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684(2025)21-0011-05
一、問題提出
青少年時期是道德認知發展的關鍵期,這一階段的個體能夠明確道德規范的內容和要求,了解行為處事的原則和標準。但當追求的利益違背了道德規則時,青少年容易產生心理上的糾結感和矛盾感,道德行為容易受到內在欲望的干擾和支配,傾向于違反道德規則,根據自我的意愿行事,且經?!懊髦史浮眥1]。了解青少年的道德認知發展影響機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道德認知特點,對于促進青少年的道德發展有重要意義。
父母情感溫暖是父母教養方式的重要維度,指父母的養育行為具有支撐性、反應性和一致性特征,能夠敏銳而及時地回饋孩子的需要2。作為個體社會化發展和心理發展的第一場所,家庭環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導向作用。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有利于青少年的道德學習,而道德學習在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3。以往有研究表明,當青少年的家庭親密度較高,以及家庭適應性較好時,青少年會表現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4。父母情感溫暖的養育方式不僅能促進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還能夠有效預防個體產生消極心理和反社會行為,擁有良好的教養行為的青少年較少出現偏差行為,以及在網絡上較少表現出欺負他人的行為[5-6]。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也體現在體育運動中。家長對自身在青少年參加體育運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的認知會影響到青少年的體育參與情況。研究發現,如果父母在進行體育活動時表現出更多積極的情緒和認知,青少年也傾向于表現出更積極正向的一面。新聞媒體上時有體育賽事中運動員假摔、消極比賽等事件的報道,而運動員的道德失范行為部分源于不良的家庭環境。研究發現,年輕運動員在考慮使用興奮劑參加比賽時會顧慮該事件可能對其父母產生的影響。當運動員認為通過使用興奮劑來奪取比賽勝利的行為可能會對其周圍的重要他人(如父母)產生不利影響時,他們不太可能會傾向于通過這種不道德的手段來贏得比賽勝利[]。可見父母在青少年的體育行為表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此提出假設1:父母情感溫暖與青少年在體育和一般情境下的道德認知均存在顯著正相關。
學校道德氛圍作為學校方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指學校環境下的不同主體在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價值觀系統,對學校環境下的社會關系以及個體的道德發展起到規范作用[]。由于學業要求,青少年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學校環境中,學校的人文環境以及道德氛圍對個體的情緒、認知及行為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研究表明,當父母的教養方式較為溫暖時,青少年一般擁有較強的責任心,會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方式看待其所處的生活環境[12]。相應地,青少年感受到的學校道德氛圍對其道德行為的作用是潛在并且巨大的[13。以往有研究發現,教師和同伴作為青少年在學校環境下的兩大支持系統,發揮著榜樣和支持作用,促使青少年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及表露更多善意,幫助青少年提高道德水平[14]。當青少年體會到較多的來自周圍人的關愛時,會比缺乏這些積極體驗的青少年更少卷入欺負行為[。當所處的環境氛圍較好時,青少年能夠在人際交往中輕易感知到他人的善意與關懷。一項對運動員的研究也表明,當感知到運動隊的道德氛圍較為公正和積極向上時,運動員在進行道德判斷時會表現出更多親社會傾向[。可見,在與他人進行社會互動時,青少年擁有的社會支持系統及所處群體的價值觀系統會對其社會行為和道德發展產生導向作用。由此提出假設2:學校道德氛圍在父母情感溫暖與青少年道德認知的關系間起中介作用。
青少年正處于價值觀塑造階段,這個階段的個體主要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兩個大環境的影響。父母情感溫暖與青少年體育和一般情境下的道德認知關系如何?學校道德氛圍在其中起到怎樣的作用?本研究將對此進行探討,期望初步厘清父母情感溫暖對青少年道德認知的作用方式。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湖北省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的每個年級選擇兩個班級進行團體施測,發放紙質問卷并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39份(回收率為 89.83% )。其中,初一103人,初二115人,初三65人,高一78人,高二99人,高三79人;男生284人,女生255人,平均年齡 14.61±1.81 歲。
(二)研究工具
1.道德認知問卷
采用祝大鵬、陳明輝和葉娜[17編制的道德意向、判斷和行為測量問卷中的道德意向、判斷部分題目,分別用來測量個體在體育和一般情境下的道德認知得分。問卷包括體育和一般情境下道德兩難故事各四個,內容主要包括責怪、幫助等反社會和親社會道德情景。問卷共包括16個條目,采用7點評分。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 0.80 。
2.父母情感溫暖問卷
采用蔣獎、魯崢嶸和蔣苾菁等[18修訂的簡式父母教養方式問卷中的情感溫暖分量表,共七個項目,采用4點評分。得分越高表明父母對孩子的反應越敏感。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1。
3.學校道德氛圍問卷
采用李偉強[19]編制的學校道德氛圍問卷,共40個項目(包括4道測謊題),正、反向題各占一半,采用7點評分。問卷包括公正、關愛、寬恕三個分維度,分別測量學生在這三方面的感知。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 0.86 。
(三)數據處理
