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為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產教融合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促進職業院校青年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教育與產業緊密結合、優勢互補的協同育人模式為職業院校青年學生提供了更有實踐價值的學習契機,為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一、產教融合推動職業院校青年學生實踐教育提檔升級
實踐賦能,提升就業競爭力。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產教融合框架下,職業院校青年學生可借助與企業的交流互動,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和企業工作流程。學生在校期間即可獲得真實的職業體驗,這種體驗將大幅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讓學生在畢業之后可以迅速適應職場環境。企業與院校攜手開展契合行業需求的實習項目及訂單式培養,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實用技能,讓職業教育真正成為連接校園與職場的橋梁。
協同創新,推動教育質量進階。產教融合推動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這不僅拓展了實踐教育的內容與形式,還有利于提高職業院校的教育質量。企業的技術專家同職業院校教師合作開發課程,研擬符合市場需求的教學大綱,授課內容更貼合行業實際需求,學生可通過學習,快速掌握現代化生產的流程與技術要求,實現從 “校園人” 到 “職業人” 的無縫銜接。
激發活力,培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依托產教融合,職業院校青年學生于實踐中將面臨多樣復雜的問題與挑戰,這不僅是對學生基本技能的直接考驗,還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潛力。在參與企業實際工作任務時,職業院校青年學生需要借助自主研究和團隊合作,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實踐中的種種挑戰推動學生持續思考、創新與改進,讓他們有了應對多樣環境和棘手難題的能力,而這正是現代職場中不可或缺的。
二、產教融合不斷創新優化職業院校青年學生實踐教育模式
多元課程體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躍升。傳統實踐教育主要是聚焦技能訓練要點,圍繞學生的專業基礎技術操作實施。隨著產教融合的逐步深入,實踐教育漸漸向多元化范疇發展。職業院校可依照不同專業的特色,設計更多樣化的實踐課程。例如,某職業院校為所屬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學生在企業導師的引領下,參與創新項目的設計開發全流程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編程、系統設計等技術,還參與市場調研、用戶需求分析等跨學科范疇的內容。項目最終成果不只是需要實現技術層面突破,也要具備市場應用的意義。依托此類實踐課程,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與團隊合作能力得到了積極培養。
差異化培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產教融合深入開展,職業院校逐漸意識到單一的教育模式已難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依托產教融合優勢,職業院校可為學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培養方案,設定專屬化的學習目標與實踐路徑,協助學生更充分地發揮自身長處,提升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的實踐經歷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外擴,更是按照個人興趣與職業發展定制的個性化成長內容。例如,某職業院校為學生設計個性化實習項目: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一部分學生對軟件開發興致勃勃,學校為這些學生安排了跟科技公司合作的項目,學生通過參與實際的軟件開發工作逐步提升技能水平;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則更傾向涉足系統集成和網絡管理的相關內容,學校則為這部分學生爭取到大型企業網絡運營部門實習的機會,協助學生深入掌握系統運維的實際需要。這種個性化培養模式,讓學生的興趣特長得到了充分施展,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筑牢了堅實基礎。
借助現代技術,革新實踐教學模式。職業院校可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實踐教育模式,突破傳統實踐教育中設備、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增進教學成效。采用虛擬仿真技術,學生可不實際操作設備,以仿真操作,提前熟知復雜設備的操作流程,還能多次開展仿真實驗,進而深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產教融合為職業院校教育模式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校企合作、創新教育模式和應用現代技術,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未來,職業院校應繼續探索創新實踐教育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企業輸送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協同共進。
作者劉戀單位: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吳曼迪單位:臨沂通亞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