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of Fluoxetine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Therapyon Adolescent Depressonand Its Influence on Cognitive Function/XUE Qi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25,22(19):108-11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luoxetine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and its influence oncognitivefunction.Method:Atotalof8O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depression admitted to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of Guizhou Provincefrom January 2O22 to July 2024 were selected.All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 n =40,treated with Fluoxet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 =40,treated with Fluoxetine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therapy).Both before and afterthe treatment,the HAMD was used to assessthe severity of depression in the patients,and the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 wasused to evaluat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two groups was observed.Result: After treatment,the HAMD score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lt;0.05).In the WCST tests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the number of completed classfications increased, while the number of incorrect responses,persistent erors and non-persistent errors decreased,the improvementof each result i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at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lt;0.05).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that of thecontrol group,thedifferencewa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 P lt;0.05).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Fluoxetine and biofeedback therapy has a beter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Adolescent Depression Fluoxetine Biofeedback Cognitive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5.19.025
青少年抑郁癥作為一種日益受到關注的心理健康問題,其發病率逐年上升,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學業成就及社交關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因此,探索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法,以改善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認知功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社會價值[2。氟西汀作為常用的抗抑郁藥物,已被廣泛證實能有效緩解抑郁癥狀。而生物反饋療法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方法,通過幫助患者學會自我調節生理過程,如肌肉緊張度、心率等,從而達到放松身心、減輕焦慮和抑郁的效果[3]。探討氟西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在青少年抑郁癥中的應用效果,特別是對其抑郁癥狀及認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對于進一步驗證藥物與非藥物療法聯合應用效果及探索青少年抑郁癥綜合治療方案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诖?,本文采取對照研究方式,分別采用氟西汀單一藥物治療、氟西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以HAMD和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試(WCST)作為評估工具,系統地評估兩種治療方案在治療青少年抑郁癥患者中的效果差異,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范圍:2022年1月—2024年7月,研究的對象來源: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共納入80例。納入標準:(1)符合文獻[4]《抑郁癥基層診療指南(2021年)》中對于抑郁癥診斷標準的描述;(2)年齡12\~18歲;(3)均明確診斷為抑郁癥,且臨床癥狀持續 gt;6 周。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2)存在自殺傾向;(3)入組前已經接受其他藥物及非藥物療法的干預;(4)中途退出或失訪。研究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對研究對象展開分組,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患者或者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常規支持性心理治療、暗示、松弛等治療,包括理解共情、轉移注意力、鼓勵支持、培養興趣、教授緩解焦慮辦法等。每周5次,每次 10min 。
