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使得各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發生改變,市場自由空間擴大,為創新創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能夠拓展他們的眼界,豐富閱歷,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能夠為市場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但由于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創業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因此高職院校要完善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人才培養機制,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人才培養
一、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的重要性
(一)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能夠結合學校教育的理論框架與社會實踐的現實需求,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將課堂所學的抽象理論知識與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相融合,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積累寶貴的創業智慧與實戰經驗,以便在畢業后能以更加穩健的步伐踏入職業生涯。而且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像是人才的加速器,能夠持續不斷地為社會輸送具備創新思維與實戰技能的高素質人才,精準匹配當前市場對多元化、專業化人才的迫切需求,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在進行人才培養時,不僅能夠促進大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進行深度融合,深化大學生的知識運用效果,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更重要的是對大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大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引導大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在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真實情景模擬中,大學生能夠了解真實的商業情景,掌握現代市場發展信息,在仿真的商業情境中進行競爭和團隊合作,分析市場情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創新思維、信息收集和判斷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在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中,有許多高職院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項目,通過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搭建“產學研用”的實踐平臺,將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與企業的實踐資源結合,讓學生接觸真實的商業信息,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精準度。
(三)促進創新成果落地
大學生在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學習中,通過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分析市場需求,會產生許多創新理念。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維持少不了社會企業的支撐,企業與高職院校積極合作,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創新創業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將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成果落地,既能推動創新理念向實際產品的快速轉化,將創新產品融入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提高人們生活的便利性,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成果落地也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帶來了資源支持,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帶來更好的機會和平臺。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不僅能夠促進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更能夠推動人才的發展,為社會的進步做出更多的貢獻。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人才培養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體制不完善
長久以來,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以教師的單向傳輸為主,忽視了學生在創新創業學習中的主體性,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缺乏主動探索與實踐的機會,在面對社會快速變遷的需求時缺乏實踐經驗和創新創業能力。傳統的教育體制不僅制約了學生潛能的充分釋放,也影響了國家和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師資力量短缺
目前,高職院校師資發展以注重學術研究為主,將發展重點放在拓寬學術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上,忽略了學生對創新創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這就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對先進創新創業知識理論的學習,忽略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提升。一是表現在課堂中創新創業教學占比例少,創新創業課程占大學生課程總量的比例少。二是表現在缺少實踐經驗豐富的創新創業導師,導致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難以獲得及時、專業的指導與支持,進而影響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業精神的激發。
(三)教育資源稀缺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發布,部分高職院校開始正視市場的變化,開設創新創業相關課程。但由于創新創業課程發展的局限性,存在教育資源稀缺的問題,學生能接觸的創新創業學習內容單一,教師在課堂上主要依靠課本進行創新創業相關內容的教學。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其實踐需求不符,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無法得到創新創業能力的真正提高,無法為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提供理論指導。
(四)創新創業環境氛圍缺乏
大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難以進行創新創業,缺乏創新創業的環境氛圍是重要原因。大學生在校學習階段,家長、教師及社會存在普遍認知,即認為學生發展的主要目標在于提高成績,對創新創業存在不支持的態度。其次是學校和社會缺乏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政策,比如給予大學生創業者一定的資金扶持和創業指導。缺乏資源的支撐和社會認可,導致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高,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困難重重。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人才培養機制優化對策
(一)深化課程體系改革
高職院校要進行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和深化,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入課程教學體系中,從多層面、多角度對創新創業進行分析,構建包括專業課通識,教育實踐等全方面的課程體系。首先,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加強理論和知識的結合,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緊密聯合,通過模擬創業,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深化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其次,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實踐教學,通過企業探訪,實地考察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實踐與理論的認識。
(二)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雖然創新創業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但教師仍是學生創新創業培養不可缺少的關鍵力量,在學生的創新創業學習過程中發揮引導作用。高職院校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育,一是要引進高素質的師資力量,對創新創業導師進行全方面的考察,注重創業導師的創新創業經驗,能夠在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提供專業的指導。二是要加強現有師資力量的培訓,通過邀請創新創業領域內專家入校開展講座、組織教師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培訓會等活動,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指導能力。同時,也要為教師提供企業實踐機會,鼓勵教師深入企業,了解市場發展情況,提高教師創新創業實踐的指導能力。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注重創新創業導師的引進與培育。
(三)搭建實踐教學平臺
創新創業實踐是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實踐能夠讓大學生將理論知識進行落實,增強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實踐進行指導。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共同搭建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在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提供指導,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高職學??梢越⑿葎撔聞摌I實踐基地,在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中,對學生的創新理念進行孵化,推動學生創新理念落地。同時,高職院??梢耘e辦各種各樣的創新創業競賽活動,通過開展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創新創業競賽活動,能夠拓寬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在競賽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高職院校要為大學生營造創新創業氛圍。一是營造“硬”氛圍。在學校的基礎設施中加強對創新創業的宣傳,例如可以在學校布告欄中張貼創新創業競賽信息,增強創新創業信息在學生視野中的曝光度,提高學生對創新創業信息的關注度。二是營造“軟”氛圍。高職院校要積極開展各種活動,比如,邀請行業內專家進校開展講座、創辦創新創業大賽等,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通過競賽的方式,設置正激勵為學生提供競賽支持,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賽熱情。
四、結語
綜上所述,時代的發展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大學生積極進行創新創業,能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目前高職院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中還存在許多問題。為此,高職院校要積極展開與企業的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
【基金項目】2024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專項課題“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人才培養機制研究”(2024CMC034)
作者單位: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