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及其插件PROCESS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使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來確定中介效應的顯著性,設置抽樣次數5000次。
三、研究結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與檢驗
采用Harman單因子檢驗對共同方法偏差進行檢驗。發現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共20個,其中第一個因素解釋的累計變異量僅 12.11% ,小于 40% 的臨界值,表明本研究不存在嚴重共同方法偏差問題。
(二)主要變量的描述統計及相關研究
對主要變量進行描述統計,通過采用偏相關統計方法,即控制年齡、性別和年級變量的影響,考察主要變量間的相關性,結果見表1。父母情感溫暖與體育道德認知和一般道德認知均呈顯著正相關。驗證了假設1。
(三)學校道德氛圍在父母情感溫暖與道德認知間的中介效應分析
采用PROCESS插件中的模型4檢驗學校道德氛圍在父母情感溫暖與道德認知間的中介效應。
對學校道德氛圍在父母情感溫暖對青少年體育道德認知的中介作用進行檢驗。在控制人口學變量后,父母情感溫暖顯著正向預測體育道德認知( β=0.25 , plt;0.001 )。由圖1可知,父母情感溫暖對學校道德氛圍,以及學校道德氛圍對體育道德認知的預測作用顯著,間接效應顯著,學校道德氛圍的95% 置信區間為[0.0476,0.1675]。加入學校道德氛圍后,父母情感溫暖對體育道德認知的直接效應不顯著( β=0.15 , 95%CI[-0.0045 ,0.3133]),該模型只有中介作用。說明加入中介變量后,父母情感溫暖通過學校道德氛圍顯著影響青少年體育道德認知,中介效應占比為 38.64% 。
對學校道德氛圍在父母情感溫暖對青少年一般道德認知的中介作用進行檢驗。在控制人口學變量后,父母情感溫暖顯著正向預測一般道德認知( β=0.30 , plt;0.001 )。由圖2可知,父母情感溫暖對學校道德氛圍,以及學校道德氛圍對一般道德認知的預測作用顯著,間接效應顯著,學校道德氛圍的95% 置信區間為[0.0348,0.1397]。加入學校道德氛圍后,父母情感溫暖對一般道德認知的正向預測作用依然顯著( β=0.22 , 95%CI[0.0629 ,0.3704])。父母情感溫暖對一般道德認知的直接效應顯著,ab與c'同號,說明學校道德氛圍在父母情感溫暖對一般道德認知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比為26.77% 。結果驗證了假設2。
四、討論
(一)父母情感溫暖、學校道德氛圍與青少年道德認知的關系
研究發現,父母情感溫暖與體育道德認知和一般道德認知均呈顯著正相關,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20。表明父母在養育過程中越是展現情感溫暖和支持的一面,青少年在體育和一般情境下的道德認知水平也發展得更好。積極的教養方式有助于青少年道德認知的良性發展,而且在一般情境及體育運動情境下都存在這種關聯[21]。以往研究也發現,當覺知到父母對其教養和關愛有較多投入時,青少年更有可能表現出親社會行為[22]。
(二)學校道德氛圍的中介作用
研究發現,父母情感溫暖可以通過學校道德氛圍作用于青少年的道德認知發展,這與本研究的假設基本一致。具體來說,學校道德氛圍在父母情感溫暖與體育道德認知的關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父母情感溫暖與一般道德認知的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父母采取情感溫暖的教養方式可以促進青少年感知到學校的道德氛圍,進而促使個體在兩種情境有更高的道德認知,以及表現出更好的道德行為。以往研究也表明,父母采取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對青少年的一般和個人公正世界信念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23]。父母情感溫暖的教養方式能夠提升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24]。青少年在家庭中與父母的交往互動經驗對其在社會上的親社會行為有直接影響。另外,對環境狀況的感知有助于當事人思考并采取相應的行動,當覺察到情境安全時,個體更有可能表現出助人行為[25。學校道德氛圍作為學校環境因素的一部分,對青少年的道德行為具有較強的規范和引導作用。感知到學校道德氛圍較好,表現公正、關愛和寬恕的青少年,無論在面對一般情境還是體育情境下的道德事件時,都會表現出更多的親社會認知、更少的反社會認知。
父母情感溫暖對于青少年在體育情境和一般情境下的道德認知的作用模式有所不同,學校道德氛圍在兩個中介效應模型中起的效應量不同??赡苁怯捎谘芯康臉颖臼莵碜赞r村的普通青少年。當前,家庭和學校對于青少年的普遍道德規范的確立和培養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尤其在青少年體育參與方面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引導,例如學校設置體育課程和舉辦運動會等。相比學業表現和成績,農村父母較少參與和關注孩子在學校所參與的體育活動,對青少年的體育道德認知影響作用不顯著。而作為影響青少年道德意識發展的主要環境,學校在開展系統化、規范化的宣傳教育活動時,對青少年道德意識的培養和發展有著更為直接和深刻的影響 [26]
(三)研究不足與展望
本研究結果對系統了解父母情感溫暖影響青少年道德認知的作用機制提供了一定參考,但仍存在不足之處。研究選擇的對象為來自農村的普通青少年,父母情感溫暖對青少年體育道德認知的作用無法體現出來,未來研究可以考慮擴大范圍,對來自城鎮和農村青少年的道德認知發展情況的差異進行比較研究。或者選擇青少年運動員這個群體,探討父母情感溫暖與學校道德氛圍或運動隊氛圍對其體育道德認知與一般道德認知的作用。此外,還可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角度,探索如何促進青少年道德認知的發展,使其表現出更多親社會行為和助人行為。影響青少年道德認知的除了家庭教養方式和學校道德氛圍,還有其他影響因素值得探究,如同伴關系、師生關系等,未來可多關注這些方面。
五、結論
父母情感溫暖與青少年的一般道德認知與體育道德認知存在顯著正相關;學校道德氛圍在父母情感溫暖對青少年體育道德認知的發展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父母情感溫暖對青少年一般道德認知的發展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占星,朱莉琪.不同情境中情緒預期對青少年道德決策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5,38(6):1377-1383.
