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鐵是決定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材料,是工業的“糧食”。“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鋼鐵工業在全省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2024年全省規上鋼鐵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7.8% ,實現營業收入接近1.5萬億元、利潤49.4億元,粗鋼產量約2億噸、占全國總產量的 20% 左右,穩居全國首位。我省雖然已經是鋼鐵大省,但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高端化進程有待再加快。高端鋼材產量占比不高,特種鋼、精品鋼生產開發不足。產業頂層設計、企業原動力激發等方面還需要加強。二是創新能力有待再提升。鋼鐵行業研發投入強度較低,擁有較強研發能力的企業較少,普遍缺乏有力的創新驅動。三是上下游制約有待再突破。上游資源保障薄弱,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較高。產業鏈延伸不充分,下游用鋼企業還不夠多。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規劃 + 要素”同向發力,營造轉型升級的良好氛圍。一是強化戰略規劃導向。一方面,積極主動對接國家部委,力爭國家“十五五”時期將更好的支持政策傾向于河北,支持河北實施更多的鋼鐵產業轉型升級重大項目。另一方面,將“材料級與服務型”雙轉型(推動產品由原料級向材料級轉變,企業由制造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目標深度融入全省鋼鐵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分工。二是細化要素精準配置。土地、能耗、排放等核心要素指標,優先保障轉型標桿項目和新材料重點項目。設立省級鋼鐵產業高端人才引進專項,構建產學研融合的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三是優化一流發展環境。主動對標國際一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相關產業項目轉移,積極引進配套服務業。
二、“科創 + 產業”融合互動,引導鋼鐵企業向高精尖發展。一是加強高端產品研發。依托燕趙鋼鐵實驗室等研究機構,聯合省內骨干企業,對接國內鋼鐵行業頂尖科研成果,加大高鐵用鋼、海洋用鋼及功能性金屬材料研發生產,打造中高端的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二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組建省級鋼鐵行業知識產權聯盟,鼓勵企業申請國際專利,形成全球專利布局,加速專利國際化和應用。鼓勵企業主持參與國際、國家標準制修訂,搶占行業話語權。三是加強產業生態建設。以建設產業園區、上下游資本合作等形式,吸引更多的下游制造業企業在河北布局落地,與鋼鐵產業形成緊密的耦合關系,構建成熟的產業生態圈。發揮好鋼鐵產業供應鏈平臺作用,暢通供應鏈條,促進企業降本增效。
三、“智造 + 服務”雙輪驅動,推進鋼鐵產業鏈向高端延伸。一是加速服務化轉型步伐。學習德國鋼鐵企業——蒂森克虜伯延伸服務汽車產業鏈條的成功經驗,引入EVI服務理念,推廣“鋼鐵產品 + 技術解決方案”模式,推動鋼鐵企業向鋼結構、集成房屋、服務制造等領域延伸拓展,向綠色制造服務商轉型。二是加速數字化轉型步伐。全面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鋼鐵企業的數實深度融合,組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服務機構以及重點企業,聯合開發大模型應用場景,加快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數字化轉型領航企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
四、“綠色 + 金融”協調并進,破解鋼鐵行業低碳轉型困局。一是加大綠色轉型力度。深入開展鋼鐵行業綠色工廠、能效水效領跑者創建,加快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大力實施工藝和裝備節能高效化等先進技術應用,實現產品結構、用能結構、原料結構優化調整和工藝流程再造。二是加大金融支撐力度。研究制定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系列政策,繼續加大對氫冶金、短流程煉鋼等低碳技術項目的支持力度,積極爭取設備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支持資金等對我省予以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