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廬山天下悠。
在“匡廬奇秀甲天下”的勝境之中,在云蒸霞蔚、飛瀑流泉的天然畫卷里,廬山不僅以其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觀令世人傾倒,更以白鹿洞書院的千年弦歌、摩崖石刻的歲月留痕、名人別墅的歷史回響,積淀下厚重璀璨的文化瑰寶。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有3500多名文人墨客登臨廬山,留下的16000多首詩詞歌賦傳唱至今。守護這片世界級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安寧與和諧,責任重于千鈞。
漫步在素有“云中山城”美譽的牯嶺鎮街頭,萬國遺韻與市井煙火在此交織。梧桐掩映的石階旁,一棟灰體紅窗的別墅靜靜轟立
這座1920年建成的雙層建筑,以廬山特有的麻枯石砌筑而成,是牯嶺民國西式建筑的典范。這里曾經是廬山往昔風云的見證者,如今化為這座“人文圣山”的守護者一廬山市公安局云中派出所的駐地。其名“云中”,既是對廬山仙境般云霧的生動描摹,更寓意著派出所民警立足高山之巔、胸懷全局、守護萬家燈火的崇高使命。
江西省廬山市公安局云中派出所始建于1958年1月,現有民警17人、輔警14人。轄區面積46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2000余人,暫住人口5000余人,每年來山游客達千萬人次,各類旅游經營場所1000余家、名人別墅600余棟,是集廬山政、經濟、文化、接待和交通中心于一體的旅游生活圈。云中派出所自2002年至今連續被公安部評定為一級公安派出所,近年來先后獲得共青團中央、公安部聯合命名的“全國青少年維權崗”,公安部“實施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全國優秀派出所”,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集體,全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江西省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等榮譽稱號,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2次、三等功13次。派出所多名民警立功受獎,涌現出“全國旅游景區最美警察”“全省最美基層民警”等優秀典型,民警輔警隊伍連續42年保持違法違紀“零發生”。
近年來,云中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緊扣“派出所主防”職責定位,創新構建“全警服務、全域旅游”工作格局,打造“人人都是旅游警察”的服務品牌,通過創新實施“云系列”工作法一以“云黨建”鑄警魂、“云閃調”化矛盾、“云平安”筑防線、“云共治”聚合力、“云服務”暖民心,推動景區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保持高水平,在廬山之巔奏響了“黨委放心、群眾安心、游客舒心”的平安樂章。

“云黨建”鑄警魂
“在廬山會議期間,毛主席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他說他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5月7日,在云中派出所“楓云講臺”上,黨員民警李偉的講述引發現場陣陣掌聲。這個由黨員自主備課、登臺授課的特色課堂,已成為民警碰撞思想、凝聚力量的“紅色熔爐”。從黨史故事到警務實踐,“楓云講臺”用躍動的黨課星火,點燃了全所民警輔警忠誠履職的信仰之光。


