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鈿技藝,作為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瑰寶,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審美價值。團花紋樣作為中國傳統紋樣之一,有著團圓和美滿的寓意。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螺鈿團花紋樣的傳承和創新面臨著諸多挑戰。數字化技術的興起,為螺團花紋樣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聚焦螺鈿團花紋樣的數字化傳承與創新,概述螺鈿團花紋樣工藝,分析螺鈿團花紋樣數字化傳承與創新中面臨的問題,闡述螺鈿團花紋樣的藝術特色,探討數字化傳承與創新的意義,提出螺細團花紋樣數字化傳承與創新的途徑,以期為這一傳統工藝的保護與發展提出新思路。研究發現,數字化技術能夠有效突破螺鈿團花紋樣傳統傳承方式的局限性,為其創新發展提供新路徑。
一、螺鈿團花紋樣工藝概述
螺鈿團花紋樣,指將螺、蚌、貝等生物的殼層分層剝離或磨制后,通過拋光、打磨、蒸煮、切割,制成細小的花紋圖案和幾何形狀,根據團花紋樣的造型一片一片地鑲嵌、粘到陶瓷、金屬等器物上。帶有螺鈿團花紋樣的工藝品往往還需要進行打磨、描彩、上漆等一系列工藝。
二、螺鈿團花紋樣數字化傳承與創新中面臨的問題
螺細團花紋樣的數字化傳承與創新受到諸多壓力。螺鈿團花紋樣實物制品和創新制品由于價格昂貴在市面上流通較少,使得知名度和吸引力不高,無法帶動相關工作者進行數字化傳承與創新。另外,老一代螺鈿團花紋樣傳承人的年齡增大,對數字化技術了解較少,無法快速選擇最優的數字化路徑。為了推動螺細團花紋樣不斷發展,多角度推動螺團花紋樣的數字化存儲、數字化傳播、數字化生產迫在眉睫。
三、螺鈿團花紋樣的藝術特色
螺鈿團花紋樣的匠心工藝與美學寓意表達獨特。螺鈿團花紋樣的工藝之美在于使用不同的材料在光影變幻中展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例如,在光影變幻下,珍珠母貝能夠使螺鈿團花紋樣呈現出柔和光暈、鮑魚殼能夠賦予螺鈿團花紋樣奇幻的色彩。匠人通過巧思拼貼,使靜態紋樣隨光影流動,形成獨特的視覺韻律。螺鈿團花紋樣的構圖之精在于以圓形為框架,遵循對稱均衡的美學法則,紋樣疏密有致、層次分明。其構圖形式本質上是中國人對宇宙秩序、生命循環的視覺化詮釋。它通過嚴格的形制規范與靈動的細節處理,在有限圓域內創造無限意蘊。無論是大團花構圖的繁復華麗,還是小團花構圖的簡潔靈動,其線條都兼具秩序感與生命力。這種“寓變化于統一”的構圖智慧,為當代設計提供了靈感源泉。螺鈿團花紋樣的寓意之妙在于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寄托。螺鈿團花紋樣以圓為形,寓意圓滿無缺;以花卉、動物、幾何圖案巧妙組合,具有祥瑞納福、吉祥美好等寓意。例如,婚嫁漆器上的螺鈿團花紋樣承載著對婚姻美滿的祝福,常使用牡丹(富貴)、蓮花(純潔)、蝙蝠(福氣)等元素。
四、螺鈿團花紋樣數字化傳承與創新的意義
(一)便于螺鈿團花紋樣的保存和傳播
對于螺鈿團花紋樣的數字化傳承而言,數字化技術可以對螺鈿團花紋樣的制作技藝進行最大限度的記錄和保存,為后人學習與研究提供寶貴的資料,避免時間流逝或人為因素造成紋樣損壞或技藝遺失。同時,通過數字化手段呈現螺鈿團花紋樣的制作過程,便于更多人參與到這一傳統工藝的學習與傳承中。例如,市面上出現了螺鈿團花紋樣制品DIY(DoItYourself的英文縮寫,意思是自己動手制作)體驗服務,體驗者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教學制作簡易的螺團花紋樣制品,一定程度上起到傳播螺鈿團花紋樣的作用。
(二)推動螺細團花紋樣相關產業發展
螺鈿團花紋樣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瑰寶,其數字化傳承與創新對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數字化技術的融入,使螺細團花紋樣的應用場景得以拓展,推動團花紋樣與現代設計、家居裝飾、時尚服飾等領域跨界融合。多樣的跨界融合使市場需求擴大,商家進而不斷縮短研發周期,帶動上游螺鈿團花紋樣原材料有關的貝殼養殖業與捕撈業發展。電商與虛擬展示技術則能夠拓寬銷售渠道,優化消費體驗,提升螺鈿團花制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帶動下游相關旅游產業和文創產業的發展。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培育新的市場,推動螺鈿團花紋樣的產業化發展,同步推動上下游有關行業的發展,同時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實現傳統工藝的活態傳承創新與產業價值的雙重提升。
(三)推動螺細團花紋樣國際化發展
螺鈿團花紋樣的數字化傳承與創新能夠突破地理限制,在3D建模、高清攝影、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術支持下,相關作品可以通過線上展覽、國際設計平臺廣泛傳播,吸引海外藝術家、設計師和收藏家的關注。此外,結合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AR)和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VR)技術,可以讓全球觀眾沉浸式體驗螺細團花紋樣的文化內涵。另外,通過與國際品牌的跨界合作,螺團花紋樣可以應用于高端消費品、家居裝飾等領域,提升螺團花紋樣在國際品牌中的影響力。
五、螺鈿團花紋樣數字化傳承與創新的途徑
(一)螺細團花紋樣的數字化采集
