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活的教育”作為現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強調教育過程中的生命性和活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讓教”理念的實施為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方式提供了新的框架,倡導教師從知識傳遞者轉型為學習引導者,激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通過知識活化、方法活化與情感活化的結合,初中數學課堂質態逐步形成,進一步推動課堂教學的創新與深化.
2“活的教育”理念與初中數學課堂的深度融合
“活的教育”理念作為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潮,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的融合呈現出獨特的教育價值.這種融合不僅體現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上,更深刻地影響著數學課堂的生態構建和師生關系的重塑,為“讓教”課堂的質態形成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路徑.
2.1“活的教育”理論框架及其在數學教學中的映射
“活的教育”理論強調教育應當是有生命力的、富有活力的過程,而非機械的知識傳遞.這一理念源于對傳統教育模式的反思,主張教育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活的教育”理論框架主要映射為三個維度:知識的活化、方法的活化和情感的活化.
知識的活化表現為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使數學知識從靜態的符號系統轉變為動態的思維工具.
例如在教授函數概念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變量關系,如溫度與時間、距離與速度等,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而非遙不可及的抽象符號.
方法的活化體現在教學策略的多元化和靈活性上.傳統的“講一練—評”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探究式、合作式、體驗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幾何證明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發現幾何規律,而非被動接受定理公式.
情感的活化則強調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認同.教師通過創設數學史故事、數學應用情境等,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人文精神.這種情感的活化使數學課堂不再單一,而是充滿人文關懷和生命活力,
2.2“讓教”理念的學理基礎及其在數學課堂中的體現
“讓教”理念是“活的教育”在教學方法層面的具體化,其學理基礎主要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和自主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強調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非被動接受者;多元智能理論肯定了學生智能發展的多樣性;自主學習理論則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讓教”理念主要體現為“讓學生自主探究”“讓問題引領思考”和“讓活動促進理解”三個方面.“讓學生自主探究”意味著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機會.如在教授二次函數時,教師可設計探究任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等過程,自主發現二次函數的性質和規律.
“讓問題引領思考”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鏈,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探究.在解析幾何教學中,教師可設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逐步構建解析幾何的知識體系.
“讓活動促進理解”則注重通過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和方法的深度理解.在教學統計與概率知識時,教師可組織數據收集、分析和展示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統計思想和概率意義.
通過這些“讓教”策略的實施,初中數學課堂呈現出生動活潑、充滿活力的教學景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素養得到有效提升,真正實現了“活的教育”理念與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
3初中數學\"讓教”課堂的質態生成機制
初中數學“讓教”課堂作為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其課堂質態的形成不僅需要理論的深刻探討,還需要實踐的不斷磨合.通過深刻理解課堂質態的內涵及其生成機制,可以為初中數學教育的質量提升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指引.在“活的教育”視域下,數學課堂的質態構建不僅關注知識的傳授,更強調在動態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與共同成長.
3.1 課堂質態的理論建構: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
課堂質態的理論建構體現了從靜態教學模式向動態教學模式的轉變.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學往往依賴于教材內容的傳遞和教師主導的講解,課堂質態處于一種靜態的傳遞狀態.在這種模式下,課堂活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更多的是接受知識的“容器”,缺乏主體性與創造性.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制約了課堂質態的多元發展.
然而,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活的教育”思想的提出,課堂質態的理論構建逐漸從靜態向動態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課堂質態不再僅僅以知識的傳授為主,而是強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和思維.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而是引導者和組織者,致力于營造一個開放、多元、互動的課堂環境.這種轉變使得課堂不再是一個固定的、單向的過程,而是一個靈活的、參與性強的動態系統.
因此,初中數學課堂的質態建構需要從理論上去理解“讓教”這一教學模式.在“讓教”課堂中,教師通過設計富有啟發性和挑戰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方式參與到學習中來.課堂不再局限于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轉變為一個知識生成、思想碰撞的舞臺.在這一過程中,課堂的質態由原本的靜態、單一模式向更加多元、開放、靈活的動態模式轉變.
