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依據生態系統和社會支持理論,依托街未成年人保護站以在冊困境未成年人及重點未成年人為主體,構建起“四三三機制”,協同各方以精準化、社會化協同、專業化服務,為59名在冊困境兒童和2萬余名轄區未成年人編織起一張有溫度、有力度、有精度的成長守護網。
四級響應分級管理,“精準滴灌”守護困境兒童
永和街社工站以社會支持理論為指引,從社會網絡獲取物質、情感、信息等多元支持以應對困境,構建起困境兒童“紅黃藍綠”四級響應體系。社工站為59名困境兒童建立“一人一檔”,通過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社會支持等多維度評估,將困境兒童分為危機干預(紅色)、重點跟蹤(黃色)、定期介入(藍色)、常態化關愛(綠色)四個等級,實現“一類一策、一人一案”的動態管理。
以13歲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陽陽為例,其因幼年喪母陷人抑郁,社工立即啟動紅色預警,聯動家庭、學校、社區構筑支持系統,運用優勢視角挖掘其繪畫天賦,通過信任建立、情緒疏導、資源鏈接,引導其發現生命中的積極因子。在持續個案介入中,陽陽已成功走出家庭陰霾向陽成長。該機制運行以來,讓精準關愛如陽光穿透烏云,照亮困境兒童的成長之路,生動詮釋了社會支持理論在實務中的轉化應用。
三維聯動聚合資源,織牢織密困境兒童關愛網
永和街社工站積極踐行社會資本理論,通過整合永和街轄區內的人、財、物資源,促進資源高效整合。構建起“四維聯動·精準關愛”資源網絡體系,運用機制創新、資源整合、服務深化三步走策略,為困境兒童織就了一張嚴密的保護網。
“四單一體”微心愿模式激活社會資本網絡。通過困境兒童“點單”表達需求,專業團隊“派單”分類梳理,部門企業“接單”認領幫扶,志愿隊伍“送單”閉環服務,激活社會網絡中的各方資源,實現了困境兒童需求的精準對接和有效滿足。小玲想要一張不晃的書桌,社工通過“微心愿墻”發布需求,愛心企業完成定制安裝。2024年以來,累計收集43個“微心愿”,完成率 100% ,其中學習支持類需求占比達62% ,折射出困境兒童對成長發展的迫切渴望。
除了“微心愿”,大德社工積極與愛心企業合作開展“愛心助學”活動,為困境家庭未成年人提供學習用品和助學金,已惠及26名兒童;組織志愿者與困境兒童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為困境兒童提供心理疏導、情感支持和學習輔導,已結對幫扶52名兒童。13歲剛完成小升初的低保困境兒童小浩,進入小升初階段后,因學業壓力太大,出現學習跟不上、成績下滑并出現情緒沮喪的問題,大德社工得知后,通過社區資源網絡,鏈接到2位線上家庭教師為其輔導數學和英語,同時建立輔導群,引導小浩及家屬定期與家庭教師溝通,了解小浩的學習進展和心理狀態。上了大半年的線上輔導課后,小浩的學習情況逐漸改善并不斷提升。“現在孩子性格開朗多了,成績也從班級倒數排名進步到中等?!毙『聘赣H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通過這些舉措,大德社工匯聚了企業、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資源,精準對接困境兒童需求,提升社會資本效能,拓寬社會力量參與困境兒童關愛渠道,推進困境兒童幫扶更加精準化、常態化。
三方協同搭建成長賦能場,助力未成年人多元化成長
永和街社工站以生態系統理論為框架,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共同體”,通過微觀一中觀一宏觀系統聯動,為未成年人打造立體化成長支持網絡。該理論強調個體發展嵌套于多層環境系統中,為未成年人營造全方位、多層次的成長環境。
家庭方面,筑牢教育根基,構建微觀支持系統:大德社工從家庭生態系統出發,打造“向日葵親子小屋”家庭教育基地,形成“1個核心陣地 +N 個延伸服務點”的社區家庭教育網絡?!袄碚撌谡n + 情景模擬 + 實踐指導”三維教學模式,招募社區親子家庭參與。2024年以來,永和街社工站開展28節親子課堂、5場家長工作坊,累計服務人數超1048人次。針對困境兒童家庭推出“季度生日會”品牌,通過親子手工、戶外拓展等活動,引導59戶困境兒童家庭獲得更多資源鏈接?!耙郧昂⒆硬辉赋鲩T,現在每次生日會都主動報名,還交到了新朋友。陽陽的外婆看著孩子的變化,眼里泛起淚光。
學校方面,強化普法教育,完善中觀支持系統:學校是未成年人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大德社工助力永和街道從預防的角度,與轄區中小學合作,啟動校區“增愛信使”行動,設立“鄰青人關愛信箱”,由心理教師、專業社工、志愿者組成服務團隊,每周開箱回復信件,累計處理青春期困惑、家庭矛盾等問題127件,助力772名青少年健康成長。
同時,在街道的支持和指導下,社工站連續兩年協助舉辦“未你而來·愛在永和”法治嘉年華,聯合學校組織“主題故事大賽 + 法律知識闖關 + 情景劇展演”等多維活動形式,廣泛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讓7所中小學的8000余名師生在沉浸式體驗中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斑@種互動式普法比單純的課堂說教有效得多,學生們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了。”永崗小學德育主任評價道。
社區方面,打造多元平臺,拓展宏觀支持系統:社區是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環境,大德社工積極推動永和街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與永和街社工站雙站聯動,面向街道2萬多名未成年人開展服務。雙站聯動組建“護未觀察員”隊伍,吸納9行業16名專業人士,開展法治宣傳活動覆蓋7所學校近萬人。每年暑假,聯合華南師大志愿者開展“伴你童行”托管營、“筑夢成長”夏令營等60余場活動,657人次志愿者參與服務,惠及數千名未成年人。在“百千萬工程”暑期計劃中,外來務工子女與本地孩子攜手完成團隊任務,社區歸屬感在歡聲笑語中悄然增強。
通過三維聯動形成教育合力:家庭夯實情感根基,學校培育法治觀念,社區搭建成長舞臺。正如參與夏令營的小浩所言:“以前覺得社區很陌生,現在發現處處有關愛。”
(作者單位:廣州市大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