數字化采集是螺鉬團花紋樣數字化傳承與創新的基礎。常用的采集技術包括三維掃描、高清攝影等。三維掃描技術能夠快速、準確地獲取螺鈿團花紋樣的數據,包括形狀、紋理、色彩等信息。以帶有螺鈿團花紋樣的器物為例,通過將三維掃描設備圍繞器物進行全方位掃描,能夠生成高精度的三維模型,該模型可以完整地記錄螺鈿團花紋樣的形態和細節特征。同時,還可利用三維制圖軟件進行模型調整,然后使用Zbrush(數字雕刻和繪畫軟件)進行細節調整,渲染預覽效果。例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郎佳子或通過3D掃描和建模技術,將微型面塑作品(如《司馬光砸缸》)進行數字化存儲,解決了傳統面塑易損毀、難保存的問題。螺鈿團花紋樣的傳承和創新也可以仿照有關操作,助力此非遺技藝的留存。
高清攝影則側重于對螺細團花紋樣的平面圖像采集。利用高分辨率的相機,搭配專業的燈光設備,拍攝出色彩還原度高、細節清晰的紋樣圖片。在對螺細團花紋樣進行圖片信息的高清提取過程中,針對部分不完整的團花紋樣,可以使用AdobePhotoshop、AdobeIllustrator等繪圖軟件對其進行紋樣輪廓補充,最后對整體進行調色,以此達到團花紋樣和螺鈿光澤的精準呈現,突出其獨特的藝術效果。
螺鈿團花紋樣的數字化采集可以最大限度地記錄螺細團花紋樣的具體形態和藝術特征,可以做到讓螺鈿團花紋樣不隨時代變遷而漸漸消散于大眾視野。這對螺鈿團花紋樣的傳承和創新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螺細團花紋樣的數字化傳播與展示
數字化傳播與展示是推動螺鈿團花紋樣傳承和創新的有效途徑與必然選擇。首先,通過建立專門的線上展示平臺,如網站、手機應用程序(Application,App)等,將數字化采集和處理后的螺鈿團花紋樣以圖片、視頻、三維模型、虛擬現實模型等多種形式存儲后進行展示,這是傳播螺團花紋樣數字化展示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網站和App 等新媒介傳播的方式,可以有效整合分散的資源,讓觀者可以隨時隨地“走近”螺鈿團花紋樣藝術。觀者通過點擊、觸摸等簡便的操作方式,便可調出螺團花紋樣的3D模型,通過旋轉、縮放模型可了解和觀察螺鈿團花紋樣的詳盡信息。其次,除了線上展示平臺,還可以利用VR、AR等技術,打造沉浸式的數字展覽空間。例如,江蘇省蘇州市曾推出“獅林·園宇宙”項目,結合5G、無人機和VR等技術,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園林景觀,實現古城的數字孿生。可以暢想螺鈿團花紋樣在虛擬現實技術的支持下也可以達到非凡的展示效果,觀者佩戴VR眼鏡,可以置身于虛擬的藝術世界中,近距離觀察螺鈿團花紋樣的細節,通過交互式動畫獲悉螺鈿團花紋樣制品的制作流程。同時,觀者還可以通過手柄模擬穿戴嵌有螺鈿團花紋樣的首飾,或者在虛擬環境中布置帶有螺團花紋樣的家具或器皿,以此增強參與感和體驗感。另外,觀者還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設備掃描螺團花紋樣或者展品,了解螺團花紋樣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更多的背景信息和相關知識。
(三)螺細團花紋樣的數字化設計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算法正在不斷融入傳統的設計行業。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自動生成符合現代審美的螺鈿團花紋樣,實現更智能化的創新設計,正在成為當下傳統紋樣數字化傳承和創新的一種切實有效的方法。濟南皮影戲的傳承人李娟就曾與山東省藝術研究院合作,推出“AI數字皮影”系列數字藏品,并開發皮影小夜燈、胸針等文創產品,成功吸引年輕群體。
螺細團花紋樣具有相對程式化的構圖方式與色彩規律,可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進行二次創作。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將傳統的螺細團花紋樣進行抽象化處理,對其紋樣元素進行解構與重組。例如,將傳統的螺鈿團花紋樣拆解為單個的圖案元素,如花卉、動物、幾何圖形等。通過對這些單個元素的提取和分析,了解其造型特點和文化寓意,最后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對這些元素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創造出具有現代感的新紋樣。這種快捷且簡易的方式為普通人提供了一個幾乎零成本的螺鉬團花紋樣創作方式,同時也可以為專業設計師提供更多的創意靈感,大大提高了螺細團花紋樣有關產品的生產和創新效率。
六、結語
螺鈿團花紋樣的傳承創新道路前路漫漫,數字化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為螺鈿團花紋樣的傳承創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其不僅能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能實現跨領域的融合創新,拓展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實現更廣泛的傳播,讓螺鈿團花紋樣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命力。螺鈿團花紋樣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不應該被遺忘和忽視,數字化的加入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螺鈿團花紋樣重回大眾視野,但是若要真正振興螺鈿團花紋樣,還是需要緊跟時代發展,尋找適合螺鈿團花紋樣的傳播方式,不斷地推陳出新,創造符合時代要求和大眾審美的產品。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基金項目: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傳統非遺視域下螺團花紋樣的數字化創新轉化”( cx2507005 )。
作者簡介:姜欣雨( 2004- ),女,河南鄭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