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1]。對于現今的高校而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2],因為教師的行為規范是教育的靈魂所在,同時也是教師道德品質的外在彰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教師,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為學生筑起道德的防線。這樣才能營造出一片學習的凈土。教師們更要廉潔奉公,對待學生一視同仁;也要關愛學生,給予學生溫暖與關懷,讓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引導學生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好青年[3]。然而,當前黑龍江省高校在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進一步優化與完善師德師風建設方案。
一、 黑龍江省高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的現狀與困境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教師隊伍的發展與建設提出了新標準、新目標、新方向,各大高校積極地建設落實。然而,在大數據時代的飛速發展的影響下,隨著網絡上頻頻爆料出教師有違反師德師風的違紀行為,人們越來越關注教師的行為規范。有很多違反教師行為規范的行為被曝出,其中甚至包括剽竊他人學術成果、與學生保持不正當關系、私下收受賄賂等惡劣行為。嚴重影響教師的群體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地損害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任聯系[4。
(一)工作機制方面
在學校有關部門發布指導性文件后,各學院和教師支部負責具體執行,然而,在落實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弊端和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化和調整。首先,從高校整體角度來看,多數高校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并發布了師德師風建設的文件方針,以此作為推進相關工作的重要依據。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因該項工作需多個部門協同配合,部分高校便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比如,各部門之間協調出現偏差,工作落實未能達到預期,對文件精神理解不透徹,甚至存在以“形式主義”敷衍檢查的現象。由于缺乏統一的指導、協調與監督,這些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師德師風建設的成效;其次,考慮到高校內部各學院、各學科之間存在差異性,同時黑龍江省內的不同高校也展現出各自的特色。例如,一些高校以理工科教育為主導,而另一些則更側重于藝術類學科,還有些高校則以師范教育為特色。這就意味著,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除了遵循統一的標準要求,還需兼顧學校與學科的特色,構建更具針對性的建設體系,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5]。
(二)考核激勵體系方面
目前,黑龍江省師德師風制度建設尚存在一定的完善空間。回顧過往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往往更側重于對師德失范人員的懲處與警示,卻相對忽視了對優秀教師的表彰與獎勵。盡管存在一些獎勵舉措,但與針對失范者的懲罰力度相比,這些獎勵力度普遍較弱,致使師德師風建設中正面激勵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各高校有必要著力營造濃厚的尊師重道的學術氛圍,對于表現優秀的教師,應給予大力表彰與廣泛宣傳。借助媒體平臺,積極挖掘教師群體中的優秀事例,并進行全方位推廣,從而在教師隊伍中樹立起榜樣典范。此外,鑒于現有的獎勵措施效果不盡如人意,且黑龍江省地處偏遠,教師的經濟收入相較于沿海地區稍顯落后,所以各高校需確保獎勵切實落地,不僅要頒發榮譽證書,還應在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指導、職稱晉升機會以及醫療休養福利等方面,給予更多實質性的獎勵。
(三)監督與考核的體制方面
首先,多數高校對于教師的評價比較側重于教師的科研成果和授課能力方面,評價維度相對單一。缺乏對于教師在思想狀態、生活方面、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綜合全面的科學評價。而對于師德方面的評估更是缺少一個統一科學的量化標準,使師德師風建設在實施的過程中會產生諸多推進困難,難以落地,部分高校會流于表面、浮于形式,并未將師德師風內化于心。由于很多高校的教師科研和授課壓力過重,導致部分教師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意識去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即使高校會組織關于師德師風方面的培訓學習等,但是大多都過于形式,并未將師德師風與教師的日常工作和實際授課相結合,這就會導致師德師風建設并未發揮真正的作用,沒能給予教師正確的指導意義;其次,部分高校在監督機制方面也不夠完善,即使有的高校已經建立完備的師德師風建設系統,但是在實際操作和執行中仍然會面臨困難,有些失范的教師總是抱有僥幸心理。正是這種僥幸心理和不完備的監察體系,才導致師德師風建設舉步維艱,進展緩慢。
