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精神特質,對于引領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科學內涵來看,教育家精神蘊含著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弘道追求等六個方面的核心要義。從價值意蘊來看,教育家精神有助于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建設教育強國奮斗目標。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可在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創新教育家精神宣傳方式等方面探索教育家精神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包括“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這些內涵共同構成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義,是新時代教師的價值引領和行為準則。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教育家始終秉持著“大我”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譜寫出感人至深的愛國篇章。如陶行知先生,他將“我是一個中國人,要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的一生都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不懈奮斗。如今,教師要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將教育事業與民族振興結合起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而以教育之力來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回顧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優秀的教育家不僅會傳授知識,而且十分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無論是孔子提出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還是陶行知堅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理念,都是用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質詮釋了“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內在要求。新時代教師要用自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要努力成為學生道德修養的塑造者,引導學生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讓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啟智潤心,既注重學生的智力水平,又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從而實現教育的全面發展。因材施教表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如墨子提出的“量力所能至”的原則,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自然發展安排教學程序,這也詮釋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新時代教師要具有一定的育人智慧,學習更多科學的教育理念,去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勤學篤行,強調教師要將努力學習與不斷實踐相結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最終實現知行合一的目標。求是創新,強調教師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方法。如于漣即使在耄耋之年仍堅持站上講臺,并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新時代教師要具備勤奮好學、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去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樂教愛生,強調教師既要樂于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愛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甘于奉獻,強調教師要心甘情愿為學生奉獻。如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她幫助貧困山區的女娃,給她們接受教育的機會,從而改變了大山女娃的命運。新時代教師要堅持育人的初心,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還要關心學生的成長。同時,新時代教師還要認真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端正自身教學的態度,在無私奉獻中找到屬于自身的價值與意義。
自古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重大責任和遠大擔當。站在新征程上,面對當前環境的復雜多變,教師更應該具備“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遠大志向和弘道追求。作為新時代教師要胸懷天下,始終堅持以天下為己任,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引導學生不斷汲取各種優秀文化,進而培養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人才。
在邁向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必定離不開高素質教師隊伍,而高素質教師隊伍必定需要教育家精神的引領。弘揚教育家精神對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建設教育強國奮斗目標具有重要的價值意蘊。
自古以來,教師就不斷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教育家精神與教師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比如,教育家精神中所蘊含六個方面的核心要義,正是新時代教師所需要的精神特質。新時代弘揚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可以加快推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首先,教育家精神所蘊含的道德情操,要求教師對自身要求嚴格,以身作則。弘揚教育家精神,能夠幫助教師形成高尚的品德,塑造良好的師德形象。其次,教育家精神所蘊含的育人智慧,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弘揚教育家精神,能夠幫助教師了解不同學生,增強教師全面育人能力。最后,教育家精神所蘊含的躬耕態度,要求教師有終身學習的理念。弘揚教育家精神,能夠幫助教師夯實自身專業基礎,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立德樹人與“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有著密切關聯。立德樹人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基本知識,更要注重學生的品德發展。弘揚教育家精神,能夠明確“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問題,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而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教育家精神是教師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生動寫照,反映了千千萬萬個教師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質。教育家精神強調教師的道德情操和職業操守,要求教師嚴以律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這些實踐要求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度契合,進而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時代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更離不開人才。要建設教育強國,需要教師、學生、社會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參與。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事業,既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也需要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更需要強大的精神引領。教育家精神能夠激發廣大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雄心壯志,推動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為實現教育強國奮斗目標書寫精彩的育人篇章。
建設教育強國,關鍵在教師。教師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要加大對教師的培養。站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就必須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實力過強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新時代教師要弘揚教育家精神,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培養真正可靠的優秀人才。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事業中的寶貴財富,是對一代又一代教育家品質的凝結。強大的精神力量要轉化為物質力量,就必須優化教育家精神的實踐路徑。通過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創新教育家精神宣傳方式等路徑,來弘揚教育家精神。
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職業操守的基本標準。如今,師風師德依然得到傳承與發揚。師德,就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包括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等內容。師風,就是指教師的行為作風,包括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等內容。“師德師風”的優良品德與教育家精神蘊含的高尚品質相契合,其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目前,我們要弘揚教育家精神,就需要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提高新時代教師的素質。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師德師風考核標準。考核標準既要包括教師教學的水平,又要包括教師的情感力量。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師德師風考評制度。考評應包括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等多維度評價方式,從不同的群體全面了解教師的教學成效和師風師德表現。最后,要建立健全的師德師風監督機制。監督機制要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來進行監督,形成全方位的監督合力。
自古以來,尊師重教就深深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是代代中華兒女留下的優良傳統。如今,尊師重教依然得到傳承和發揚。尊師,就是要尊重教師,尊重教師具備的知識、人格等方面的能力。重教,就是要重視教育,重視教學和育人等目標的實現。“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與教育家精神蘊含的高尚品質相契合,其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目前,我們要弘揚教育家精神,就需要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師熱愛上自己的事業。
首先,學校應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比如,通過舉辦教師節慶祝活動、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等形式,讓教師感受到尊重和關愛,從而更加堅定他們從事教育工作的決心。其次,還需要注重發揮模范榜樣的作用。可以宣傳一批優秀的教師典型,引領廣大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水平,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最后,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可以共同參與,通過設立教育基金、開展教育公益活動等形式,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讓他們能夠更加安心地從事教育工作。
自古以來,教育家們就十分重視教育,如孔子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學生的品德修養。但以前用傳統的講授法進行教學,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今,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那么我們就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提出新的方式去宣傳教育家精神。目前,我們要弘揚教育家精神,就需要創新教育家精神宣傳方式,借助多種平臺提升教育家精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首先,可以借助如抖音、快手等多種平臺,制作出關于杰出教育家相關事跡的短視頻,增強教育家精神的凝聚力。其次,可以通過微博等多種平臺,發布相關文章,加深人們對教育家精神的深刻理解。最后,可以建立教育家精神的教育基地,通過實物或技術手段展示出教育家取得的成就,進而增強教育家精神的影響力。
(作者單位:喀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