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國家對應急管理人才的需求顯著增加,但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就業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當前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針對就業過程中的現實問題及原因,提出深化產教融合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加強職業指導完善就業規劃、強化行業教育引導提升認知水平等對策,為提高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應急管理;高職畢業生;就業;對策
隨著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完善,國家對應急管理人才的需求顯著增加。近年來許多高校增設應急管理類相關專業,覆蓋應急管理、應急技術等專業,為我國安全應急提供了人才供給。然而,應急管理類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仍面供需錯配等問題,研究應急管理類專業的就業形勢,分析畢業生就業過程面臨的問題并制定相應對策,對提高應急管理類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完善我國的應急管理體系都有著重要意義。
一、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一)市場需求旺盛
在我國產業升級持續推進、安全風險逐步顯現的背景下,受政策驅動、技術創新等因素影響,當前應急管理領域就業市場需求呈現顯著增長態勢。隨著“平安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各級政府及企業對公共安全、災害防控等安全應急工作重視程度持續提升,一方面通過增設應急管理類崗位,提高各級防范安全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驅動第三方安全評估、應急咨詢服務機構等市場化主體發展,進一步擴大應急管理類崗位的覆蓋面。伴隨技術的發展,智能監控、無人機救援、大數據風險預警等技術在安全應急領域得到較多應用,智慧應急等新興領域快速崛起,催生了大量既懂應急管理又懂應急技術的人才需求,應急管理行業正從傳統人力密集型向技術、服務復合型轉型,具備專業技能與跨學科背景的高職畢業生更具競爭優勢。
(二)就業去向多樣
應急管理行業的就業崗位呈現多元化特征,覆蓋政府部門、企業、服務機構等多種類型崗位。政府部門,以應急管理局、地震局等為代表的政府部門提供相關崗位,通常是事業編制或公務員編制,具有職業穩定性強、社會認可度高等優勢,成為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就業的重要選項。企業部門,能源、化工、建筑等行業的企業提供安全監管等相關崗位,這些崗位需要高職畢業生熟悉特定行業應急管理專業知識與技能。市場化服務機構,如安全科技公司、應急咨詢機構等市場化主體,為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較為靈活的就業崗位,這些崗位往往采用項目制工作模式,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較大,職業穩定性相對較弱。
(三)職業發展可期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公共安全重視程度的提升,應急管理類就業崗位的社會認可度得到提高,職業成長路徑不斷優化。一方面,社會上的突發事件讓人們切身感受到應急工作的重要性,社會對應急管理類工作的尊重與依賴程度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應急管理類行業職業資格認證逐步完善,高職畢業生可通過考取專業證書拓寬職業上升空間,技能等級與職稱銜接政策的推進進一步打通了崗位晉升通道。此外,新興技術應用與基層服務需求的擴展,為畢業生提供了技術深化、管理提升及跨界發展的多樣化路徑,應急管理類就業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與包容性。
二、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一)高職教育與市場需求錯位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與行業實際需求之間仍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矛盾,這種供需錯位直接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從課程體系來看,許多高職院校的應急管理類專業仍沿用傳統的教學大綱,課程內容更新速度明顯滯后于行業技術發展。以應急技術與管理專業為例,部分院校仍在教授已被淘汰的裝備操作流程,而對新型智能監測系統、數字化應急預案等前沿技術涉及較少。這種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的脫節,導致畢業生入職后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源進行二次培訓。從實踐教學環節看,應急管理行業具有極強的實操性特點,但受限于實訓場地不足及設備短缺、師資力量有限等因素,許多院校的實踐課程占比偏低,學生缺乏真實場景下的操作經驗,特別是在應急救援技術、安全隱患排查等技能訓練上,實踐深度和廣度都難以滿足崗位要求。
(二)就業選擇過度集中
應急管理行業具有多元化的就業路徑,政府部門、大型企業因崗位穩定性強、配套保障好等特點,吸引了許多高職畢業生應聘,然而這類崗位的招聘規模有限,且普遍存在學歷門檻,導致競爭激烈。相反,基層應急崗位、中小企業的安全技術崗位卻人才短缺。造成這種現象的深層原因在于許多學生對自身能力特點和行業需求認識不清。在就業選擇過程中,往往盲目跟風,忽視了個體差異性和職業適配性,不僅限制了個人發展,也造成了行業人才分布的結構性失衡。部分畢業生在經歷多次求職失敗后選擇轉行,導致專業人才流失,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的人才供需矛盾。
(三)行業認知較為傳統
部分畢業生對該行業的理解仍停留在傳統印象層面,缺乏全面、深入的認識,影響著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在職業發展認知上,普遍存在重管理輕技術的傾向。許多學生將職業發展等同于行政職務晉升,忽視了專業技術路線的價值。實際上,隨著行業專業化程度的提升,高水平的技術專家同樣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優厚的待遇回報。此外,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把握不足也較為突出,在應急管理體系現代化、智慧應急建設等重大變革背景下,行業對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顯,但多數學生仍以靜態視角看待行業發展,在知識儲備和能力培養上缺乏前瞻性,難以適應行業快速變革的需求。這種認知的不足既源于學校獲取行業信息滯后,也與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深度不夠有關,使得院校難以及時把握行業動態,學生也難以獲得真實的行業認知。
三、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對策
(一)深化產教融合,優化人才培養
針對應急管理類高職教育與市場需求錯位的問題,通過動態更新課程、創新實踐教學、強化師資隊伍等方式,促進高職教育貼近就業市場需求。動態更新課程,常態對接行業技術發展進展,設置涵蓋基礎課程與前沿課程的彈性課程結構,將智慧應急、數字化安全管理等前沿知識納入教育課程,確保課程及時更新并跟上應急行業的技術發展,同步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過程,實現學歷教育與崗位技能認證的有機銜接;創新實踐教學,聯合企業開發模塊化實訓項目,引進企業裝備設備等資源并開展實操培訓,建立以崗位能力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師資隊伍,通過企業掛職、技術合作等方式提升教師行業實踐能力,同步引入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
(二)加強就業指導,豐富就業選項
圍繞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就業選擇較為集中的問題,高職院校需加強職業素養教育、豐富就業信息渠道,強化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在課程設置上,將職業素養培育有機融入教育課程,在大一年級甚至新生入校即設置《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貫穿大學各年級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讓大學生在經歷專業學習和職業規劃老師的引導后,形成適合自身情況、符合應急管理就業趨勢的職業規劃。在就業信息來源上,學校需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及用人單位建立信息傳遞渠道,讓大學生能夠及時獲取應急管理行業政策、現狀等信息,為大學生做好個人職業規劃、選好就業方向提供支撐。
(三)加強教育引導,促進全面認知
圍繞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對行業認知較為傳統的問題,在豐富就業信息渠道基礎上,讓企業參與到大學生教育中,加強應急管理行業知識教育,幫助大學生全面了解行業基本情況、未來趨勢等信息,進而促進大學生對應急管理行業有較全面的認知。例如,將行業白皮書、技術路線圖、應急領域技術演進圖譜、職業發展通道解析等內容轉化為教學資源,邀請行業知名專家講授,讓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在教育中感受到應急管理行業不同崗位的優勢和劣勢,進而幫助大學生突破傳統認知,科學、客觀地找到與自身情況適配的工作。
四、結語
隨著應急管理體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應急管理類高職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將成為支撐行業升級的重要因素,需要持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拓寬就業服務路徑,推動應急管理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為“平安中國”建設提供可持續的人才支持。
【基金項目】2023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就業創業專項“新時代應急安全類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研究”(ZIGB2023678)
作者單位: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