二、黑龍江省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新要求
黑龍江省堅持正確方向、堅持尊重規律、堅持繼承創新、堅持立足實際4個基本原則,針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發布了一系列的考核評價指導性意見,以及考核評價指導性指標體系等文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師德師風建設全過程,在此過程中,各高校將組建考核評價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主要負責人出任組長,成員涵蓋高校多個行政部門以及各院系的負責同志。同時,各高校會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廣泛征集教師的意見與建議,進而制定出更具細化特點、適用于本校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及考核辦法。
(一)細化考核內容及等級
充分聚焦六大方面內容,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方式,各高校要大力倡導弘揚“教育家精神”,對教師的工作態度、業務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文化水平、責任擔當等各方面均提出了更加具體、更加嚴格的要求。在考核的具體維度方面設置了合理的分值和等級,確保科學性、針對性、操作性。換言之,不僅提出了具體要求,還在考核中以明確維度有針對性地設置合理的、有科學依據的、可以在各層級具體施行的考核標準。此外,還厘清了責任部門,指導各部門在堅持客觀公正、公平公開原則基礎上,采取個人自評、學生測評、組織評價等多種形式進行考核評價,以多種形式的結合同時確保已明確的考核標準可以有效實施。
(二)采取合理的考核方式
師德師風考核是對教師,尤其是一線教師工作者最常規的也是最基本工作內容的考核,這些工作內容既能體現出教師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等綜合水平,也是社會層面對教師關注最廣、最直接的要求。學校采取動態考核方式,實時記錄教師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每學期對相關記錄進行匯總和通報,使考核工作常態化、日常化。各高校需合理確定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及不合格的比例,將考核評價結果納入教師檔案。同時,切實把考核評價結果用好、用足,一方面保障考核結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確保師德師風考核的權威性。如果教師觸犯了考核中明令禁止的行為,則該教師師德考核檔次確定為不合格,務必對有損教師師德師風的負面行為嚴厲杜絕。并且為了預防有人敷衍、造假等人情操作,將年度師德考核的優秀率控制在參加總人數的 20% 以內。
(三)明確考核結果及應用
黑龍江省將師德師風考核結果納入年度考核組成部分,保證考核結果有效應用。針對考核結果給予不同的獎勵及處理,凡在師德師風年度考核中被確定為優秀檔次的教師,應當予以公示表彰,在各類提拔普升、選培獎評工作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注重在重要節日對師德典型進行宣傳,在考核結束后以榜樣作用延續考核作用。師德師風的考評結果在年度考核中具有一票否決權,這意味著一旦教師在師德師風年度考核中被評為不合格,不論其當年的其他考核成績如何,都將被認定為年度考核不合格。
(四)樹立嚴格的考核監督機制
為了及時發現不良的傾向與問題,各高校會定期以抽查的方式排查教師的師德師風狀況,此舉既在一定程度上及時地掌握了教師的思想和行為狀況,又可以給予教師一些警醒,發揮時常監察的作用。同時各高校也要重視互聯網信息,對待網絡輿情要迅速采取行動,將對學校的負面影響及時控制并降低到最小。要提前構建好專門的突發情況處理機制,產生輿情后可以第一時間入手解決,要有高度的敏銳性。立足于網絡新陣地,利用新媒體加強學校與家長,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加強各方的合作聯動,為學生共建美好的校園生活。
三、黑龍江省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建議
(一)明確師德底線
為防止在師德師風考核過程中出現“冤假錯案”的情況,需要對師德師風失范行為劃定清晰界限,從宏觀角度將“師德”區分為底線師德和崇高師德。底線師德是對教師師德師風最基本的要求,而崇高師德則是教師個人理想追求的目標,是較高層級的師德要求。換言之,即違背了師德底線將對教師個人或整個教師行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而違背崇高師德將會對自身形象造成貶損,但是對身邊的人和事,并未造成過多傷害。而在這樣的“師德”界定基礎上,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更重要的是守住道德底線,然后才是培養教師為真正的“人師”。因為畢竟在教師群體中,具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總是在少數,而對大部分教師的要求也是守住底線,不要觸碰師德師風的道德紅線。具有堅定信念的教師自然會守住底線,在面對誘惑時,也會自我約束。然而,有少數道德底線較低的教師則會在道德底線徘徊,稍有誘惑就可能會作出失范行為。因此,比起培養教師師德的“天花板”,更重要的是讓教師守住師德的底線。
