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意義重大,不僅能培育具有民族情懷與擔當的青年,而且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維護國家統一穩定?!痹谑≌f委員、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董事長王新奇看來,河南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運用好本地文化資源,與推進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王新奇建議,應建立健全合作機制體制。各地民宗部門協調制定合作發展戰略、規劃年度合作項目等,指導推動雙方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凝聚合力,常態化開展課題研究、教材課程資源開發及推廣等工作。在此基礎上,制定合作章程與協議,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高校理論研究中心與文化場所之間簽訂合作協議,保障合作順利進行。
加強資源共享平臺建設至關重要。王新奇指出,要通過整合高校和文化場所的各類信息資源,建立共享數據庫,并建立信息更新機制,確保數據庫內容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要通過掛職鍛煉、短期培訓、學術研討會等形式,促進雙方人員交流與合作,建立高校教師、研究人員與文化場所工作人員的交流平臺。
王新奇認為,“協同發展”的關鍵在于協同開展教育傳播活動。他指出,應在兩個方面著力:一是打造本校鑄牢教育培訓師資庫。高校按照“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要求,組建宣講隊伍,針對不同教育階段設計具有針對性和系統性的內容。二是整合文化傳播渠道。加快推進“互聯網 + 民族團結”行動,整合高校和文化場所傳播資源,制作高質量民族文化傳播產品,如短視頻、VR 云端線上展覽等,通過多樣化形式吸引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