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隊員的回信引發廣泛關注。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支教隊隊員們響應號召,奔赴西部邊疆地區教書育人,在促進當地教育、民族團結、興邊富民與穩邊固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給予肯定。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西部、到鄉村、到基層志愿服務,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一直以來,青年群體始終是扎根龍江建設的主力軍。回首往昔,在北大荒開發建設時期,大量知識青年、支邊青年、轉業官兵等響應國家號召,奔赴這片荒蕪之地。他們不畏艱苦,住草窩棚、啃凍窩頭,用鋤頭和鐵鍬一寸寸開墾出萬畝良田,將北大荒開墾成“北大倉”,讓黑土地從此煥發出勃勃生機。此后在黑龍江開發建設的各個階段,都活躍著青年奮斗的身影。
時代在發展,科技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日新月異。過去單純依靠體力勞動和簡單農業技術應用的發展模式,已難以滿足當下的需求。在追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強調創新驅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的今天,新時代的龍江青年又該如何更好地參與家鄉建設呢?答案,就藏在這些青年典型的實際行動里。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視察時指出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也為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2025年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重點產業提質升級。著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實施‘人工智能+’行動計劃,推進算電融合試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增長7%以上。開展生物技術賦能專項行動,加快發展生物制造產業,生物經濟營業收入增長8%以上。推動創意設計與重點產業對接融合,賦能產業升級。”就數字經濟而言,時鳳軒打造的直播電商共享基地成功將龍江農特產品推向全國市場,累積銷售額超10億元,用數字技術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
在新時代的龍江青年追逐新質生產力、開拓創新的道路上,要傳承弘揚黑龍江那些歷經歲月沉淀的優秀精神。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這些精神中所蘊含的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等品質,在當下依舊熠熠生輝。楊帆立足黑土地修復領域,首創的水熱腐殖化技術體系不僅突破了國際壁壘,更傳承了北大荒人“把荒原變糧倉”的開拓基因。當年的墾荒者用鐵鍬翻耕凍土,如今的新時代青年用科技破譯黑土密碼,改變的是技術手段,不變的是扎根黑土、矢志不渝的初心。
從北大荒拓荒青年開墾“北大倉”,到新時代青年傳承優良精神,以數字技術、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振興發展,青年在用智慧與汗水扎根家鄉建設的同時,家鄉也在為青年提供更多的支持,促進青年實現自我價值。時鳳軒在為龍江農特產品打開銷路的同時,帶動了青年就業300余人;楊帆讓這片“耕地中的大熊貓”得到科學的守護的同時,也被授予了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他們的故事印證著一個共同的道理:家鄉從不是青年發展的“背景板”,而是成就夢想的“大舞臺”。
科技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變革,不僅僅是發展方式的迭代,更是青年與時代同行、與家鄉共榮的深刻蛻變。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新時代的龍江青年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智慧的途徑,在黑土地上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獨特的扎根故事。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夠挺膺擔當,以優秀青年代表為榜樣,為龍江高質量振興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編輯·姚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