對照組采取單一抗抑郁藥物治療,給予患者口服鹽酸氟西汀膠囊[天津懷仁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634, 20mg (按 C17H18F3NO 計)]治療,每日劑量根據病情可最高增加至 60mg ,1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生物反饋治療。(1)治療前準備。 ① 評估與診斷:由臨床心理醫生全面進行神經系統、疾病性質、病殘情況、可恢復程度等的評估,并在完成心理咨詢后進行治療。② 選擇治療師:應選擇情緒穩定且兼具豐富臨床經驗的治療師,能夠觀察細致、認真傾聽,并且熟練掌握與患者的交流技巧及心理診治技術。 ③ 患者準備:患者需要清洗頭部,保證頭部干凈無化學用品涂抹。檢查前摘掉耳釘、耳環等飾品。同時,患者應保持一個積極、開放的心態,對治療抱有信心。④ 環境準備:治療環境需恬靜、光線柔和、干凈整潔、溫度適宜,保證治療期間患者的舒適感。(2)治療過程。 ① 檢測原始腦電波圖:在治療開始前,使用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檢測患者的原始腦電波圖,以了解患者的腦電活動狀態。 ② 反饋訓練:治療過程通常分為多個階段,其中2\~4階段為反饋訓練階段。以4個不同畫面 + 動聽音樂的形式,進行實時反饋訓練。訓練過程中,患者會接收到關于自己腦電活動的反饋信息,并學會根據這些信息進行自我調節。 ③ 觀察與調整: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和進步情況,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治療參數和程序。(3)治療后評估與鞏固。 ① 檢測治療后的腦電波:在治療結束后,再次使用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檢測患者的腦電波圖,以評估治療效果。 ② 定期復診:患者應定期復診,以便治療師評估其恢復情況,并根據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兩組治療均持續3個月,觀察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抑郁嚴重程度。治療前后采用HAMD對患者抑郁嚴重程度進行評價,量表含有14項,采取0\~4分計分法,總分56分。正常:總分 lt;7 分;肯定抑郁:總分7\~17分;抑郁癥:總分18\~24分;嚴重抑郁:總分 gt;24 分。(2)認知功能。治療前后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試(WCST)對患者的認知功能中的執行功能進行評價,共128張卡片,根據卡片顏色、形狀及數量的不同繪制,首先呈現4張卡片讓受試者進行分類放置在4個圖片下方,這一過程中暫時不告知受試者規則,但對受試者操作后給出反饋是否正確,從而讓受試者尋找具體規則。當連續6個任務均判斷正確時,計為完成了1個分類數,此時需更換規則后再次測試。本研究取完成分類數、持續錯誤數、錯誤應答數與非持續錯誤數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因子,評定總耗時 10~20min ,綜合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情況[。(3)臨床療效。治療后采取尼莫地平法對患者的HAMD減分率進行計算,HAMD減分率 Σ=Σ (治療前HAMD總分-治療后HAMD總分)/HAMD總分×100% 。HAMD減分率 gt;75% 為痊愈, 50%~75% 為顯效, 25%~49% 為有效, lt;25% 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導入SPSS26.0軟件處理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表述為 ,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Φ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 χt 檢驗;計數資料表述為“率
,數據比較采取 χ2 檢驗,等級資料對比行秩和檢驗。 Plt;0.05 則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基線資料對比
對照組中,男11例,女29例;年齡12\~18歲,平均( 16.28±0.79 )歲。觀察組中,男12例,女28例;年齡12\~18歲,平均( 16.32±0.81 )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均衡可比。
2.2 兩組的HAMD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HAMD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兩組治療后HAMD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觀察組治療后HAMD評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3 兩組WCST測試結果變化對比
兩組治療前WCST測試結果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治療后兩組WCST的四項變化中,完成分類數高于治療前,錯誤應答數、持續錯誤數及非持續錯誤數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觀察組治療后完成分類數更高,而錯誤應答數、持續錯誤數及非持續錯誤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2。
2.4 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Z=2.055 , P=0.040 ),見表3。
3討論
青少年抑郁癥,作為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大障礙,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出日益嚴峻的趨勢,且其嚴重患者的學業、社交能力及身心健康[8-9。因此,尋找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法,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進行及時干預,顯得尤為重要。氟西汀,作為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的代表藥物,已被廣泛用于抑郁癥的治療中,它通過調節腦內神經遞質的平衡,有效緩解抑郁癥狀[10-12]。然而,盡管藥物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長期用藥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如認知功能下降、情緒波動等,仍然讓患者和家屬感到擔憂。生物反饋治療,作為一種非侵入性、無藥物副作用的心理治療方法,近年來在心理健康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13-14]。它利用現代電子儀器,將患者體內不易察覺的生理變化(如肌電、皮溫、腦電等)轉化為易于識別的視覺或聽覺信號,使患者能夠感知并學會自我調節這些生理變化,從而達到改善抑郁癥狀的目的。