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師傅有一手絕活—勾縫。他能夠把青磚砌的墻面勾勒出規規整整的格子來,線條橫平豎直、粗細一致;如果是破舊的磚墻,他先給磚面抹上一層堅硬耐磨的灰漿,然后再勾縫,勾出的格子和補好的墻面就像新的一樣。靠這絕活,他曾經在市級能工巧匠技能大賽奪得銀獎
然而,他的這一手絕活,如今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主要是青磚墻不流行了,許許多多的新建樓房都是鋼筋水泥做框架,然后用紅磚或水泥磚砌墻,砌了墻又全部抹平、打色,不再是裸磚墻了。好在,他腦瓜子還靈活,很快適應了新形勢,甚至成立了一家小建筑公司,干的還是泥水活,但勾縫的活用不上了。偶爾,有些古塔、古墻需要修繕,還有人記起他,讓他不至于完全斷了這絕活。
這天,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找上門來,請他去為他家一座老房子勾縫。他問明了情況,即刻帶上工具就跟了過去。
這座老房子位于老城區的一條小巷里,昔時曾是熱鬧之地,兩旁擠擠挨挨各種店鋪,賣布的、賣鞋的、賣鹽的、賣小五金的,還有中藥鋪、打鐵鋪、理發店、茶樓、酒肆,幾乎什么都有。但如今變得冷清了,隨著城市的建設,這里的老住戶像風吹一樣散落到了別的地方,那些新開發的小區,一個比一個闊氣,人住進去好像也闊氣了幾分。
中年男子姓馮,五十來歲,是個胖子。甘師傅稱他馮老板。這個年代誰給活干誰就是老板。甘師傅這么叫,他也隨意應了。他家為何還住在這里,甘師傅不好意思問,他自己倒說了,說要重新搬回來住,新房子留給孩子
甘師傅察看他家這老房子,兩層,都是青磚砌的,后面還有個小院子,可以種花種菜。鬧中有靜,難怪他要搬回來,甘師傅想
房子內墻已經全部抹灰批平,是原來就抹了的,不用翻新,甘師傅要做的是給外墻勾縫。馮老板說,磚縫脫落、裂開了不少,不勾,難看。甘師傅說,難看只是感覺,主要是天長日久,要透風,下雨時要滲雨水
馮老板說,就是看好甘師傅的手藝,所以請甘師傅來勾縫,也順便美縫美縫
甘師傅笑說,馮老板放心,包你滿意。
甘師傅下大功夫,干起來了。馮老板有時過來看看,有時整天都不來。他來與不來,甘師傅都一樣,認認真真干他的活,要顯他的絕活
干到第四天,來了個女人,也是五十歲模樣,只是瘦,瘦得幾乎皮包骨,穿著也不講究,松松垮垮的。
女人自稱是女主人。甘師傅停下手中的活,同她說話
甘師傅請她放心,他一定把磚縫勾得又管用又好看,讓他們像住新樓一樣。
女人有些蒙,問甘師傅,老 馮說要搬回這里住?
甘師傅說,是呀,你們不是商量好了嗎?
女人說,我是同意之后拿來出租的,誰跟他來這里住!
這就有意思了,甘師傅想
他見女人不出聲,說,住不住不要緊,主要是這磚墻確實需要勾縫修補了,放任下去,是會壞掉的。我們常說,小縫不補,大了簸箕闊,到那時再想補也補不了啦。什么事情都是這個道理
一個月后,甘師傅接到馮老板電話,請他到家里吃飯
甘師傅以為是他縫勾得好,馮老板高興,要進一步跟他交朋友,就問,你們搬回來了?是到那里吃嗎?
馮老板說,不是,是來我現在住的地方。我發定位給你。
這一餐飯吃得非常愉快。馮老板和甘師傅干完了一瓶好酒,他老婆也喝了三杯。酒喝多了,人也大方,什么話都放開了說。
原來,夫妻倆的孩子在國外,多年來家里就兩人過日子。原已積了不少矛盾,又互不遷就,馮老板打算搬走獨居,險些離婚。是勾縫這事讓夫妻倆清醒了,明白過來,相互諒解,終于和好了。甘師傅沒想到自己的手藝還能有這“副作用”,嘿嘿直樂。
選自《南寧日報》2025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