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孝感市孝南區新華街道中山社區位于孝感市老城區,小區面積小,年代久遠,基礎設施差,社區下轄20個小區為無物業管理、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三無”小區。由于社區老舊,再加上小區居民以退休老人和租戶為主,導致物業公司管理成本高、難度大、物業費收取困難。物業公司在合同到期后棄管退出,留下的“爛攤子”讓社區黨委和小區居民頭疼不已。
解題:
中山社區“兩委”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后,由社區黨委引領小區居民成立“小區自管委員會”,“自管委”行使業委會與物業公司雙重職能。社區黨委調度資源,居民群眾積極參與,“自管會”當家,托起小區物業服務新方式,老小區迎來“逆生長”。
走訪調研,選好“自管委”成員。小區“自管委”成立前,社區“兩委”在小區內,以黨員家庭為主要考察對象進行走訪,將那些思想素質高、空閑時間足、有意愿為群眾服務的居民篩選出來。然后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與他們進行談心談話,確認他們在物業公司退場后參與小區治理的意愿。通過上門找、當面訪、從優選、活動聚“四步法”和自主推薦、群眾推薦、民主選舉“三環節”,嚴格按照3至11人單數組成,依法依規成立“自管委”。一批以退休老黨員、老干部、熱心公益的白領、社區達人為代表的“自管委”成員脫穎而出,小區居民由“旁觀者”成為基層治理的“同行者”和“參與者”。
居民議事,明確“自管委”職責。社區“兩委”對成立“自管委”的小區定期開展居民議事會、“星空夜話”等活動,了解掌握居民有關小區基礎設施完善、物業服務管理、矛盾糾紛化解等方面的訴求意見,分級分類梳理形成擬解決群眾需求事項清單,并結合清單內容和小區實際情況,厘清和明確小區“自管委”職責,督促“自管委”按時按量完成自身職責內容,邊建設邊解決小區難題。同時,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組織各小區“自管委”成員參與社區組織的專題培訓,提升“自管委”成員服務能力。
建立機制,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兩委”與小區“自管委”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各小區“自管委”列席社區“三方聯動”會議,討論小區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和解決方案。對于小區內產生的問題,“自管委”力不能及的情況下,及時向社區“兩委”反映,社區“兩委”協調調動轄區內職能部門、下沉黨員、社區網格員、志愿者團體等多方力量,配合“自管委”及時解決問題。根據小區實際情況,社區“兩委”指導“自管委”建立居民公約,結合“以積分記錄美德,以積分兌換服務”的積分制,形成“居民自管委員會+積分制管理”的治理模式,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
目前,中山社區內20個“三無”小區已全部在社區“兩委”的引導下成立“自管委”,在物業管理服務、小區環境改善、矛盾糾紛調解、科普宣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整理:葛雷" 張顆" 彭學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