[2]Gauvain M,Huard R D. Family interaction,parenting style,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ning[J].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1999,13(1):75-92.
[3]Bagan G, Turporcar A, Llorca A. Learning and parenting in spanish environments:Prosocial behavior,aggression,and selfConcept[J].Sustainability,2019,11(19):5193-5207.
[4]鄧林園,李蓓蕾,武永新,等.家庭環境對初中生助人行為的影響——自我效能感和共情的中介作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69(5):83-91.
[5]KhalequeA.Perceived parental warmth,a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and personality dispositions:A -analysis[J].Journal of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O13,22 (2):297-306.
[6]何丹,申曦,楊歡,等.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網絡欺負:移情的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3):403-407.
[7]Lisinskiene A,LochbaumM.A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youth sports over a one-yearintervention progra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Researchamp;PublicHealth,2019,16(19): 3563-3578.
[8]HoltNL,BlackDE,TamminenKA.Rulesfor parents in youth sport?Opinions of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Jl. Journal of Sport amp; Exercise Psychology,2O07,29 (3):170-171.
[9]EricksonK,MckennaJ,BackhouseSH.A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protect athletes against doping in sport[J].Psychologyof Sportamp;Exercise,2015(16):149-155.
[10]ChanD,HarDca StleSJ,Lentillon-KaestnerV, etal.Athletes'beliefsaboutandattitudes towards taking banned performance-enhancing substances:A qualitative study[J].Sport Exerciseamp; Performance Psychology,2014,3(4):241-257.
[11]鞠玉翠,梁磊.學校道德氛圍量表的編制與驗證[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80-93.
[12]趙改,孔繁昌,劉詔君,等.父母情感溫暖對青少年感恩的影響:責任心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8,34(3):257-263.
[13]杜秀蓮,高靜.初中生學校道德氛圍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道德認同的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9(8):82-87.
[14]陳夢一,祝大鵬.同伴支持和教師支持對青少年體育道德和一般道德的影響[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3,42(5):38-43.
[15]梁曉燕,薛小婷,高虎,等.中學生學校道德氛圍感知與欺負行為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3):380-382.
[16]SteinfeldtJA,RutkowskiLA,VaughanEL,etal. Masculinity,moral atmosphere,and moral functioning of high school football players[J]. Journal of Sport amp; Exercise Psychology,2011,33(2):215-234.
[17]祝大鵬,陳明輝,葉娜.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育道德與一般道德的關系研究[J].體育學刊,2019,26(5):1-6.
[18]蔣獎,魯崢嶸,蔣苾菁,等.簡式父母教養方式問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訂[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0(1):97-102.
[19]李偉強.學校道德氛圍問卷的初步編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9(2):22-25,29.
[20]陳夢一,祝大鵬.家庭教養方式對青少年道德認知:道德完美主義的中介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9):1399-1407.
[21]Kaussanu M.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ransgressive behavior in sport:Progress and prospects[J]. Psychology of Sportamp;Exercise,2019:33-39.
[22]侯芬,伍新春,鄒盛奇,等.父母教養投入對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的影響:親子依戀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8,34(4):417-425.
[23]張羽,李瑋瑋,羅玉晗,等.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影響[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7(5):513-523.
[24]王明忠,周宗奎,陳武.父母情感溫暖與青少年人際能力:情緒表達能力和社交性的間接效應[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2):118-121.
[25]夏勉,王遠偉.狀態共情、情境安全程度對助人行為的影響——人際信任的調節作用[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54(4):168-176.
[26]葉松慶,王良歡,榮梅.當代青少年道德觀發展變化的現狀、特點與趨向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4(3):102-109.
編輯/黃傯聰 終校/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