有所放緩。在上一次聲明中,美聯儲將美國經濟成長描述為“穩步擴張”。
從中長期來看,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高級投資策略師鄧志堅對《財經》表示,受美國經濟疲軟預期、債務危機拉低美國信用評級及貿易政策影響,市場對美元資產的質疑尤在。雖然目前市場相對平穩,但未來外資仍有可能流出美國股債市場,這也將拖累美元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