近年來,云中派出所堅持以政治教育為引領、支部創建為抓手、基層融合為保障,持續鍛造過硬公安隊伍。
政治教育筑忠誠。持之以恒抓好政治教育,用好廬山會議舊址、抗戰博物館等紅色資源,常態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紅色傳承教育、警風警示教育、暖警勵警教育”四大教育活動,全面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政治家訪等制度,搭建“楓橋經驗”黨建理論思考、政策法規宣講、業務知識培訓的學習交流平臺一“楓云講臺”,切實筑牢了隊伍政治忠誠,“警察楷模”警風代代相傳。
建強支部強堡壘。在不斷加強派出所黨支部建設的同時,以“愛廬山、做楓警、人人都是云中景”為共同價值觀組建近800人的“云中楓警”群防群治隊伍,掛牌成立“云中楓警”黨支部,定期開展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建立職責負面清單和工作會商機制,開展年度優秀隊員、服務之星評比表彰活動,充分發揮黨員隊員的示范引領作用,有效提升了隊伍歸屬感,切實提高了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隊伍年均服務時長超10000小時。
深化融合齊發力。建立局黨委班子成員聯系派出所制度,發揮派出所所長進牯嶺鎮班子、社區民警進社區班子作用,固化信息共享、工作聯動、問題聯治機制,建立以“公安民警 + 黨政干部 + 社區工作人員 + 教師 + 鄉賢”為主體、律師為補充的最強社區警務團隊,黨政機關在派出所工作上給予更多人力、信息、保障支持,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等基層治理工作高效協同、成效顯著,轄區十多年來未發生涉校安全事故。
“云閃調”紓民憂
面對群眾的“小摩擦”“小糾紛”“小矛盾”,在全面落實“庭所銜接、民調入所、律師進所”等矛盾多元化調解機制的基礎上,推行“云閃調”工作法(“云”指云中全警,“閃”指快速高效,“調”指調解閉環)。
推行“警格”管理。為提升工作質效,云中派出所根據核心圈的景點分布、報警求助量,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方式,將轄區劃分為換乘中心、觀光車站點、街心公園等13個“警格”區域,同時指定民警負責區域內的治安巡邏、糾紛化解、接警救助等工作。通過“警格”加“網格”進行雙頻互動,進一步前置矛盾糾紛隱患排查的前沿陣地,真正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
近年來,冰雪旅游已成為廬山的特色產業,大量游客慕名打卡牯嶺鎮的“南國北韻”。某日,福建游客陳某在街心公園因車費問題與司機方某發生糾紛。接警后,巡邏民警僅用1分鐘就趕到現場,并迅速穩住了雙方情緒。在分別傾聽了游客和司機的訴求后,民警勸導雙方冷靜協商,并全程為游客陳某答疑解惑。最終,這起車費糾紛不到5分鐘就被妥善解決。出警之快、矛盾糾紛化解及時,得益于云中派出所的“警格”管理。


建立大聯動格局。針對各類矛盾糾紛特別是涉旅糾紛,按照“糾紛處理不過夜、游客行程不耽誤”的原則,建立“ 1+1+N′ ,(即:公安 + 職能部門 + 仲裁中心)的大聯動協同處置格局,搭建旅游仲裁中心,實行“調解 + 仲裁”同步跟進,切實做到矛盾糾紛“不出山”。
針對常見的酒店訂退房、食品價格、車費爭議等糾紛,云中派出所積極推動旅游主管部門出臺了旅游先行賠付機制,政府每年撥付30萬元專項資金推動出臺先行賠付制度,對短時間難以調處的問題一律先行賠付再作事后調查處理,確保讓每一名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對易引發負面輿情的涉旅違法行為,民警結合游客體驗和工作實際,堅持邊打擊、邊化解、邊規范的工作思路,對可能引發的不良影響果斷采取預防措施,并及時向旅游主管部門發出預警和建議。
落實跟蹤回訪機制。跟蹤回訪工作是矛盾糾紛調解的“后半篇文章”。云中派出所按照“誰調處、誰負責”原則,由處置民警通過電話對當事游客進行回訪,并在原有警情“滿意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回訪深度,充分了解游客真實訴求,同時及時向旅游主管部門轉達游客所盼,讓大家真切感受到景區公安執法的溫度和力度。

云中派出所還定期對回訪工作進行復盤,利用晨會、業務工作宣講會對因處置方法、處警態度等問題引發游客不滿的警情進行通報點評,對發生不滿意警情的情況進行詳細分析,不斷查找工作短板、完善工作方法,提升民警化解矛盾的水平和質量,真正實現游客滿意目標。
“云共治”聚合力
平安穩定是民生之盼、發展之基。云中派出所創新構建“人防 + 物防 + 技防 + 心防”立體防控網,以群防群治筑牢“云共治”根基,織密景區平安守護網。
“云中楓警”遍布全山。近年來,云中派出所聚焦群防群治陣地建設,致力于構建“聯動、聯防、聯管、聯建”的共治格局,創新推出“云中楓警”共治警務品牌,建立起“ 1+ 7+1+N ”立體化基層治理體系,即建設1個工作站、7個志愿服務隊、1個微信群、N個服務點,廣泛發動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云中派出所將200余名事業編制網格員全部納人“云中楓警”隊伍,實行“六員一體”管理(安全員、服務員、保潔員、網評員、救援員、宣傳員),細分組建了鄰里說和隊、法治宣防隊、牯牛巡防隊、世遺保護隊、愛苗護苗隊、應急救援隊、交通服務隊七支專業小分隊。
2024年以來,云中派出所以創新完善“十戶聯防、鄰里守望”工作機制為抓手,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以與游客面對面接觸的街面商鋪為載體,十戶設為一站,掛點立牌,邀請其中的民宿、餐館、副食店等商戶的負責人擔任站長,“零距離”為游客提供景點介紹、交通指南、失物招領等服務。同時,服務站協助民警及時掌握轄區情況,廣泛收集游客的建議。此外,云中派出所充分將宣防與服務站融合,在被設為站點的商鋪發放防溺水、禁毒、反詐等宣傳資料,讓游客在購物、用餐期間就可以接收到安全知識,進一步擴大宣傳面。2024年以來,沿牯嶺鎮合面街附近共計掛牌“云中楓警”服務站15個,投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服務游客3000余人次。
近年來,云中派出所深入探索“指尖警務”,充分整合觀光車公司職工、景區網格員、導游等群防群治力量,通過網絡平臺搭建溝通“橋梁”,建立“云中楓警”微信群,廣泛發動一線工作人員參與到遺失物品、走失人員類警情處置工作中,有效提升了警務效率。