(二)構建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高校構建一套穩定且系統的師德建設機制顯得尤為關鍵。畢竟,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需要長期推進且具備科學性、系統性的工作,唯有如此,方可從根本上促進教師隊伍的發展。在此過程中,重中之重是把好教師的“門檻”。各高校在教師選聘時,不能僅以科研成果為唯一考量,單純關注教師的畢業院校、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等,而應更多地聚焦于教師個人的思想、品德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這意味著,要深入了解教師的思想品德與道德底線,盡管這些品質難以在短時間內全面洞察,但至少應將其納入考核選聘的核心內容。在教師試用期內,同樣要著重考察其師德表現、個人品德以及與學生的相處情況等,從源頭上杜絕“失德失范”的教師進入高校。不僅如此,高校還需完善師德師風的監察與考核制度,嚴格依照黑龍江省師德師風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以及“弘道追求”等多個指標維度,對教師的師德師風水平展開考核。該考評體系覆蓋科研、師生互動、人際交往以及理想信念等各個層面,從微觀到宏觀,全方位為教師的師德師風確立了清晰標準。只有切實將考核工作落實到位,才能持續推動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進而取得實際成效,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
(三)支部與師德師風建設共同聯動
高校基層支部是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極為重要的組織陣地,應促使支部的政治要求與師德要求凝聚合力,使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學習日常化,貫穿于教師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教師時刻謹記自己的“教師”身份,時刻高標準嚴要求地規范自身,時刻謹記師德師風的要求。既要“旗幟鮮明”地明確要求,又要“潤物無聲”地滋潤思想,以此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與師德水準。加大對優秀的支部和基層組織的獎勵,加大對教師支部書記的培育力度,推進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進程。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中,充分彰顯教師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優秀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使優秀教師成為師德示范的關鍵構成部分。
結語
師德師風建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貫穿于教職工管理以及職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逐步滲透,不能期望一蹴而就。首先,要明確且清晰地界定失范的標準,同時建立起一套嚴謹且透明的監督機制。唯有如此,才能讓每一位教師都能確切地知曉師德師風的紀律紅線究竟在何處,心中有明確的準則。一旦出現任何可能產生負面效應的行為,必須及時予以通報批評,以起到警示作用;其次,高校要構建一套穩定且系統的師德建設機制,將師德師風建設變成教師的常態化工作,時刻謹記。在此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各部門的聯動合作,還要加強對教師的監管。產生問題時及時調整,逐步完善;最后,要充分發揮支部在師德師風建設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將師德師風建設與支部建設工作緊密結合,把師德師風建設納入支部的日常工作清單之中。將師德師風建設真正地日常化、細節化,切實落實到教師日常工作之中,讓每一位教師在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能感受到師德師風建設的力量與要求。
參考文獻:
[1]董春陽,郝勇飛.高校教師政治理論學習的思考與建議[J]北京教育(高教),2023,(04):66-68.
[2]劉卓雯.公共性視角下尊師重教的邏輯、問題與路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03):29-32.
[3]趙君,梁茜茜,戚杰強.系統觀念視域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范式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1):88-90.
[4]范茜.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路徑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4,(20):70-72.
[5]曹晨宇.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與教風學風改進的思路與舉措[J].職教發展研究,2024,(03):100-107.
[6]沈小紅.新時代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研究[J].公關世界,2025,(05):175-177.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