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8日至29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及貿易代表格里爾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中美經貿會談。這是繼在日內瓦和倫敦舉行磋商后,中美經貿政策團隊進行的又一次深度溝通。根據會談共識,雙方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中美此前在5月和6月完成兩輪會談,正式建立經貿磋商機制,雙方同步暫停加征相關關稅,放寬芯片、稀土等出口限制并取得其他成果。較之以往,此輪在斯德哥爾摩為期一天半的會談,并沒有做出任何重大事項的宣布,延長關稅暫停期限也有待更高層的批準。然而,看似平靜的會談,或為中美在經貿領域最終達成全面協議做鋪墊。中美雙方都較為謹慎、低調地對外發聲,這表明兩國經貿談判已經進入“深水區”。
這次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中美經貿會談,整個進程釋放出兩個明確信號。
一是中美雙方都認為經貿關系需要“穩起來”。
何立峰在會談后表示,中美雙方經貿團隊要以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為指引,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尊重各自關切,進一步鞏固共識,加深互信。
美方代表也表示,穩定的美中經貿關系對兩國乃至全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愿與中方一道,繼續通過美中經貿磋商機制協商解決經貿領域分歧,推動取得更多磋商成果,進一步穩定美中經貿關系。
作為世界最重要的兩大經濟體,中美雙方都需要經貿關系穩下來。上半年,中國經濟迎難而上,國內生產總值(GDP)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但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戰依然突出,中美經貿關系穩下來對于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關鍵性影響。
美國商務部近日公布的最終修正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環比按年率計算萎縮0.5%。這是2022年以來美國經濟的最差季度表現。美國制造業PMI連續4個月萎縮,多項數據拉響經濟衰退的警報。特朗普面臨明年國會中期選舉的考驗,而美國經濟正遭受關稅政策和減稅政策的雙重壓力,推動中美經貿談判取得積極成果,有助于白宮實現“穩經濟”的目標。
二是中美雙方都希望以深入、建設性的方式“談下去”。
何立峰在會談后表示,下一步,雙方應繼續按照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充分發揮好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不斷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進一步深化對話磋商,不斷爭取更多雙贏結果。
貝森特在磋商結束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倫敦(會談)建立在日內瓦(會談)之上,斯德哥爾摩(會談)建立在倫敦(會談)和日內瓦(會談)之上,取得了新的進展”,“整體氛圍非常具有建設性”,雙方團隊建立了更深的個人關系和互信。
美國媒體分析稱,中國方面實施的反制舉措“讓特朗普及其高級幕僚始料未及”,促使美方重返談判桌,并達成貿易休戰。
所謂不打不相識,與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時的中美經貿博弈一樣,兩國談判團隊在高度激烈的觀點論辯、利益界定、攻守交織中,逐步深化對彼此關切和底線的認知,建立起對達成協議至關重要的信任基礎。
斯德哥爾摩磋商呈現出的“靜水流深”特點,彰顯了中美談判的復雜和艱難程度。首先是議題領域寬。據悉,此次會談聚焦貿易逆差與再平衡、稀土磁鐵出口、產業政策、國家安全與出口管制等多個議題。其次是議題本身復雜。有些領域的政策調整涉及一國內部的多個部門。某種程度上,內部的利益協調并不比中美兩國之間的協調容易。再次是中美在很多方面存在的分歧較深,難以通過短時間的磋商達成妥協,形成共識。據悉,此次美方還將一些涉及第三方的議題擺上桌面,這無疑增加了會談的復雜性。因此,中美經貿團隊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溝通,是合情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經貿互動并不是只在談判桌上展開,雙方正通過多種渠道推進利益協調。
7月28日至30日,應中國貿促會邀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主席芮思博(Rajesh Subramaniam)率團訪華,代表團成員包括蘋果公司、高盛集團、賽默飛世爾科技等多家美國知名跨國企業的高管。
在京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會見了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代表團。王毅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迎難而上,穩中向好。中國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期待美國企業繼續看好中國、投資中國,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成長。希望美國工商界做正確對華認知的解讀者、中美民間友好的播種者和中美互利共贏的踐行者,為中美關系發展和兩國人民友好作出新的積極貢獻。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也會見了芮思博率領的代表團。雙方就裝備機械、智能制造等領域進行了交流。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是美國商業界利益的重要代表,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力不容小視。該機構今年7月16日發布2025年度《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大部分受訪企業為在中國運營多年的美國大型跨國企業,其中近40%的受訪企業去年在華營收超過10億美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譚森(Sean Stein)表示,對于美國企業而言,保持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中的運營能力依然至關重要。這不僅使它們能夠受益于中國日漸壯大的中產階級消費群體,也為企業探索保持全球競爭力所需的新技術和新做法提供了實踐場景。“在當前的貿易磋商中,美國在華企業迫切需要的是終止‘一刀切’式的關稅措施,并實施更加合理的政策,使美國企業在中國更公平、更有預期的營商環境中競爭。”
近期,國際輿論高度關注特朗普或在下半年訪問中國的動向。7月29日,特朗普表示,他可能會應邀訪問中國,并稱已經收到邀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當天回應法新社記者提問時稱,“關于你提到的具體問題,請參閱中方此前發布的新聞稿”。
雖然迄今中美官方都沒有發布有關這一問題的信息,但一些外媒報道稱,白宮方面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特朗普的訪華行程,甚至有些媒體還透露將有數百名美國商業界重要人士隨訪。
無疑,元首外交一直是中美達成重大協議的助推器。近幾個月,中美經貿團隊的磋商始終強調要以兩國元首共識為指引。今年6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時表示,雙方要用好已經建立的經貿磋商機制,秉持平等態度,尊重各自關切,爭取雙贏結果。特朗普稱,美中關系十分重要,美方樂見中國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美中合作可以做成很多好事。
實際上,中方對中美經貿關系的立場是一貫的,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在經貿領域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期待中美經貿磋商機制能夠順利運行,不斷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實現從“靜水流深”到“水到渠成”。
(作者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