與此同時,云中派出所在部分觀光車站點設置“云中楓警”服務點,放置儲物柜用于存放遺失物品,進一步增強遺失物品保管的安全性。此外,針對遺失物品找到后游客已離山的問題,云中派出所積極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開通代寄服務,將遺失物品郵寄給失主。
2024年以來,“云中楓警”共計幫助尋回失物300余件,找回老人小孩68名,有效提升了服務效能,獲得游客一致好評。
“圍‘廬’夜話”共話平安。因地制宜開展“雙百全覆蓋”活動(百分之百民警輔警走訪百分之百家庭、企業活動),落實群眾意見訴求閉環管理,贏得群眾認可,并順利推動黨委政府在全山開展“圍‘廬’夜話話平安”活動,公檢法司、職能部門、屬地鄉鎮共話平安,落實問題主動認領、銷號管理,累計解決涉公安業務問題21個、民生領域問題210個,真正做到化早化小,破解了公安單打獨斗的困境,推動公共安全治理實現向事前預防轉型。
牯嶺鎮是廬山風景區的核心。云中派出所僅有30余名民警輔警派出所所長陳椿胺深知,要服務好近兩萬名居民,唯有依靠群眾、創新方法。他們敏銳抓住居民傍晚納涼聊天的習慣,創新推出“圍‘廬’夜話”一一民警利用此時段,在居民聚集處開展懇談、反詐宣傳及矛盾排查,事半功倍。
正是在一次“夜話”中,橄欖社區民警譚一品排查到居民應、王兩家因公共區域堆放雜物已積怨五年,近期沖突升級。民警通過深入調查,發現問題核心是應先生意圖違規占地搭建。派出所迅速會商,民警譚一品通過講解相關法律規定打破其“幻想”,并以“遠親不如近鄰”動情勸導,促成雙方當場簽訂調解協議。為避免反復,譚一品還主動幫忙徹底清理雜物、打掃庭院。此舉深深感動了雙方,連稱民警重視程度遠超預期。