3.2 讓教課堂質態的形成路徑:從設計到實踐
“讓教”課堂的質態形成不僅依賴于理論的指導,更離不開具體的教學設計和實踐操作的不斷深化.在實際教學中,從課堂設計到具體實施,每一步都涉及課堂質態的優化與生成.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的每個環節中,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以期達到課堂質態的最佳生成效果,
3.2.1課堂設計的前瞻性:框架與結構的有機融合
讓教學課堂的質態生成首先離不開精心的課堂設計.課堂設計不僅要關注教學目標的設定,還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進行合理的內容選擇和教學活動安排.在設計階段,教師應當結合“活的教育”理念,構建具有開放性和互動性的教學框架和結構.課堂內容應從靜態的知識點傳授轉向動態的知識探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選擇、主動思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設計的前瞻性在于,教師不僅要考慮到知識的傳授效果,還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機制.通過合理安排小組合作、問題導向、情境模擬等多種教學活動,教師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有效的課堂設計能夠為“讓教”課堂的質態生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3.2.2課堂實踐的靈活性:實時反饋與調整機制
在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讓教”課堂中,學生的參與是課堂質態生成的重要推動力.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思維活動和學習進展進行即時反饋,并在教學過程中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這種實時反饋和調整機制不僅有助于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其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
3.2.3教學評價的動態性: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
“讓教”課堂的質態生成還離不開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傳統的評價模式往往過于單一,注重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而忽視了學生在課堂過程中的主動參與和思維發展.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在“讓教”課堂中,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還要關注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發展、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通過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動態評價機制,教師能夠實時了解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并根據評價結果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動態評價不僅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還能促使學生在不斷反饋和評價中提升自我認知和學習能力.
4“活的教育”視域下初中數學\"讓教”課堂的優化策略
在“活的教育”視域下,初中數學課堂的優化策略需圍繞“讓教”這一核心展開.“讓教”課堂不僅強調教師的教學方法的轉變,也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這一轉變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同時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能力.因此,推動教師角色的重塑和學生主體性的激發成為優化初中數學課堂的關鍵.
4.1 教師角色的重塑:從知識傳授者到學習引導者
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初中數學課堂優化的首要環節.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充當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其教學自標主要聚焦于知識的灌輸.然而,在“活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著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不再單純依賴課本和教材來傳遞知識,而是通過創設有意義的情境、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分析和解決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敏銳地捕捉學生的思維動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導,以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有效的反饋.特別是在數學學科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單純的公式記憶或背誦定理.教師在“讓教”課堂中的角色,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的引導者和思維的啟發者.通過這種角色轉變,課堂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認知資源,推動其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
4.2學生主體性的激發: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建構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常常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課堂互動性較差,學習的主動性不足.而“活的教育”視域下,課堂應力求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將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知識建構者.具體而言,數學課堂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感和責任感,使他們在知識構建過程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學生的主體性不僅僅體現在課本知識的學習上,還應體現在數學思維的培養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上.在這種教學環境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表達思考并進行小組合作,促進其在交流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發展創新思維.數學問題的探討和分析應成為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而非單純的答案提供.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善于設計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思考,同時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知識的內化和理解.
5結語
“活的教育”視域下,初中數學“讓教”課堂的質態生成,不僅僅是教學模式的轉型,更是師生角色的深刻變革.在動態、開放、互動的課堂環境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激發,數學素養和思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隨著“讓教”理念的深入應用,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能將持續優化,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基于“活的教育”的初中數學“讓教”課堂的質態研究》(課題立項號:XZ2023008)的研究成果】參考文獻:
[1]周瑞芳.初中數學“活”用教材,實現教學教育目標[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2(08):25.
[2]師加祥.開展“口訣”教學,讓初中數學“活起來”[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5):45-46.