將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方案相結合,或許可以發揮更好的協同治療作用,提升青少年抑郁癥的臨床治療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索氟西汀聯合生物反饋的應用價值,分析其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治療后受試者的HAMD評分明顯下降,這表明無論是氟西汀藥物治療還是氟西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都能有效緩解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癥狀。然而,進一步分析發現,治療后,觀察組(氟西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的HAMD評分比對照組(單純氟西汀治療)更低,這提示聯合治療方案在改善抑郁癥狀方面具有更顯著的效果。這可能是由于生物反饋療法通過訓練患者自我調節生理活動,增強了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從而進一步促進了抑郁癥狀的緩解[15-17]。在WCST的四項變化中,兩組治療后完成分類數均明顯增高,錯誤應答數、持續錯誤數及非持續錯誤數均明顯下降,這反映了治療后患者的認知功能得到了改善。認知功能是抑郁癥患者常受損的領域之一,而WCST作為評估執行功能的敏感工具,能夠反映患者在問題解決、策略制定及工作記憶等方面的能力[18-20]。本研究發現,無論是單獨使用氟西汀還是聯合生物反饋治療,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然而,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觀察組完成分類數更高,而錯誤應答數、持續錯誤數及非持續錯誤數均更低,這再次證明了聯合治療方案在改善認知功能方面的優越性。從臨床療效的角度來看,觀察組的療效比對照組更好,這進一步證實了氟西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在青少年抑郁癥治療中的有效性。這種聯合治療方案不僅能夠更有效地緩解抑郁癥狀,還能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氟西汀聯合生物反饋療法對提升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療效、改善抑郁嚴重程度及認知功能具有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湯煜堯,袁佳琦,曾凡洲,等.青少年抑郁癥患者主動遺忘能力與童年創傷和抑郁癥狀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24,38(6):513-519.
[2]付全,唐雅欣.有氧運動與經顱磁刺激對青少年抑郁癥的臨床干預效果[J].上海體育大學學報,2024,48(5):94-102.
[3]馬立鑫,鄧巧恩,孫巖.舍曲林聯合生物反饋治療伴非自殺性自傷的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效果研究[J].臨床誤診誤治,2024,37(7):67-71.
[4]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抑郁癥基層診療指南(2021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1,20(12):1249-1260.
[5]王彬彬.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對照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7):946-948.
[6]陳成,莊麗榮,朱淼.TBS 模式rTMS聯合舍曲林治療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情緒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3,50(5):1012-1014.
[7]周俊,丁虎.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復方解郁湯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24,51(7):80-84.
[8]林偉良,黃生萬,范世錦.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實施不同劑量的氟西汀的臨床療效分析[J].北方藥學,2021,18(6):162-163.
[9]陳慧.心理療法聯合氟西汀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2023,16(19):165-168.
[10]陳華鋒,劉智華,邱亞峰,等.認知行為療法聯合氟西汀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療效研究[J].海南醫學,2024,35(4):481-485.
[11]任帥,畢雪飛.解郁安神湯聯合鹽酸氟西汀治療青少年輕中度抑郁癥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4,56(6):62-67.
[12]劉小林,符巍.氟西汀和帕羅西汀改善青少年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比較研究[J].中國藥業,2017,26(23):31-33.
[13]魏羽,曾莞勇,王銘聞,等.正念訓練聯合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對青少年抑郁癥伴網絡成癮患者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3,21(2):145-149.
[14]邱吉明,申瓔,吳喬,等.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網絡成癮的干預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22,19(21): 146-149.
[15]陳放.藥物聯合生物反饋腦電治療青少年焦慮抑郁障礙的臨床對照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3.
[16]鄭鴻偉,劉光偉,張亞莉,等.舍曲林聯合腦電生物反饋方法對抑郁癥的治療作用及對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22,32(6):454-457.
[17]楊濤,王娜,狄東川,等.腦電生物反饋治療聯合常規藥物對抑郁癥合并睡眠障礙患者的效果[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22,17(5):299-301.
[18]汪曉,王藝達,周嬌嬌,等.老年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24,34(5):337-340.
[19]何為民,蔣曉鋒,沈群弟,等.抑郁癥患者外周血中miR-15b、miR-503表達水平及其與認知功能的關系[J].中國現代醫生,2024,62(27):38-42.
[20]董昆侖,杜建彬.伏硫西汀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對抑郁癥患者療效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心理月刊,2024,19(18):137-139.
(收稿日期:2024-11-18)(本文編輯:田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