高標準建設“景區三張圖”。按照“應采盡采、全面覆蓋”原則,把景區文物要素、“遺產”要素、生態要素全量納入治安“三張圖”建設(動態感知圖、可用資源圖、風險隱患圖),各類資源采集率、準確率均超99%。同時,結合已建成的集“熱量”分析、流量預警等功能于一體的情指行一體化平臺、未成年人預警分析模塊、“遺產”監測系統等,實現數據全量整合、警力精準投放、服務高效有成,景區管控更加智慧化、精準化、數據化。
副所長楊井感慨道:“圍‘廬’夜話促進了警民深度融合,架起了一座‘連心橋’。”這項舉措,真正做到了“‘圍’起民心,‘話’出民意”。
“云平安”護名山
近年來,云中派出所以“專業 + 機制 + 大數據”新型警務模式建設為抓手,全面落地“派出所主防”,不斷提升新質戰斗力,做到“平安不出事”。
打造“零案景點”。建立動態警力分級部署和錯時巡防勤務機制,深人融入景區“雙網合一”片區網格化管理全局,引人“廬山志警”、黨政下一線干部等力量,實現勤務模式“多級調度”,對轄區實行“步、車、視、航”一體化全時空巡查模式。固化旅游高峰、重大活動“一活動一總結一報告”機制,推動景區采取容量管控、遠端分流措施,建立景區旅游高峰日調度制度,與轄區行業主管部門、商戶逐一簽訂安全責任書,推動市場主體將安全責任納入合同保證金考核范疇,同步加強商戶應急處置能力培訓,督促完善裝備配備,把19個“最小作戰單元”配置到最一線,形成了景區安全共治格局,實現了牯嶺街和主要景點十年來“零發案”目標。
打造立體聯防聯控體系。以落地“1、3、5分鐘”快反機制為目標,組建“警航聯隊”,建成“九江快警”牯嶺警務站,強化機器人(狗)、無人機自動巡航等新裝備應用,對轄區實行“步、車、視、航”一體化全時空巡查模式,在景區內搭建起智能防護圈、平安聯創防護圈、快速反應處置圈、高峰預警分流圈的“四級防護圈層”,實現從入園、交通、住宿、游玩到離園的閉環管理,近三年累計抓獲網上在逃人員近20人,轄區2024年電信詐騙立案數、損失金額數分別同比下降 44% 、 83% ,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 40% ,連續13年未發生有影響的案事件,贛臺經貿會、愛情電影周等各類全球性、地區性重要活動平穩有序開展。
全力保障青少年權益。深入開展校園及周邊安全治理,轄區四所學校“新型警力護校園”設施完備,開展學生、家長“共上一堂防溺水宣傳課”活動,設立24小時維權窗口,公開青少年維權熱線,設立青少年普法維權點,云中派出所“背包警務”上線,民警在景區服務游客攝影/崔健從嚴落實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須”要求,十年來轄區未發生涉校園安全事故,未發生嚴重的涉青少年案事件,青少年權益得到有效保護。2021年,云中派出所被公安部和共青團中央聯合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維權崗”。

“云服務”暖匡廬
云中派出所堅持用暖心服務織密民心網,創新推進服務貼近化、智能化、規范化、精準化。
拓寬外管服務渠道。緊扣深化對外開放大局,建成全省景區首個移民事務服務站,落實警旅共建、分工負責、多元服務,在牯嶺街、南北門換乘中心、索道下站臺建設移民事務服務“一中心三站點”,建成“全域覆蓋、便捷可達”的涉外服務網絡,實現一窗辦理、一屏服務、一鍵管理。廬山移民事務服務中心建設成為省廳打造移民事務服務江西品牌的重要抓手。2025年“五一”假期已服務外籍游客20余批次。
落地護企服務舉措。全面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嚴格落實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發展舉措,推行旅店業特行證“一日申請、一日辦結”制度,建成智慧民宿管理平臺,搭建“基礎檔案、人員管理、預警處置、檢查任務”四大模塊,落實人住登記、日常檢查、預警處置等要素“一碼通辦、全息管理”,同步開展十佳民宿評選活動,推動企業規范化運營,轄區320余家旅店業有序競爭、平安展業,形成了勝利村、環如琴湖兩大精品民宿示范區,推動行業自治信息化、規范化、專業化。
深化便民服務改革。以“大廳變客廳”為理念,推行“五個一”服務(一句問候、一杯開水、一份清單、一次辦理、一聲道別),打造集戶籍、交管、出入境、24小時自助服務于一體的標準化智慧服務大廳,可辦業務185項實現全量授權,年均服務群眾6000余次,真正落實“只跑一次”。在轄區布建10套一鍵報警終端,實現報警即時可見、定位精準。積極推行“背包警務”,為群眾提供游覽地圖、基礎藥包、充電寶等基礎服務,讓游客的基礎需求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匡廬“楓警”美如畫。在海拔1167米的“云中山城”,云中派出所民警以“人人都是楓警,處處都有楓警,時時都見楓警”的擔當,將為民初心鐫刻在廬山的青山綠水間,繪就了一幅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畫卷。光陰流轉,從百戶群眾聯名敬贈的“警察楷模”牌匾,到如今遍布景區每個角落的“云中楓警”身影,云中派出所始終如一地守護著這片靈秀之地一一他們是穿行在云霧間的藏藍守護,是點亮群眾心燈的溫暖使者,更是千萬中外游客感受“廬山天下悠”的最美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