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工程項目管理以“綠色”理念為指導,旨在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內,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應用新興技術和管理手段,實現工程建設與自然環境、社會發展的協調共生。其強調在時間維度上實現經濟、生態與社會福祉的持續優化,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建設工程行業的具體實踐。相較于以經濟效益為核心、注重短期利益和項目成本控制的傳統粗放式工程管理,“綠色”工程項目管理著眼于構建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價值體系,強調超越短期經濟考量的長期綜合效益的涌現,正在“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地為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注入新的價值內涵與實踐準則:在全過程層面,覆蓋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與拆除等階段,保障從源頭到末端的可持續管理;在全要素層面,統籌資源利用、能源管理、污染防控、生態保護與社會影響,促進各要素的協同增效;在全方位層面,整合質量、進度、成本、安全、環境等多個維度,實現綜合效益最優化。全過程覆蓋確保可持續管理的連貫性,全要素統籌促進資源與責任的協同增效,全方位整合實現多維目標平衡。這種“三全”理念,共同構成了“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底層邏輯,推動管理范式從傳統的經濟單維基準向可持續發展的多維框架轉變。
實現“綠色”驅動下的工程項目管理價值基準重塑,重點在于從經濟效益最大化向“經濟-環境-社會”綜合價值協同提升的范式轉型。首先,轉型將以綠色理念貫穿項目始終為出發點,通過碳足跡追蹤、資源循環率評估、生態承載力分析等方法,將環境因素內化為工程決策的核心要素,構建覆蓋規劃、設計、施工、運營至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動態管理體系,實現全過程的生態閉環優化。其次,轉型將以實現生態效益增值為切入點,依托新興創新技術,如智能建造、數字孿生等技術,優化人力、物力、資金等要素配置,使綠色技術賦能傳統生產要素,實現全要素的低碳化重構。最后,轉型以形成“經濟-環境-社會”多目標平衡為落腳點,持續優化工程項目管理的評價維度,使碳排放強度、生物多樣性影響、社區福祉提升等指標與傳統的質量、成本、進度、安全控制等要素形成動態平衡,實現多系統、全方位耦合協同發展。
工程項目管理價值基準的重塑,使“綠色”成為“必選”,標志著從“被動合規”轉向“主動創綠”,推動工程活動邁向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融合共生的新運作形態,驅動行業形成“政策引導—市場激勵—技術突破—公眾參與”的協同網絡,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構筑兼具韌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價值升級范式,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源于工程項目管理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